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木版画艺术

时间:2022-07-11 02:07:12

古代木版画艺术

木版画与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刻木雕版印刷,版画的一种,它的出现基于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和民众对年俗文化享受的需求等两个方面。刻木雕版印刷技术,又叫雕版印刷术,它的发展历史是由:单色到套多色到单版到套多版的过程。

经史料查阅,“年画”一词,最早出现在李光庭于清道光二十九年所撰的《乡言解颐》中,其讲述“新年十事”的“年画”条中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

最早的单色雕版

实物是1944年发现于四川成都的唐至德二年至大中四年时期的墓葬中的《梵文陀罗尼经咒图》;最早而且有确切纪年的单色雕版印刷制品实物,是刊有唐“咸通九年(868)四月十五日王d为二亲敬造普施”题记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首的《o树给孤独园》图;最早而且有确切纪年作供奉用的单色单幅雕版印刷佛像,是书有“大晋开运四年丁未岁记”字样的《大圣毗沙门天王像》。唐五代时,为了宣传、弘扬佛教,依托于刻木雕版印刷技术,印制了大量佛经、佛像,不仅成熟了雕版印刷技术,而且传播了佛教,体裁形式相对单一。

最早的套色雕版

实物来源于浙江省温州博物馆考古工作者于1974年在整理建于北宋元v六至九年的国安寺石塔时发现的一幅《蚕母图》。世俗题材最早的套色雕版印刷制品,是1973年发现于西安碑林的金代的《东方朔盗桃图》;单色雕版印刷制品是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金代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和《义勇武安王位》,这也是现存最早的木版年画的遗留物。

从以上存世的雕版印刷品来看,无论是单色还是套色作品,无论是佛教题材还是世俗题材,画面所表现出来的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刻木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和广泛运用,成为了民间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之一。

文献记载的最早的木版年画,是宋神宗赵顼时期的制品。据沈括撰《补笔谈・卷三》载曰:“熙宁五年,上(神宗)令画工摹榻镌版,印赐两府辅臣各一本。是岁除夜,遣入内供奉官梁楷就东西府给赐钟馗之像。”此钟馗像的依据是“禁中旧有吴道子画钟馗(唐明皇开元时)”,是镌版印刷钟馗像的最早记载。

宋代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卷十》有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卖干茄瓠,马芽菜,胶牙饧之类,以备除夜之用。”说明年节时的市井销售的门神、钟馗、干茄瓠等是年节商品,门神、钟馗等皆是雕版印刷之作,产销这些商品已成为一种生产活动,既是过年习俗之一,也是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需求的经济手段,这是由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的。

宋金以后,木刻雕版印刷技术得到社会普遍承认,开始出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等题材内容的制品,涌现了大量承传民俗文化的年画,体裁形式多种多样。

木版年画作为中国古代绘画的一种形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扎实的社会基础。从其丰富广阔的题材内容和多种多样的体裁形式来看,它的源头可上溯到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

上古时代,由于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对自然世界认识的不足,为了生存和繁衍的需要,对自然现象产生了崇拜,随即出现了原始宗教的萌芽。宗教的祭祀活动,除了祭祀对象,还需祭祀仪式,门神画就是一种。

商周时期祭祀礼仪中,“天子七祀”已成为定制,祭祀对象包括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门神和灶神,也纳入了典章制度。《礼记・丧服大记》有载曰:“君释菜”,郑玄注:“礼门神也。”这是最早的“门神”记载,没有具体形象和姓氏,乃是抽象概念之神物。

汉代王充著《论衡・订鬼》中引《山海经》有曰:“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此记载不仅是神荼、郁垒与虎为门神之名称的首见,而且是以神荼、郁垒与虎的图画形象为门神之首见。汉代蔡邕撰《独断》、应劭撰《风俗通义》也有类似的记载。这就是后世人们时逢除夕便于屋内挂钟馗像以驱鬼、门上贴门神以御凶和门旁立桃符以避邪等风俗的来历,也是后世人们以桃木制的桃符、桃板、桃木制品吉祥物的原始出典。

同时在《汉书・景十三王传》中还载有:“广川惠王越,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F长剑。”颜师古注曰:“成庆,古勇士也。”这也是后世民间门神类年画中,取武士形象作门神的最早文献记载,也是后世画武士命名为尉迟恭、秦叔宝为门神之嚆矢。

门神画的变迁

汉代前后的门神画,较之商周时期的特点是:门神画不仅是抽象概念之神物,而且具有了绘画的雏形;门神画不仅有崇拜的神像造型,而且有世俗的勇士形象;内涵开始出现世俗端倪,形式开始出现新的变化。

魏晋至隋唐时期,社会发生了变革,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儒释道发育形成,人的信仰产生了变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逐渐加深。随着民间世俗文化的发展和广泛传播,年画的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表现在题材内容上,传统题材得到扩大,出现了新的崇拜物。以门神为例,开始发生变化,除神荼、郁垒、虎之外,还出现了神荼、郁垒与被认为可以避邪且具吉祥含义的桃木结合而形成的桃符;或仅仅在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四字的;或糅进了宗教色彩,如神荼、郁垒吸收了佛教天王孔武有力的形象,奠定了将军型门神的样式,显露出世俗化的倾向。

最为典型的是钟馗形象,由于具有唐玄宗所幻想的捕吃恶鬼的功能,从统治者上层很快普及到民间百姓中,成为百姓们祈望禳灾避祸的新的世俗崇拜形象。

文献记载的有晋王嘉《拾遗记》,其载曰:“尧在位七十年,有q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睛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以肉翮而飞。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饴以琼膏,或一岁数来,或数岁不至。国人莫不扫洒门户以望重明之集。其未至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户牖之间。”

南朝梁人宗懔撰《荆楚岁时记》中还载有:正月初一,“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鸡鸣天亮,给人带来光明,鬼魅不见,远离人们生活。鸡的形象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安全能得到保障。鸡寄托着人们对太平世界的向往,符合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渴求。

《宋史・蜀世家》有载,五代时期的蜀王孟昶曾在桃木板上题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联,这是文献史料记载的、出现在后蜀宫廷里的最早的春联。

年画题材不仅限于辟邪的神像,还开始表现美好的生活现实。年画体裁也不限于门画的形式,开始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化。开创了社会化普及的大好局面,寓示着年画的飞跃大发展,开启了宋代世俗化题材的大门,奠定了后世年画的大繁荣。

木版年画发展到宋代,在千年积累的基础上,不仅题材内容丰富多彩,而且体裁形式多种多样。社会需求不断扩大,已经深入日常生活。虽然没有出现“年画”一词,但内容和形式已经基本定型。

由于宋人的信仰已由崇拜宗教变为面对现实生活,故而年画的主要内容已以描写反映世俗生活为主,年画的性质也由宗教崇拜物变为世俗化商品,以改善现实生活和喜庆欢乐祝福为主要内容。由于年画的实际用途及其制作方式的特殊性,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而演变成为一个新的画种。

宋赵与时撰《退宾录》载:“除夕用镇殿将军二人,甲胄装。门神亦曰门丞。”可见,门丞是门神的别称。“门丞”一词的出现,不仅是名称有了新的变化,而且也衍生了“门神”的原始含义,是人们的需求培育了年画。木版年画相对比较确定的题材内容,形成了独特的体裁形式和尺寸样式。

纸画

木版年画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画种,总是随着时代的需要而转变更新和发展的,不仅具备了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所言“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按图可鉴”的社会教育作用,也具有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的“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变,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的书籍绘画的相同功用。

“纸画”数量之众多,是雕版印刷术普及的结果,得益于经济发展快速、技术先进的程度;“画市”购销之繁荣,是消费需求量增大的结果,反映了社会环境良好、文化需求的旺盛;“画种”品类之形成,是民间俗文化发展的必然,说明了绘画分科在发展、演变中的完善。

木版年画的名称、题材内容、体裁形式、社会功用,乃至消费需求,都标志了年画艺术的形成。木版年画的形成发展已逾千载,在制作上经历了由画在门上,转而画到纸上,再到雕版印刷外加笔绘,直到全用雕版分色套印,这样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

在内容上由浅显、简单,至浑厚、丰富,在不断自我完善的历史过程中,浓缩了社会现实诸方面的现象。木版年画的构图美、线条美、色彩美,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木版年画的淳朴美、祥和美、宁静美,陶冶了人们的心境。木版年画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包含着丰富深厚的历史沧桑;木版年画承传着人类的文化,反映了人类生活和生存方式;木版年画沉淀着民族的思想,凝聚着民族的精神价值取向;木版年画展示了艺人的智慧,蕴涵了人们的审美艺术情趣。

上一篇:从打黑英雄到贪腐巨鳄 下一篇:前IMF总裁被控“拉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