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服务供求矛盾的政府经济学分析

时间:2022-07-10 04:09:42

我国公共服务供求矛盾的政府经济学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对广大社会成员的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政府极度重视民生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求矛盾依然突出。通过对沁源县李元镇医疗服务情况的调研观察,探析公共服务的供求矛盾,以政府经济学的角度提出建议如下:实现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服务体制“两翼齐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助力政府转型。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求矛盾;农村医疗;“政府失灵”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069-0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结构和环境也有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服务在改善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与日益上升的公共需求相对应的却是公共产品的严重短缺和公共服务的不到位,两者之间的巨大落差已经成为社会矛盾的重要表现形式。从当前我国的国情来看,政府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仍存在着总量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也就是说,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的过程中,存在着“政府失灵”。特别是农村地区,虽然现在政府更加重视农村的民生建设,但目前农村的公共服务提供和需求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以暑期调研时对沁源县李元镇的医疗服务情况的观察出发,来看这种矛盾。

一、公共服务供求分析的理论依据

按照保罗・A・萨缪尔森的说法,公共产品是指:“那种不论个人是否愿意购买,都能使整个社会每个成员获益的物品。”与其相反,私人物品是那些“可以分割,可以供不同人消费,并且对他人没有外部收益或成本的物品”。由此可以得出,公共产品的最大特点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也就决定了公共产品的供给一般是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但基于当前我国社会团体官办和半官办性质,以及社会团体活动基金的短缺,公共产品的供给,落在了以政府为主体的各级公共部门身上。

公共部门作为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其行为模式和偏好倾向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公共产品的供给,如公共产品供给的方式类别、数量结构、优先次序等等。与政府公共部门作为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相对的是,广大的社会成员构成了公共产品的需求主体,社会成员的选择性偏好决定了公共产品需求的数量和结构。当以政府公共部门为供给主体提供的公共产品,无论是在种类、数量结构、优先次序上都能与以社会成员为需求主体的需求都吻合时,公共产品就达到供求平衡,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否则就会出现公共产品供求缺口。公共产品的供求缺口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供给总量不足,另一种是供求结构不匹配,即急需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而不需要的公共产品却出现供给过剩。可以看出,政府公共部门的决策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共产品供求均衡的实现,公共产品供求失衡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转换程度。

二、沁源县李元镇医疗情况介绍

沁源县李元镇的医疗服务主体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李元镇中心卫生医院和各个乡村的卫生室。这一主体力量小,医疗条件差,加之国家财政和人才扶持的力度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当地人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另一主体是山西沁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煤矿职工医院。这一主体只为该集团的职工服务,也存在着专业人才不足的情况,不能很好地满足职工的需求。为适应李元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和挖掘当地卫生资源潜力,更好地为园区工农群众提供医疗服务,李元中心卫生医院与沁新集团本着“优势互补、资源重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开展医疗合作。

合作方式以李元中心卫生医院和沁新集团职工医院现有全部医疗设备,技术人员和资金为基础,沁新集团增加投资资金,促进医院的发展。双方在李元中心卫生医院的现址上合作办院,开展医疗合作。合作后李元中心卫生医院隶属县卫生局全方位管理的行政关系不变,全民所有制性质不变,全面承担各项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工作任务的职能不变,职工个人身份不变;合作的原则是“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利益共享、风险同当”,共同承担双方原有工作职责。

通过合作李元镇的医疗情况大为改观:合作前李元中心卫生医院有职工13人,职工工资财政补差60%,固定资产64.2万元;沁新集团职工医院有职工16人,工资由沁新集团发放,固定资产32万元,两院主要医疗设备都是三大件(X光机、B超、心电图机)。合作后的李元中心卫生医院医疗技术明显进步,医疗服务质量有了较快增长:2002年度门诊人次7302人次,住院人次为38人,各类检查为487人次,共计收入20余万元;合作后2009年,医院全年门诊人次21000人次,急诊人次652人次,接收住院病人 456 例,门诊手术病人92人次,住院手术病人173例,全年医疗总收入309.5万元。

从上述公共产品的理论分析,可以得出李元镇的医疗服务属于混合产品,当这一产品仅通过政府提供时,并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但若完全由市场提供,由于市场的选择性和排他性,会使这种公共产品的正外部性消失。所以这一服务的提供必须由政府和市场合作,才能达到最优状态。由公共产品供求失衡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转换程度,可以看出,合作前李元镇的医疗服务正是加速了这种转化程度并降低了成本,才会造成后来的效率和社会效果的明显改善。从公共服务产品提供的方式,特别从“政府失灵”的角度来分析当前我国公共服务供求矛盾突出的原因。

三、转型期公共服务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的重要原因

1.政府公共部门目标“错位”是造成“政府失灵”的根源

三十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但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在私人产品领域的良好表现在面向公共产品领域时就会大打折扣,即会出现“市场失灵”。如果我们寄希望市场经济能够解决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结果必然是过度市场化。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政府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克服“市场失灵”、实现公平和正义也是其重要目标。但在改革开放的市场化浪潮中,一些公共部门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已经严重超过了原先的公益性目标,从而造成了公共部门的目标“错位”,这是造成“政府失灵”的重要根源。

2.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导向机制难以反映

按照经济学的理论,需求决定供给。公共产品也不例外。但长期以来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是由长官意志决定的而不是广大社会成员决定的,这种决策机制带有严重的行政色彩,也必然地带来了很多弊端。首先,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低下。其次,政府部门与社会成员追求的目标不一致。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部门对各级干部的评价考核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是官员的政绩,政府部门将注意力转移到社会成员急需的公共需求上不会增进官员福利。第三,社会成员的利益表达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组织保障。加之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公共利益表达的高昂交易成本,多数社会成员都不愿表达自己的公共产品需求,而是寄希望于别人,希望通过别人的对公共产品需求的表达使自己获益。

3.基层政府职能部门财力不足加速了“政府失灵”的发生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县级财政的“财力”有限,基本上属于“吃饭财政”,除日常的开支以外,能够分配到公共服务事业上的投入少之又少。尤其“乡财县管”以后,与农民接触最多的乡镇政府财力被削弱,常常导致乡镇干部有“公共服务之心而无公共服务之力”。李元镇中心医院合作前,缺钱少人,正是由于镇财政没钱投入,致使其不能改进技术,吸引人才,这是造成合作前医疗服务提高最大的障碍。

四、建议和思考

1.实现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服务体制“两翼齐飞”

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体两翼”,在当前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前提与压力下,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是最根本的途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想要把蛋糕做大做好,不仅要加大市场化改革,更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面对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区域差距等“市场失灵”的重大民生问题,需要通过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体制来对其进行克服。而对于公共部门行政性垄断、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等“政府失灵”问题,就需要对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完善来加以克服。由此看来,只有实现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服务体制的“两翼齐飞”,才能有效缓解公共产品面临的供求矛盾。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助力政府转型

长期以来,开展经济建设,实现GDP的稳定增长一直是衡量我国各级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对于公共服务的提供长久以来被政府部门忽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的转型,政府公共部门已逐渐意识到公共服务的健全和完善对满足民众需求、改善政府形象的重要性。在面对当下广大社会成员对公共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形成的现实压力,政府公共部门如何化解这些压力是能否平稳度过转型期的关键因素。与以往注重经济建设,单方面追求GDP的做法不同,转型期应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强化政府在建立公共服务体制过程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第一,强化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主体地位,不能以市场化名义来“甩包袱”、卸责任。第二,破除公共部门行政性垄断。构建政府、市场和第三种力量等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转型期公共服务供求均衡,减少因“政府失灵”而引起的公共服务供求矛盾。

参考文献:

[1]童星.社会转型与社会保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匡贤明,夏锋,何冬妮.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中国: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与政府转型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J].转轨通讯,2006(3).

[4]徐杰.是积极的改革还是无奈的选择―对拍卖农村卫生院的思考决策咨询[J].决策,2001(9).

[5]赖伟.基本医疗服务与公立医院改革探讨[J].现代医院・现代化纵论,2010(10).

上一篇:关于医患矛盾及其化解机制的思考 下一篇:论中华文化的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