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问题教学法初探

时间:2022-07-11 10:05:11

高中政治问题教学法初探

“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美国学者贺拉斯曼的这句名言鞭挞了灌输教学模式,也向我们昭示: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即是在此方面的一种有益尝试。

一、“问题”教学法的界定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有目的地自学教材,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既指老师设置的问题,也包括学生提出的问题。它包括如下环节:①创设问题情境,②自学教材内容,③鼓励学生质疑,④帮助学生解惑。

二、“问题”教学法的依据

1.心理学依据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结构主义认识发展理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SATR。其中,S为一定的刺激,如问题、知识、信息;A为个体接受的刺激;T为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R为个体作出的反应。这个公式的含义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个体才能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说明:一定的问题是学生获得新知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科学地设置一些问题,以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问题”教学法符合上述要求,是一种好教学法。

2.教育学依据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问题”教学法每次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不懂的地方再提出质疑,最后由教师解惑。学生就有了明确的思维目标和方向,就能积极思维,自觉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

3.高中学生自身特点

处于现代传媒包围中的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成熟感。他们渴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承认,表现欲和竞争意识强烈。采用“问题”教学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三、“问题”教学法的流程

1.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教师应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科学地选择背景材料,合理地提出问题。创设的情境要与教材的重难点知识密切相关,要与社会现实密切相联。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投身于教学活动中,使教学过程充满乐趣,焕发生机。例如:我在讲“我国的国家职能”这一课题时,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的颁布,“巢湖水污染的治理”,国家主席出席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等七则材料,然后提出问题:我国有哪些对内、对外职能?上述七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一种国家职能?我国的国家职能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愉快地投入到自学之中。

2.自学教材内容

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技巧。”因此,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宗旨。为增强自学的效果,教师应向学生提出如下要求:(1)通过阅读教材的课标题、节标题、框标题,能较好地掌握教材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2)能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3)能独立地提出一定水平、有操作价值的疑问。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不仅能熟悉教材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还会产生新的质疑。

3.鼓励学生质疑

南宋陆九渊提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教师应创设一个民主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精思善问,形成师生双边心智交流。学生的自由对教师也是一种考验,教师时常会遇到出人意料的问题而难以当场作答,这时切忌以“与本课无关”等借口搪塞敷衍,应本着求实的态度,经查证思考后给予圆满答复。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胆怯自卑的心理比较严重,此时,教师应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大胆提问,无论问题是对是错,都应赢得教师的微笑与赞许。

4.帮助学生解惑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分类整理,分别处理。首先,对于多数学生有兴趣的并且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可以发动全班学生共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群体心理沟通和信息共享,也有利于问题的消化与解决。比如:在讲“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时,多数学生会提出问题:纸币真的没有价值吗?纸币的发行量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那么发行过少会不会导致通货紧缩?对这些问题的共同讨论和解决,能够使学生受益匪浅。其次,对于部分学生有兴趣且有一定讨论价值的问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讨论题目,讨论完毕后派代表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如果有观点相左的情况,也可以把他们分为正方和反方,进行大辩论。教师作为主持人,要引导辩论会走向高潮。在辩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在“人性是否自私”问题上就存在着不同的观点,适宜采用辩论会的形式进行。

四、“问题”教学法的实施

课堂管理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保证。课堂管理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控制好场面,使学生在严肃认真的思考中讨论问题,提出质疑,主动学习。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又要加强引导,做到“活而不乱,管而不死”。为此,需要做到“四要”。

一要“紧扣”。所谓“紧扣”,首先要在创设问题情景时紧扣主题,要做到一切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主题服务。这个主题就是要求学生理解和运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其次,设置的问题要层次清楚,相互衔接,环环相扣,既要紧扣知识点,又能充分激活学生思维。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要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能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直到形成正确的结论。

二要“敢放”。所谓“敢放”,就是教师在设置情境,提出问题之后,不加任何分析、暗示,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并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只能是“导演”,学生则是“主角”,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态势。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要“重导”。所谓“重导”,就是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情境材料,阐释材料中所包含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它是课堂管理的重要一环,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基础,对形成正确结论,达到预期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要“善收”。所谓“善收”,就是要教师结合材料对群体观点分析、整合,形成统一正确的结论。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导演”,就如同导一部戏,要善于驾驭场面,该收的时候必须收住。要善于把学生零散的观点、看法逐渐收拢起来,进行正确的分析、评述和总结。既要肯定其正确和有特色的地方,也要指出其不足和缺陷,引导学生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和看法,使学生明白道理,得到启示,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五、结语

“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尝试,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我坚信,只要我们能着眼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与改革,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将是永恒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水城中学)

上一篇:谈有效的课堂教学 下一篇:谈在班主任课题研究中的一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