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的触觉感塑造

时间:2022-07-13 02:56:50

视觉传达的触觉感塑造

摘要:当今社会,人们在心理学、美学等多个领域对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感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感觉于信息传递方面的作用、影响也作了深入的探索,从而对当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设计师们可以通过合理的选择材料、选择适合表现主题的印制装订工艺以及通过运用摄影技术、电脑的图像处理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塑造触觉感,充分展示视觉传达设计的触觉感魅力。

关键词:触觉感;材料;情感;艺术表现力

导言

日本的著名设计师原研哉提出了“五感设计”,认为设计的“信息传达的目的并不是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来吸引人们的眼光,而是要慢慢渗透到人的五官当中去。”[1]与之相呼应的是日本的著名书籍设计大师三浦康平,他提倡设计师要“找回自己身体的感觉和存在的实感”[2]。在当代多元的设计文化语境中,设计师更加注重对受众内心心理层面的研究,更加注重发挥感官感觉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作用。人们对视觉传达设计审美的判断已不再仅局限于平面的、静态的视觉感知,而是扩展到立体的、动态的、体验式的视觉与触觉交融的审美体验。如何利用触觉感来提升平面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已经成为当代设计师争相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塑造视觉传达设计的触觉感可以从材料、印制工艺和装订工艺以及调动视觉元素入手。

第一章:合理选择材料

卢那察尔斯基指出:“设计的审美原则――使人愉悦。”[3]笔者认为,视觉传达设计不同于艺术,必须要体现出它的功能性,必须使受众接受信息的同时感受到设计的创意与材质的完美结合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象,伴随着对形式美、材质美(触觉感)的欣赏,从而达到一种全方位的身心愉悦和审美愉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材质变得品种繁多,种类丰富,为设计师提供了多样的物质基础,设计师在创作理念上把现代艺术的抽象、夸张、变形的艺术概念溶于视觉传达设计材料中去,在创作中有了更高的自由选择空间。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融合材料的肌理特性、追求触觉感的情感张力已成为现代设计中最具艺术张力与诱惑力的元素。

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所表现的都不再是材料的传统属性,而是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德国建筑大师密斯曾说:“所有的材料,不管是人工的或自然的都有其本身的性格。我们在处理这些材料之前,必须知道其性格。”[4]材料的性格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材料的一些固有特性。另一方面是来自于人类的心理情感。鲁道夫•阿恩海姆以“同形说”[5]解释这种现象,认为艺术表现性的最终原因就在于艺术品的力的结构与人类情感的结构是同构的。所以,情感性是材料具有表现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设计师选择材料时首先要基于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一切为如何准确有力地表达这一精神内涵去选择、去并置。其次,对材质的选取取决于设计者对材料的敏感性、使用它的技巧和水平,以及对材料是否具有个人独到的见解和巧妙的阐释,能否表现出材料的特质。

第二章:合理选择印制工艺和装订工艺

我国春秋末年的《考工记》中说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6]这里的“工”,就是指印刷和装订技术。与材料一样,合理地选择印制工艺和装订工艺对塑造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触觉感也至关重要。著名设计师吕敬人曾说过:“当今的设计已不能单凭设计者来完成,还需要工艺、纸张素材来表现设计意图,可以说设计者发完稿仅完成全部工程的一半,我们一方面要懂工艺技术,了解材料的性能,另一方面要大胆创想,敢于向工艺提出挑战。”[7]

恰当的工艺选择可以提升平面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相反,则会削弱其信息传达的效果。吕敬人说过,做为一个优秀的书籍设计师“要懂得物化的工序,也就是工艺,一定要懂得印刷……”“所以莱比锡评奖的时候到要看它的装订,是否直是否挺,用纸是否得当……边边角角,甚至上的胶都要看……”[8]由此可见,工艺对设计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的印刷技术已是今非昔比,各种特种印刷技术得到发明与推广。设计师们依据作品的主题与定位,或者把图式内容做成凹凸不平的表面,采用凹印、凸印、压、烫、上蜡、涂布、压花或起皱等等特种印刷工艺;或者以特殊的装订工艺,使之变成意外美观的形状等等,迎合受众不同的触觉需要,并以强烈的触觉感体现其设计趣味与艺术魅力。

第三章:充分调动视觉元素,传递视觉传达设计的触觉美感

在塑造视觉传达设计的触觉感时,还可以从视觉元素入手。触觉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用手触摸到的触觉感,另一类是通过视觉感受形成的视觉触觉感。由于采用特殊材料与特殊印刷工艺的成本较高,所以,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触觉感还可以通过平面视觉图像来表现,通过视觉感受的形式来使受众产生视觉触觉感。设计师可以采用摄影、扫描与电脑的图形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来体现各种不同的触觉感,设计巧妙的充满触觉感的平面视觉图像来调动受众的好奇心与情感因子,充分展示平面作品的视觉触觉感魅力,“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9]。

当然,这类作品主要还是通过视觉来引起一种触觉感受,使作品呈现强烈的可接触感,正是通过视觉到心理的感受,超越了触觉的直接反应,从而使得作品的物质肌理属性转化为独特的审美属性成为可能,促进了受众与设计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传递视觉传达设计的触觉美感。摄影和电脑图形图像技术的应用完美地再现了真实触觉感和手工制作感,为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打开了触觉感官感觉的体验之门。

结论

在现代设计语境中,设计师非常关注心理学、物理学、生物学、美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在这个新的研究领域中,设计师着重研究材料质感的创造性表达和触觉感的信息传达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的工艺制作与印刷工艺有了质的飞跃,这为触觉感在视觉传达设计上的应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触觉感的应用有效地推动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向前发展,丰富了作品的人文情感与文化内涵,使平面作品产生了动人的亲和力,而且实现了从二维空间向多维空间的跨越,提升了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

注释:

[1](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译者: 朱锷,山东人民

出版社,2006年11月

[2](日)杉浦康平.《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译者:

杨晶、李建华,三联书店,2006年版

[3]诺曼(美).《情感化设计》,付秋芳、程进三译,电子

工业出版社,2005年

[4]滕菲.《材料艺术设计》,青岛出版社,1999年

[5]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

社,2001年

[6]戴震.《考工记图》.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7]吕敬人.《书戏》,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7年

[8]吕敬人.《敬人书籍设计》,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年

[9](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参考文献:

[1]原研哉(日).《设计中的设计》,译者: 朱锷,山东人民

出版社

[2]杉浦康平(日).《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译者:

杨晶、李建华,三联书店

[3]诺曼(美).《情感化设计》,付秋芳、程进三译,电子

工业出版社

[4]滕菲.《材料艺术设计》,青岛出版社

[5]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

[6]戴震.《考工记图》.商务印书馆

[7]吕敬人.《书戏》,南方日报出版社

[8]吕敬人.《敬人书籍设计》,吉林美术出版社

[9](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

上一篇:市场环境对艺术设计的指导 下一篇:论中国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导向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