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时间:2022-07-11 10:22:31

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合作学习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其基本形式为:设计合作内容――合作目标――小组活动――反馈评价――归纳点评。

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反思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始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合作学习教学的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重要的理论支撑。该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共同体并成为其中一员。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群体动力”理论。在一个异质的群体中,由于存在差异,为成员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提供了可能。合作学习正是在充分借鉴集体动力理论的前提下,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思想。

三、生本理念下的“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其基本形式为:设计合作内容――合作目标――小组活动――反馈评价――归纳点评。

1.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

在合作学习教学时,首先创设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向学生公布合作学习内容。为了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整合课程资源,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合作学习内容。内容及难度应该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

2.设计合作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目标的设计,既给学生指明了合作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发掘学生学习潜能,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并想法实现目标。

3.组织小组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时,主要以同桌2人对子组,前后4人合作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首先,是二人对子组合作学习。同桌二人小组合作学习,通常选择教学内容简单、问题难度小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参与到薄弱的小组,并适当给予指导和鼓励。二人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利用率高,二人可以互补,比单独的自学效果好,可以通过互问来巩固知识,提高表达能力,二人可轮流检测、轮流汇报学习成果。

其次,是4人小组的合作学习。在教学时,要设计郝学生自学的学习“支架”,层进式设计问题,首先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组织4人小组进行交流汇报。在学生合作期间,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活动,适时“点拨”和评价。4人小组形成共识,并梳理典型问题后准备在班级进行交流汇报展示。展示既要展示学习成果,也要展示问题或者是困惑。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因材施教的效果。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人人能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人人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个体独立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亲身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思维方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交流时既能表达出自己不同观点或者方法,又为学困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受传统满堂灌“教知识”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不习惯主动思考,更不习惯用语言表达,教师要耐心培训和扶助,教给他们思考的方法,倾听的技巧,交流的策略。另外,教师还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2.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在倾听别人意见时,要有点头认同、发出质疑的表情或语言配合。二是抓住别人发言的要领,并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三是开展道德教育,不认真倾听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3.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实践的习惯

知识来源于实践,数学知识同样如此,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画一画、拼一拼、分一分、摆一摆、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动手操作实践提供了可能,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其次,要把学生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问”是“探”之开端和主线,“悟”是“做“的提升。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

再次,要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更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时,要有意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五、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个体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基础,没有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就成为了形式。当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或困惑,百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2.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优秀生的天下,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不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后进生更差。首先,教师可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坚持弱者优先发言的原则。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再次,要求学困生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3.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上一篇:揭开冥王星的神秘面纱 下一篇:不明飞行物:都是些过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