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主题图内涵 服务课堂教学

时间:2022-07-11 03:52:25

挖掘主题图内涵 服务课堂教学

摘要:“主题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当我们面对这册册崭新的教材,相信教师们一定被那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的内容所吸引。本文专门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如何利用主题图为课堂教学服务,谈一谈自己对“主题图”的认识。

关键词:数学课;主题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3-0064-02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与旧教材相比,实验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活泼生动的情境图。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还渲染了气氛,吸引学生进入情境。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7页教学“比一比”的“主题图”时,以《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场景形式呈现学习的素材,教师再结合这场景饶有趣味地讲述童话故事,这样情景交融,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快就能说出图中各种物体的数量,体会出“谁跟谁比”,“同样多”和“谁多谁少”等知识。

又如学完“1 0以内各数的认识”后,可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自己的位置。让他们说一说家里的电话号码是由哪几个数字组成的……学生完成这些题目兴致特别高,争先恐后地交流。从对自己的座位表述中,他们区别了第几排和第几个,通过交流家里的电话号码,知道了由于数字的排列顺序不同,构成的电话号码也不同。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二、内容丰富,信息开放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题材封闭,给学生提供整理好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剥夺了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形成数学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只是在做题,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且呈现形式单调,几乎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分析数量关系时,用成人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以致思路狭窄、单一。解决问题不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只是安排大量的模仿练习,用反复操练强化教材中的解题思路。而新教材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的要求学生从现实场景中收集、整合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再用自己的策略去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一年级上册第6-7页的“比一比”的“主题图”,处理加工成可操作的活动挂图,图中的小兔、小猪、木头、红萝卜、苹果、小鱼、桌子等做成可随意摘取的。学生喜欢什么就比什么,想比谁就比谁,图中的丰富物体都成为学生“比一比”的话题。这正符合儿童心理,既增强学生的参与欲望,又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又如,一年级上册第107页的“主题图”提供的信息也是开放的:按左右观察提供了8只兔、7只兔两条信息;按颜色观察提供了5只灰兔、10只白兔两条信息等。由于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所收集的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均不同。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却从中体会到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可操作性、经历学习的过程

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了、感悟了,才能对知识的内涵把握得更准确、更深刻。新教材给教师的选择余地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余地大了,“活化”了知识,使静态的教材动态化、趣味化。我们要在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站在教与学的层面上对“主题图”的“三言两语”细细体会。不要简单地将静态结果“教”给学生,而是要将这一“结果”变化为可以使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的过程,努力发挥“主题图”的教学价值。

四、渗透思想教育

“主题图”教学不仅要给学生营造数学气氛,挖掘其中的数学信息,并且充分观察,还要结合图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一年级上册第2-3页的“数一数”所呈现的一幅“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校园画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和物,使学生初步感知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能用10以内各数来表示,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我们的好朋友。另一方面,结合画面内容,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这就是“主题图”所反映的精神实质。上好这一节课,不仅能激发起学生对老师的喜爱,更能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愿望,为今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做好准备。

又如一年级上册第18页“第几”的“主题图”是一幅常见的排队购票图,通过说图意和填数,使学生初次感知自己填的数是“第几”,还要结合主题图适时向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学生明白自觉排队购物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在当前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这类素材十分有意义。

总之,我们在教学时应充分挖掘潜在主题图中的数学内涵,发挥教材中主题图的作用,改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它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岳进,王萍.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开放题教学实践[J].新课程(教师),2009,(9).

[2]唐麒.常规教学中数学开放题的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22).

[3]隋淑芹,刘泽之.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职业,2010,(9).

[4]俞求是.数学科学的特点与中学数学教学[J].中学数学杂志,2009,(1).

[5]王文清.怎样的数学课才算好课 怎样才能上好数学课[J].中学数学杂志,2008,(8).

[6]崔萍.以“再创造”的新课程观构建“三维”开放型复习课――引导学生设计问题的开放性教学研究[J].中学数学杂志,2004,(2).

上一篇: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下一篇:课标教材“统编”理念与实践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