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之管见

时间:2022-07-10 02:47:49

怎样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之管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语言品味来转化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语文阅读中有味。

一、阅读要“以读为本”,理解感悟文本。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应把课堂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读书,默读,朗读,浏览读等多种方法去读,这样可以促使学生集中精力,从而理解语言的内涵。如小学六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儿》。在初读了解内容,把握画面后可让学生阅读思考:1.小女孩每一次是如何擦火柴的?为什么这么擦?2擦燃火柴后为何会看到那些神奇的画面?3.火柴熄灭后的情景如何?为什么?通过读中思考:学生则明白:小女孩第一次下定决心擦火柴说明她冷得厉害,为了取暖,什么也顾不了了,在第二至第五次那样急切地擦火柴,是因为她第一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神奇的东西,而火柴一灭就什么也不见了,为了留住那美好的画面,所以是那样急切。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大火炉,是因为她非常寒冷,盼望得到温暖。看到烤鹅是因为她非常饥饿,盼望食物。看到圣诞树,是因为她非常痛苦,盼望得到快乐。看到奶奶是因为她非常孤独,盼望得到,每一次火柴熄灭后,什么都消失了,而最后一次小女孩被奶奶带走了,这些都说明小女孩所看到的画面是美好,但这些都是她幻想,在当时只有资本主义国家里才有的,这样读思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方式中读书,在读书中感悟了文本。

二、阅读依靠的是文本本身的语言力量。

小学生按照顺序阅读课文,有助于思维的逐层深入,逐步感悟,学生的独立阅读更多的是依靠文本逐渐展现的线索。丰富语境,让语言引领读者入情入境,要求学生阅读,阅读能够教会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多读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唯一途径,没有其他捷径可走,每一个语文优秀的学生,每一个出色的文人,没有一个不是博览群书的。通过阅读学生无形中可以学到学习的方法。如六年级的学生读《窃读记》第一自然段开始,作者就让文字自己说话,语言就自然展现出魅力,表面看不是字字珠玑,细读之后才知词词动情。第一句:“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到炒菜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从“我放慢了脚步”读出“我”一放学就迅速收拾学具,跑出班级,引起学生共鸣,没有一个学生不是这样的。那香味自然也激发学生的兴奋,以为作者真的和自己一样好吃,童心无二,童趣无异,词意变诗意成活力。正如《窃读记》第三自然段描写了“窃”的动作,依次出现“跨进”,“踮起”,“钻进去”,“挤到”,“寻找”,“再找一遍”,再现浓缩的“窃读”真实场景。作者从外面匆匆赶来,“跨进”门口,因为人多不能直接到书架,所以“踮起”,成人正在阅读腋下有空间,所以“钻进去”而要到书架前却更加困难,所以只能“挤过去”……词汇本身就富有节奏变化,所以阅读依靠文本本身的语言力量。

三、比较朗读,培养语言感染。

比较是思维的操作手段,它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异同的思维过程。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加强比较性朗读训练,有助于在一定的背景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重新设计词句内容,能帮助学生体会词句的含义乃至妙处。如教学《将相和》时,学生对蔺相如竟要与壁同归于尽大或不解,教师可出示一则材料:“爸爸给弟弟买了一双新鞋,但弟弟哭着马上就要穿上,这时爸爸伸手把鞋扔了,弟弟的哭声戛然而止。”凭着生活经验,学生对蔺相如的举动恍然大悟。再读课文时,学生已经把握了文中人物的感情脉络。

四、阅读要突出巧“引”妙“导”.

在课堂上,教师不是口若悬河的演讲者,不是智慧的给予者。教师应该精到点拨,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过程,让学生由不对到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不会到会,从而不断完善。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教师说的最多的话是启发的话、点拨的话、引导的话、激励的话、以让学生豁然开朗,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如教学《长征》一课时,我对“万水千山只等闲”一句的理解与朗读是这样设计的:1、理解“只等闲”,思考:“文中谁把什么看得很平常”?2、诗句说明红军具有什么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万水千山只等闲”。学生凭着一种直觉,读时语调上扬,“只等闲”三字尤其突出。这时并未急于评价学生的朗读或直接告诉他们“战士们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听了同学的朗读,我觉得战士们把‘万水千山’看得太重了。学生们心领神会,改变了原来的读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五、阅读要注重互动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学习方式应讲究多样化,课堂的教学目标应注重互动生成。我们应变“讲台”为“展台”,以交流带动合作,促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师生在互动中共识,共享,共进。如在教学《凡卡》时,课文中写凡卡回忆和爷爷砍圣诞树时曾写到“多么快乐的日子呀!”当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凡卡真的会幸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说:“凡卡并不幸福,因为天那么冷他还和爷爷在砍圣诞树。”有的学生说:“凡卡是幸福的,因为天虽然很冷,可是他还跟爷爷在一起,比起在城里孤苦伶仃,受人欺负的人来说就是幸福的。”……学生们无拘束地“言说”。正因为这样,使语文教学有了生命力,也体现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解读。

互动生成的语言是心灵的呼唤,是激情碰撞的灵性之光。总之,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阅读体会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读”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读”的训练,使语文阅读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上一篇:如何让作文因细节而出彩 下一篇:比较阅读是解析诗歌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