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

时间:2022-07-11 11:26:09

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从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搞好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入手,对过去的教学进行总结,以期探索一条符合本科教育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几点建议

案例源于英文case一词,其意是指具体事例。这里的具体事例是来自于现实的第一手材料,特点是真实、有环境、有情节,因此案例教学也称具体事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最早是在哈佛商学院的MBA教学中采用,哈佛商学院首任院长格雷教授特别强调教育的实践性,他在自己的第一份课程大纲中提出与“商务法”有关的课程都应该使用案例教学法,其他课程也要求尽可能使用。当时的哈佛校长埃利奥特为此提出“我们的目的是在大学里系统训练一批学生,让他们了解实践中的各种管理方法,以助其未来成功。”实践是学以致用的桥梁,是培养技能的途径,是考核能力的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知识的力量、思维的奥秘和创造的神奇,从而逐步培养其创造的能力。

早在2002年,我们福建工程学院会计专业就大胆地对专科教学进行改革,引进案例教学法,并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得以体现。当时总共安排了《经济学》、《财务管理》、《管理经济学》、《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五门课程的案例分析与专题讨论,这可以说开创了我院经济管理系案例教学法运用的先河。对于一个新的本科院校来说,从专科到本科,其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有本质的区别,专科阶段的案例分析、讨论与实践只是一个尝试,为了更好地做好本科教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有必要对过去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探索一条符合本科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问题。师资力量不足是案例教学的软肋。由于案例教学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但要求一个经验丰富,而且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点我们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我们的教师大部分没在咨询公司、金融机构或公司里任职,实践经验不足,同时很多教师自身就没有系统地学过管理科学,也都没经过案例教学法方面的专门培训,对案例教学本身的认识非常模糊,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平时给学生布置的练习就是案例。因此,面对下达的任务,许多老师无所适从,不知该从哪下手。

(二)教学组织不尽合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实施,需要进行科学地组织,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精选案例,在案例教学前一周左右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案例材料主要包括对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的介绍和对学生分析评价案例的要求。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材料中列出一些参考书目,以供学生查阅。其次是引导学生课堂讨论。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教师应事先了解学生预习准备的情况,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有针对性地准备一系列问题用来引导讨论;最后是对案例分析总结归纳,阐明案例分析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结论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但实际上,我们的教学组织有很大的差距。比如会计021教学计划中就安排了五门课程的案例分析与讨论:第二学期安排《经济学》和《财务会计》各半周,第三学期安排《管理经济学》、《成本会计》各三天,《公司理财学》四天。大多数教师都是在案例讨论开始前一周匆匆准备材料(材料的质量可想而知),讨论开始第一天分发材料,对案例背景进行简单的解释与说明,然后就让学生去查找相关的资料,第二天或第三天就进行案例讨论,然后就要求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有的甚至不要求讨论,直接提交报告就可以。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对案例材料反复研读,分析材料背后的资讯,也没时间查阅足够多的相关资料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学生普遍反映时间太紧。

(三)学生不积极配合,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高要求,对学生也同样提出了灵活理解、多项思维的严要求。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主动求知,教学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我们的学生目前还达不到这一要求。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养成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案例教学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要求是充分讨论发言。每个人应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背景资料,一个分析过程结束,不要求学生达到统一认识,要求学生反思思维方式与行动方案有无不妥之处,多个分析过程之后,学生自己会得出满意的结论,这个结论不是“标准答案”。但我们的部分学生对这种讨论式案例教学方式极不适应。他们的感觉是:(l)案例作为活跃课堂气氛、加强理解教学内容的手段,应以教师讲解案例为主,学生讨论可有可无。(2)每个案例分析应该有一个“标准答案”,这样方便学生按固定模式解答问题。(3)案例教学方法不错,但听时热闹,学完似乎什么都没记住,学生无法通过记忆的方式应考。这种现象恰恰验证了一个事实,即我们的学生已经养成了条件反射似的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及学习习惯,而不懂得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可以肯定地说,只要学生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及学习习惯不改变,案例教学不论采取什么形式都不会取得成功。

其次是知识面太窄,从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来看,缺乏系统性和广延性;从实践方面来看,多是一片空白,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实践,因此当遇到相关问题时,无从下手。同时查阅和收集文献资料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再次是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不够,许多学生由于在高中时期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学习上,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机会很少,许多学生明明对有关问题有一定的想法,但不愿意表现自己,不愿在众人面前开口讲话,且讲话时的语言组织能力差、形象差。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学生的配合不够,极大地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二、搞好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由于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理解案例背景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要求学生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判断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而本科较之专科而言,在这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因此本科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抓起。

(一)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师队伍的质量高低决定着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的高低。没有一大批自身素质高、教学态度严谨的教师,若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是很难的。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1)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让教师能够把握住当今会计理论的前沿动态,紧跟时代改革步伐,积极汲取新知识,不断补充自身的能量,实施知识更新。具体措施有:一是鼓励从事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二是派相关老师出去进修,学习案例教学法,实行拿来主义,少走弯路。(2)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将有关教师派遣到企业、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去实践,且应长期不懈地进行下去。实践是案例教学的良好素材,只有深入下去,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相关教师挂职期间应该享受在职教师待遇,应按满工作量来计算。同时要求每一位挂职教师要带着研究课题出去,回来之后要做一个专题报告,同时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如果脱离实践,教师就会感到底气不足,不敢去讲或不敢深讲有关案例,这样不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也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达不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和要求。

(二)改革应试教育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制度。本科层次的教育应由原来“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满堂灌”教育模式转向“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双主导型”的模式,即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一走上岗位就成为专业的工作者,而是要使其具有作为一名称职的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因此学院应该鼓励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比如调查报告、编写案例和案例报告、课堂发言等,平时成绩在期末总分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可以由任课教师来决定。

(三)大力开展多种课内、外活动,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院不仅要多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以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还应开展课外的社会调查、学术研讨等活动,通过多种教育活动,不仅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大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因为非智力因素对创造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创造力的好环境。

(四)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做好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根据我院总体人才培养特色的精神,在课程设置中要安排足够的案例分析与讨论项目。延长案例分析与讨论时间,或将案例课程分散安排在整个学期。如我们在2005会计本科教学计划中《财务管理案例》安排一周时间,《审计案例》安排30课时,每周2课时。这样便于教学组织工作的实施。为使教学能达到预期效果,要求任课教师在讨论课开始前一周,按照实习指导书的要求,结合授课进度、内容、重点、难点,精心挑选所任课程的有关案例背景材料,打印分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此期间可到省图书馆、院图书馆及系资料室查阅材料,完成第一阶段“阅读分析材料”的工作。此外指导教师须上交一份案例背景材料给教研室备案。任课教师在安排的相应课程讨论时间里,必须拟定案例讨论活动安排表,并在案例讨论开始前一周上交一份给教研室备案。由于各门课程内容、性质不同,案例的内容自然也各不相同,所以选择案例背景材料不作硬性规定。在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

上一篇: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下一篇:《汽车电器设备》实训技能考核方法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