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冷饮/我国古代的慈善医院

时间:2022-07-12 11:43:43

古代的冷饮/我国古代的慈善医院

古代的冷饮

文/周齐林

冷饮在古代称为冰食。冷食的历史比较悠久,先秦时代《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歌,其中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这样两句诗歌,意为十二月凿冰冲冲,正月搬进冰窖之中。凌阴即冰窖的意思。由此可见,几千年前的古人就知道藏冰以备酷暑时节之用。

食冰,必然得藏冰。在科学还不发达的古代,要想食冰,藏冰则无疑成了一件大事。西周时期有专门掌管冰事的凌人,《周礼·天官·凌人》中有这样的记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说的便是凌人按照自然时节斩冰、藏冰、启冰的事情。按节令,夏历十二月凿冰,正月藏冰,三月启冰。

西周时期古人对藏冰启冰之事看得比较重,据《仪礼》记载,藏冰启冰之前还要按照相关礼仪进行祭拜和献礼,祭的则是来自北方的司寒之神,献礼则需要用牛羊来献。

因藏冰之难,所以古时能真正在酷暑的夏季享用清凉冰块的人显得少之又少,冰块几乎成了皇帝或者达官贵人赏赐部下的东西。唐朝《开元天宝遗事》有这样的记载:“杨国忠子弟,以奸媚结识朝士。每至伏日,取坚冰令工人镂为凤兽之形,或饰以金环彩带,置之雕盘中,送与王公大臣。惟张九龄不受此惠。”说的便是杨国忠以献冰块讨好众大臣之事。

随后虽然唐代民间有冰块的生意买卖,但其价格却相当昂贵,唐人冯贽的《云仙杂记》是一部志怪的小说,其中有这样的记载:“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由此可见冰块之贵,大概只有极富贵者能享用了。

宋朝时期,冰食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消。”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这首《香酥》用细腻而生动的笔调描绘出宋朝时期的冰食之美味可口。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中记载的:“牛乳中取浮凝,熬而为酥。取上等酥油,约重千斤之上者,煎熬,过滤净,用大瓷瓮贮之。冬月取瓮中心不冻者,谓之醍醐。” 这几乎是现代版的雪糕了。

古代冰食发展到清代已经完全成为平民百姓度夏之物。“冰窖开后,儿童舁卖于市,只须数文钱,购一巨冰。”从严辰《忆京都词》中的记载即可见冰块之廉价。

从价等金璧到只须数文便可购买,见证了古代冷饮的发展。

我国古代的慈善医院

文/青佚

我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医院萌芽的。春秋初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在首都临淄创建了养病院,收容聋哑人、盲人、跛足等残废者进行集中疗养。《诸子集成·管子卷》记载:“凡国都皆有掌养疾、聋盲、暗哑、偏枯、握递、不耐自生者,上收而养之疾,官而食衣之,殊身而后止。”

据汉书记载,公元2年左右,黄河一带瘟疫流行。皇帝刘衔遂下令在地方建造房屋,里面放置药品,并配置医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公立的临时医院。一百多年后的公元162年,汉中郎将皇甫规在军中置办医药,把生病的士卒集中到一起治疗。这实际上就是野战医院。

在宋代医院中,以佛家世间有“三佛(福)田”之说而取名的“福田院”出现得较早,它置于北宋京都汴梁城四郊,用来收养老、疾、乞丐的官办慈善医院。

到北宋徽宗在位时,“诸城、砦、镇、市户及千以上有知监者”,全都有了为给贫病者医药而设立的“安济坊”之类的医院(《宋史·食货志》)。苏轼在元祐四年(1089)在杭州“以私帑金五十两助官缗”建立了一所名为“安乐”的病坊。在苏州的宋朝石刻《平江图》中,有一古代房屋图样,上镂“医院”二字。宋人陈耆卿的《安养院记》载:“安养院在州(苏州)铃厅后,旧名医院,宝庆中改今名。”这是在中国有实证可考的最早出现的“医院”名称。

上一篇:癌症发出的求救信号/牙多黑 心血管就多“黑” 下一篇:民俗中的茶情——“泡”在成都茶馆/“乔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