乡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2-07-14 02:12:23

乡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表现了社会主义准则的优胜性和我国变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实力,既是党中心让广大农村老百姓享用经济发展效果的一项计谋行动,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增强党的在朝才能建立和进步前辈性建立等理念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表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全局、社会不变和党的在朝位置。依据民权县县委组织部的一致部署,在林七乡党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撑和指导下,于本年9月下旬经过走访农户及查阅有关档案材料等方法对村关于新农村建立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状况整治如下:

一、村新农村建立的首要做法

(一)村概略

村座落在民权县县城的东北部,与县城相连,距县城22公里,距镇县政府地点地1公里,公路从村中穿过,地舆前提优胜,全村总面积为13.5平方公里,辖8个天然村13村民小组,713户人,全村可用耕地3024亩,水面面积50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4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6万元,全村共有65名党员,设一个党总支,二个党支部,下设11个党小组,村级组织健全。

(二)新农村建立的首要做法

1、精心经营,科学制订新农村建立规划。

依照“量体裁衣,突出特征,群众参加,科学编制,坚持规范,逐渐到位”的准则,设定好新农村建立的规划。

2、理清思绪,调整优化农业财产构造。

应用村地处城郊的地舆优势,加大财产构造调整,增强集体资产的治理,着力抓好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发展。一是发展特征农业,现代农业和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指导村民发展优质粮食作物,大棚蔬菜、瘦肉型生猪等农产物,并不时扩展大棚蔬菜栽种和家禽牲畜养殖规划,如司庄、梅山、黄村、仰村八个村民小组应用毗连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栽种,坚持了占地8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为城区居民供应新颖蔬菜,菜农收入稳步进步。二是积极发展栽种草莓、甘蔗基地400亩和农村品种中介服务组织,扶优做强农村经济发展思绪,带动村民积极发展生产,添加收入。三是积极做好农村充裕劳动力的输上班作,添加劳力经济收入。

3、整合伙源,加速农村基本设备建立。

村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好处作为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践问题动手,面临农村行路难,饮水难,浇灌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实践问题,村两委干部积极争夺上级县政府和有关部分的大力支撑,村民也自愿捐钱,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基本设备建立。

4、坚持机制,切实增强新农村建立指导。

依照林七乡党委县政府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成立了新农村建立指导组,村总支书记王继思为组长、村委会主任王继祥为副组长,两委村干部为成员,村文书为信息报道员。并按期召开指导小组大会,专题研讨新农村建立工作,真正构成了“市指导、县组织、乡镇主抓、村施行”的优越气氛。

二、村新农村建立的一点成效

1、脚踏实地,量入为出。

从村的实践动身,以求真务实的立场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立工作。制订新农村建立的目的、任务和办法时,既依照新农村的规范严厉要求,又符合村情实践、切实可行,不添加农民担负,不做形象工程和离开实践的政绩工程。准确处置阶段性目的和久远性目的的关系,既量入为出,又全力而为,打好基本,分步施行。

2、全体推进,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村下辖8个天然村,一方面既依照一致部署,一致规划,全体推进;另一方面,又从处理好农民关怀的详细问题动手,找准打破口,依据当时的资本和工作力气,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施行。

3、干群关系获得必然改善。

以前乡镇干部及村干手下农村入农户时,是“要钱要命”,而目前是“送钱送物”。

三、村新农村建立存在的问题及启迪

1、徐村党员干部和农民中另有较为严厉的“等、靠、要”思想。

该村党员干部固然对新农村建立的20字方针很清晰,然则说起若何结合实践推进工作,大都人却透露表现要等上面安插;大都农民也没有把本人摆进去,透露表现“上面要干啥就干啥”。局部村干部以为提不提新农村建立,对抓建立促发展没有区别。新农村建立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标明村局部农村党员干部还存在思想不够解放,不够开辟性,创新性地去开展工作。如斯看来,村两委指导班子尤其是村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本质凹凸,必然水平上决定着该村新农村建立行动的成败。

2、农村小型基本设备投入少问题。

农村税费变革后,农村公益事业建立执行一事一议准则,但因为各类缘由,一事一议较难一致农民的意见,使得农村小型基本设备建立成为当前农业投入方面的一个单薄环节。

3、村民文明本质不高,对科技使用的不够

理论通知我们,要想使农民富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型农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农村的卫惹事业、法制教育是不可的,没有高本质的有文明、懂科技、会运营、善治理的农民,添加农民收入是好不容易的。因而,我以为要施行“农民常识化工程”,用5—10年的工夫,坚持培训示范基地,培育一些通晓栽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特财产等技能强人,让每一个农户至少要有一个懂技能的清楚人,要以乡、村为单位做好非农业的专业技能培训。

上一篇:公路收费站运作调研报告 下一篇:农村义教体制改革情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