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成果加工利用研究

时间:2022-07-10 06:50:12

内部审计成果加工利用研究

【摘 要】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引起各利益相关方的重视,而如何真正体现内部审计的价值,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关注的重点。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内部审计成果在构建大数据、撰写审计文章、编写审计管理建议书和审计人员绩效考核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来体现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和作用,真正实现内部审计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目标。

【关键词】审计;成果;加工;利用;研究

一、内部审计成果加工利用的目的及意义

首先,这是内部审计的题中之义决定的,即内部审计活动自身的职能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和内审人员要对审计成果深入挖掘及价值。发挥审计成果的最大价值。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IPPF)当中对内部审计下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3年8月26日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其次,加强对审计结果的运用,也是国家适时新常态、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监管的内在要求。201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其中第三十八条规定,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逐步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这也就在国家层面以规章的形式,对审计成果的运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也是我们应该进行审计成果加工利用的法理要求。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建立内部激励约束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评价其工作业绩。 如何监督、考核,评价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没有提及,而通过审计成果的加工利用,为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审计人员的监督、考核提供了充分的依据,而建立在以审计成果为主要考核依据的指标体系上,也能够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审计人员工作绩效的提高。

二、审计成果的定义

内部审计成果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发现的基础上,经过提炼、综合分析和再加工,而形成的、有利用价值的审计“产品”,它体现了内部审计的直接价值。

审计成果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劳动产品,其质量优劣、发挥效果大小直接体现出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的位置轻重,直接反映审计人员在公司内部的地位高低。一般来说,审计成果主要由审计报告、审计专报、审计提示、审计意见书、管理建议书、移送处理建议书,以及其他专题报告、各类审计信息、业务分析调研材料、审计报表等形式构成,成为一套完整的审计成果报告体系。审计意见书是审计机关在审定审计报告后,向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出具的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的结论性审计文书。

第一,内部审计成果体现了审计目标,决定了审计计划、审计内容、审计方式方法。审计成果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牛鼻子”,它影响全局,决定全局,一切审计工作都要围绕审计成果来展开,审计的价值要靠审计成果来实现。

第二,内部审计成果决定着内部审计的地位。“有为才有位”,只有形成高质量、有价值的审计成果,才能提升内部审计地位。所以说,审计成果决定内部审计地位、甚至存亡。

第三,内部审计成果决定了内部审计的未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被空前重视,为内部审计未来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新的形势和环境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代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于监督和复核,并成为一种价值创造活动。

三、内部审计成果开发运用现状

1.审计成果加工利用纵向延伸不深入。即:初级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就事论事多、分析挖掘少;反映个性问题多、综合共性情况少。

2.审计成果加工利用横向联系不紧密。各个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横向的联系未充分体现,相互的支撑未实现。这主要是指内控审计部对审计中心的支持作用未充分体现,审计中心未有效借助内控审计部的优势,审计中心之间配合尚未形成自动自发的机制。

3.审计现场时间多,调研分析不够,项目后评估少。即:现场时间投入多,项目后评估少;审计报告着墨多,调研分析少;传统方式多,审计手段创新少。

4.审计成果未全面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全貌。一个审计项目一般只出一份审计报告,一份审计报告一般只揭示被审计单位的部分问题和情况,很难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全貌,也无法真实体现被审计单位的真实管理状况,审计评价缺乏科学客观的指标体系。

5.审计成果支撑管理层决策作用有待加强。审计项目加工利用的成果单一,缺乏深入的调研分析报告,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书,审计报告仅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过去,不能反映现状和未来,对领导层进行科学决策的支持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四、审计成果加工利用的四个方面

1.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多维数据库

第一是建立基本信息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基本职能是搜集各分子公司的基础资料、基础数据;收集行业资料、行业数据;收集国内、国外宏观资料和数据。根据需要,可对数据库进行扩展和抽取所需数据,然后进行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

第二是建立审计项目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的基本职能是将所有做过的审计项目的情况都包括在内,从项目立项、计划下达、审计实施、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一系列文书都包括在内。这个数据库可以让审计人员开展项目前查询相关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开展审计项目的情况,提前了解以前审计的重点和方向,进而确定本次的审计重点和方向,提高审计效率。

第三是建立审计人员业绩统计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的基本职能是统计审计人员的工作过程和工作量,反应审计人员在各个审计项目上的审计成果和工作业绩,以此作为对审计人员的年度考评的重要参考依据。当然,这个依据,需要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根据审计问题的数量和重要程度,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考评。

第四是建立审计案例与审计论文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收集审计人员编写的审计案例及撰写的审计论文,作为进行审计后续培训和新进审计人员培训的案例库,让审计人员通过学习案例和论文,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适应新常态下审计工作的新要求。

第五是建立管理建议书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在审计人员对审计成果综合挖掘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某个被审计单位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建议,而且要对各板块、各分子公司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管理建议书被被审计单位采纳情况,为被审计单位创造效益情况,真正发挥审计增加企业价值和改运运营的功能。

2.编写一系列案例和文章

(1) 编写审计案例――促进审计后续培训

每个项目结束后,组织力量编写审计案例,对审计项目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案例库,丰富内审培训的素材。利用丰富的实战案例,让老员工通过自学,提升审计能力,丰富审计经验,提高内审的整体素质,审计案例也是考验内审成效的试金石。审计案例还要做成标准化的完整的审计实施全过程的模板,让新进审计人员通过案例的学习,就可以熟悉内审的流程和做法,起到沙场练兵的作用。

(2)撰写审计文章――拓宽审计人员职业发展的空间

内审人员要发展,除了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应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而对审计成果的加工提炼,写出一篇切合实际的文章,是提高审计人员写作能力的最好锻炼。审计人员可以把写好的文章,通过内控审计部的大力推荐,将文章发表到各类报刊杂志,既解决了职称评审发表文章的后顾之忧,又为审计人员通过各类评审提供保障和支持。同时,审计案例也好,审计文章也好,只要审计人员花时间、花精力来做,应该成为日常考核的加分项目,鼓励审计人员多思考、多写作。

(3)展示审计业绩――体现审计的价值

内控审计部可以将审计人员撰写的审计案例和审计文章,一是推荐发表,二是年底汇编成册,作为展示审计人员业绩的重要载体。审计工作属于监督类工作,很难让人家看到我们的成绩,而通过汇编审计案例和审计文章,发出我们审计的心声,正是展示我们成果的最好机会和平台。 审计的工作成果,不光是要给审计人员自己看,还要让上级领导和各级的同事都看到,让他们知道审计不光干工作了,而且干的很漂亮、很出彩,干的有成效、有价值。

3.形成一套科学客观的考评体系

审计人员的考评与其他行政人员的考评一样,存在难量化、难客观的弊端;考评指标设计难量化,考评结果不客观,考核成绩争议大,导致的结果是员工不满意,领导很难做。审计成果作为审计人员工作业绩的综合反映,那么也就应该成为考评审计人员的最主要指标,再辅助其他平时表现,作为对以往考核的改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也能克服以往种种考核的弊端。

根据审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将其工作分成日常事务工作、审计业务工作、加分项工作,并赋予相应的权重。

(1)日常事务工作指标:日常事务工作占考评权重的30%;主要依据日常考勤、工作表现、团队合作、部门间协作进行打分。

(2)核心业务指标:核心指标应该是审计业务工作,其权重应该是60%,这个指标就是我们详细探讨的指标,也是审计人员应该重点关注、需要完成的指标,这个指标是区分审计人员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核心业务指标又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可以将指标进行细化,具体内容为:发现问题的数量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方面之一,应占20%;发现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应该是本指标的核心,应占该指标的30%;发现的问题,能够挽回重大损失、问题涉及金额重大的也是本项的重要指标,也应占该指标的30%,审计工作过程控制的好,审计问题质量高、审计问题定性准确等占该指标的20%。

(3)加分项指标:加分项目指标应占考评权重的10%,因为这块工作属于鼓励审计人员完成的工作,也是体现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工作,所以加分更能激发审计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可以将加分项指标再进行细分,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具体内容为:结合审计项目撰写审计文章并发表在各类期刊,占该指标的30%,可以多发表文章,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设定相应的最高分值。结合审计项目编写审计案例,占该指标的30%,案例应尽可能做成模板,审计人员可以按照模板编写案例。完成审计项目时,有针对性的撰写高质量的管理诊断书,占该指标的40%。

4.完成一份全面详实的管理诊断书

根据审计项目,审计人员要完成对一个公司或单位的全方位的“体检”,除了审计报告,还要出具一份全面详实的管理诊断书。

第一步,先要总结该公司管理的特点,发现管理的薄弱环节,指出管理存在的漏洞和风险,建立一个模型。

第二步,分析提炼该公司主要面临的主要管理风险,进而完善上面提出的五大数据库,形成对该公司客观全面的评价。

第三步,根据以上所有的资料和数据,结合审计项目,形成一份全面详实的针对该公司的管理诊断书,供管理层决策参考。同时将管理诊断书补充完善审计项目数据库,作为将来进行审计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结论

总之,内部审计成果作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最终成果,对其加工利用的程度,直接决定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在企业内部的地位,直接影响内审人员的绩效考评,因此,应该引起内审机构负责人的足够重视,下大力气促进内部审计成果的加工利用,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苗苗.信息系统审计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 2011 .

[2] 王晓倩.基于人员流、业务流和信息流统筹开展信息系统审计[J]. 审计月刊. 2011(01).

[3] 吴青,翟建设,张佳琦.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知识结构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23).

[4] 倪慧萍1,2,时 现1,3. 审计风险转移功能与保险性质审计收费――审计保险假说的进一步检验[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4(02).

[5] 王涛.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国际框架及启示[J]. 会计之友. 2016(09) .

[6] 孙新宪,孙文静. 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对审计费用粘性的影响[J].财会月刊. 2016(29)[7] 郑石桥. 企业组织的民间审计需求:一个整合理论框架[J]. 商业会计. 2016(17) .

[8] 郑石桥. 公共组织的民间审计需求: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J].商业会计. 2016(18) .

上一篇:“雨花写作营”第二期改稿会在徐州圆满举办 下一篇: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资源整合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