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路径

时间:2022-07-12 09:44:33

网络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路径

摘要:近些年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广泛使用使得高校大学生的生活交往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尽管,网络舆论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但也逐渐改变着大学生的舆论意识,加大了网络舆论环境下校园危机常态化的可能。所以,网络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新的内容要求,不仅需要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网络素质教育,而且需要加强网络法治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同时,网络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需要重视舆论言论、及时预警监测,设置舆论议题、主动疏通引导,另一方面需培养意见领袖、强化引导舆论,实施校园评议、整合舆论信息。

关键词:网络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危机常态化

随着网络新媒介的发展,网络已成为社会舆论交锋的前沿阵地,网络舆论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诸多领域产生影响。事实上,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与网络已密不可分,校园网络既给校园信息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便利平台,又使其成为校园中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总之,各种网络舆论所组成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忽略的重要因素。

一、网络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求

校园网络舆论尽管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但其负面影响往往导致高校危机常态化。为了避免和减少高校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政治教育适时更新其教育内容。

1、网络安全教育:高校网络舆论安全观教育。一直以来,西方国家都把舆论视为前沿阵地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和操作,这对我国网络舆论安全环境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校作为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基地,历来都是各种舆论渗透的重要场所,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安全观教育尤为重要。高校网络舆论安全观教育,不仅需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教育,学习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且需要自觉形成科学合理的价值评判标准,进而使其对社会及校园现象能够做出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社会和学校利益的价值判断。“通过舆论传播把有利的社会思想灌输下去,左右社会心理,就能凝聚全体社会成员[1]”。

2、网络素质教育:高校信息网络素质教育。因“谣言止于智者”,高校大学生在使用信息网络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其素质,防止信息“污染”。一般而言,信息时代的素质要求主要涉及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等。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不仅需要加强信息意识的培养来提高信息洞察力,而且需要培养其信息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如,“在教育途径上可将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和其他培训有机集合起来,即开设信息素质课的同时,可以进行培训、指导等其他方式的教育[2]”。

3、网络法治教育:高校网络舆论法治观教育。由于网络增强了信息的自,个别消极言论则可能会引起众多其他网民的关注和讨论。况且,如果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为了特定的目的或意图,利用网络大肆、传播和渲染一些可能导致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负面信息,这极可能引发规模较大的恶性。因此,加强高校网络舆论法治观教育及其重要,这需要将法治教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和观念,确保其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4、网络伦理教育:高校网络舆论伦理观教育。净化高校舆论环境,自律是关键。和谐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离不开各校园主体的作用。消除校园网络论暴力,关键在于提高高校大学生自身素养,在使用网络发表言论时坚持理性、公正、客观和谨慎原则的同时,不、不轻信、不传播违法信息。在日常校园生活中,高校不仅应通过校园广播、报纸和电台等传媒,加强正面引导,而且需要举办相关讲座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意识。

二、网络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因高校网络舆论通常会经历“从潜舆论、显舆论到行为舆论不断升级的过程”,这就要求高校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阶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1、重视舆论言论、及时预警监测。网络舆论所表达的观念和立场往往指向现实生活中社会现象和问题,在舆论进入网络之前,其影响较为有限,因而较易控制和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包含的信息量大,单靠人工方式来进行有较大难度,因此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对海量信息的收集[3]”。显然,为了使高校网络舆论预防机制发挥效应,就需要调动高校的人力、物力资源构建现实网络化监控和预警体系,主动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及利益诉求,争取使其各种不满情绪或意见在进入网络之前就能得以释放。

2、设置舆论议题、主动疏通引导。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需要通过议题设置来加以实施。事实上,借助最新信息来源来设置议题,更能引起大学生的普遍关注和思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势政策课程是其重要内容,它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和发展形势,使得各种舆论在主流价值体系和话语下得以结构,从而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讨论。

3、培养意见领袖、强化引导舆论。与传统传播媒介相比,信息网络为公众言论发表提供了公共空间,而网络意见领袖逐渐草根化,其影响更为广泛。高校校园中网络舆论意见领导往往涉及学校领导、校园网络的版主,校园网络名人以及网络中较为活跃的学生。有效引导校园网络舆论需要培养意见领袖来影响舆论走向,例如将社会热点问题、校内外突发事件,以及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政策改革等设置为讨论议题,并预设讨论框架。

4、实施校园评议、整合舆论信息。丰富多彩的网络评议活动,不仅能够增加舆论表达的渠道,而且可以抢占校园舆论主导地位、引起学生关注。由于高校网络环境较为开放,思想政治工作者则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与此同时,他们需要有意识的开展各种校园评议活动,发掘学生的真实利益诉求,从而有效整合各种舆论信息。(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是西华师范大学2014年“服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改专项项目《中学政治课程资源开发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建明.舆论学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268页

[2]周涛.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第92页

[3]曾润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年第18期

上一篇:积极心理学对作业改革的启示 下一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