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时间:2022-06-19 08:11:26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育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工程,作为教育链的最重要的一环――教育也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得到各方面的发展(诸如语言的学习、语言学习能力的培养、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的养成、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的养成等)。单纯地凭着抽象的表面价值来评价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教学中教书不见人,教知识不管能力,训练中用语言却不见思想,会话中有交流却不见情感”,是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悖的。要确保《英语课程标准》的充分实施,首先就要建立起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理念。本文拟就中学英语教学的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等作些粗浅探析。

一、教学思想的树立――以“普通的人”为基本内容

英语教学活动属于实践活动,实践的要素如目的、意志和它本身的知识在其中都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践活动中,教师由于忽视学生的智力、能力、性格的不同,常常习惯于课堂或课外的“大锅饭”――“一锅煮”。因而,“普通的人”中只有“少数冒尖学生”为教师所注意。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少数人升了“级”,而大部分由于知识(尤其指书本语言知识)级别差异变为“普通的人”流向社会。

经验型的英语教师眼中看到的是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能力的高低,忽视非智力因素;而学者型的英语教师看一个学生的EQ(情商)甚至比IQ(智商)重要,那是因为战胜自然、擒获未来而至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一个人EQ的高低。从人本主义出发,弱智并非弱能,“浮木”(浮流在水上的木头)的美学价值不一定比紫檀木低。英语教师要以人为本,既要顾及more able students,也要想到less able students,按英语学科的教学规律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各有所获,得到发展,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二、教学观念的更新――“以人为本”去扬弃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具有内在学习潜能的,其潜能的开发有赖于他人的理解和信任。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必须不断更新教育和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二十一世纪需要的英语人才。

“现代认知心理将观念看作是一种心理事件……它同真实世界的关系表现为通过某种信息处理方式,从经验中获得和产生有关现象的体验”。人为地将学生成绩分门别类,通过测试摸底排队的做法是与“以人为本”相悖的。在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以人为本”的实质是教学双方的人格平等。“后果的价值是人本主义的检验标准”,这种“检验标准”是以人和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所取得的成就为准绳来衡量的。同时,“只有在行动以及帮助行动的种种需要的感情和知觉的平面上,才能导致我们过一种共同的生活,并且能够在所有的重要目的上互相合作”。这里强调了“互相合作”的“感情”、“知觉”前提。这不正是我们英语教学中的“以人为本”的心理基础吗?从意义关系看,英语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对话”过程,是两个纯粹“人”的相遇,是一种人格对等的交往。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人,更不是由一方去消灭或征服对方,而是双方都会受到对方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对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过程。因此,英语教学活动过程在本质上不是一种知识的传授与接受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流。特别在多维一体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应集信息服务者、咨询者、授课者和知心朋友四种角色于一身。

目前,一谈英语教学,热门的话题便是“英语素质教育”,甚而“创新能力”。然而面对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如何加强素质教育,又如何去创新,应是我们思考的深层次的问题。

在注重教育与人的发展的今天乃至未来,下列英语教学观念尤其值得关注:①英语教学的年龄阶段性;②人格的差异和对策;③人与自然的融合;④英语教师的素养和“学会教学”;⑤英语教学环境的净化与创优等。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体现人类社会的“真善美”

尽管英语同其它学科不同,它所考虑的主要是语言形式,而不是语言的内容,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内容对学习语言的作用。因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

二十一世纪的中学英语教材应当选择一些反映当代社会、政治、文化、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内容为题材,应能实现教材内容现代化。英语教材要做到内容现代化,必须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还要体现出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发展性、实用性、广泛性和趣味性。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学校可适当选用国外的教学资料,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作为蓝本的中学英语教科书,必须注重知识的准确性、内容的导向性,必须求真、求善、求美。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洋为中用”和贯彻教学批判

“洋为中用”是我们向国外学习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随着“人世”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千姿百态的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也蜂拥而至。常用的“进口”教学法有如下几种:Direct Method(直接法)、Silent Way(沉默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反应法)、Translation Method(翻译法)、Natural Approach(自然法)、Situational Approach(情景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交际法)、Task-based Approach(任务型教学法)等。这些名目繁多的英语教学方法给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当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笔者认为,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应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要想用某一种教学方法统帅整个教学,显然是不现实的。不妨先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吸收“进口”的西式教学法中适合于我国国情、我国学生的部分,洋为中用。蒙田说过:“教育的目的并不止于不教坏我们,还得要把我们教好。”不管何种英语教学方法,它都是为整体的英语教育服务的,有三点不容忽视:天赋的培养,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坚强意志力的锻造。因为这些是创造教育对人的基本要求,而创造是人类的最高本性,是当代人类的最高追求。

“情感态度”只有人类才能体察,现代英语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2003年4月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更为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更为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的理念,突出了“科学”、“人文”,“创造”的和谐统一。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把情感态度作为新时期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反映了“情感态度教学”是英语教学的灵魂,反映了以人为本的英语教育理念,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教学方法的变革。小学直至高中,学生的性情以至人品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英语教学应从情感态度入手,用各种不同的手段、方法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摈弃假丑恶,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界缺少了一种精神,那就是缺乏教学批判与反思。英语教学,理论不少,流派纷呈,可喜可贺。然而真正形成定论的东西不多,尤其是“中国特色”的东西太少,“洋为中用”应批判地加以介绍传授给学生。英语教师的教学风格可谓“百花齐放”,但争鸣太少。“满堂灌”仍在大面积实行,课堂是“一言堂”,“群言堂”只设在学生寝室。一句话,百花园“欣欣向荣”,唯独少了几株“带刺的玫瑰”。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围绕英语教学内容,开展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教学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英语素质教育在呼唤着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改革,在呼唤着对英语教学的批判。

上一篇:解析基础教育视野下的教育自觉 下一篇:挖掘主题图内涵 服务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