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的挑战

时间:2022-07-10 12:28:09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的挑战

摘 要:随着科技与文化的进一步融合,网络电视,微信,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大行其道,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极大挑战。电视受众大量分流,收视率严重下滑,广告收入陷入困境。面对生存空间受到的严重挤压,传统电视媒体该如何应对,是积极革新,以适应新的形势,还是抱残守缺,墨守成规,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电视媒体;挑战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6-0067-02

一、引 言

纵观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始终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第一次科技革命即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使图书生产成为了产业;第二次科技革命即19世纪电子技术的发明,满足了人们享受视觉和听觉产品的需求;第三次科技革命即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对文化生产方式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产生了新媒体。如今,新媒体已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人们拥有的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以数字电视、数字广播、网络电视、微博、微信等形式,构成了新的信息传播媒介,颠覆性地冲击了传统媒体,传统电视媒体首当其冲,难以幸免。新闻信息过载和传播渠道过剩使电视新闻频道的生存空间受到了空前的挤压。可以说,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探究传统电视节目在新形势下的困境及应对之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传统电视媒体所面临的挑战

与观众缺乏互动,观众只能面对荧屏被动地接收着声音和画面,无法及时、有效地表达自我感受。是传统电视媒体的最大弊端。

此外,受制于除个别重大事件的实时直播以外,电视台较为漫长的制作周期,更多的新闻囿于缓慢的传播速度而变成了“旧闻”。而随着新媒体的步步紧逼,人们的收视习惯和收视心理也被慢慢地改变着,传统电视媒体不再是一枝独秀,它被迫陷入了竞争困境。

首先,人们不再一直守着电视,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给了网络,尤其是手机网络平台。有调查显示,截止2013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的规模已接近六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

其次,电视观众群老龄化,越来越多年轻人渐渐远离电视,向网络转移。现在,电视在许多年轻人家里几乎成为了摆设。年轻人宁愿抱着手机、平板电脑而不愿收看电视节目,而打开电视看节目的观众群体日趋老龄化。

第三,大量的广告商正在把阵地从电视转向互联网。广告创收曾经是电视媒体的主要来源,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并受到人们的青睐,广告客户们也转变着观念,受新媒体广告成本低、影响力大、传播速度快的吸引,大量的广告流向各类新的媒体平台。传统电视媒体的广告投放老大地位岌岌可危。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备受推崇的新媒体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劣势。如:信息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不足,“网络推手”层出不穷,网络谣言满天飞等等。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本身无法产生真正的信息,它只能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和处理信息。而在新闻传播行业,产生信息则必须依赖于传统的媒体业。

三、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给新媒体带来的优势

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不是一种单向的结合,而是相互促进的,互动生成的一种融合。由于互联网通过光纤技术和无线技术跨越地域限制把全世界的人群联系在了一起,所以极大地缩小了时间成本、空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随着通信、计算机和媒体技术的不断整合,与他人的即时互动通过新媒体的平台得以实现,同时达成的还有完全的用户控制。

数字技术借助3G时代驰骋天下,超文本链接、手机报、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TV等新媒体应运而生,它相对于传统的电视媒体,具备了以下各种新型优势:

首先,超强的选择主动性。观众可以随时选择自己想看的资讯。

其次,即时互动。如今,以微博、微信为主,贴吧、论坛为辅的新媒体,可以让观众跟身边的朋友,甚至网络上的陌生群体实时分享心得,并展开讨论。

第三,即时传播速度。几乎同步的一张图片、一个微博、一条微信随时将看到的听到的重大或微小的事件传播开来。

第四,惊人的存储量。巨量的信息资讯,从政治到生活,不管人们想得到什么样的信息,都能轻而易举地从中获取。

四、传统电视媒体如何与新媒体同生共存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新媒体的劣势也同样突出。最显见的,是其缺乏信息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因为有利可图,催生出大量“网络推手”,致使不实信息充塞于网络。

传统电视媒体本身有其不可取代的平台优势,那就是真实性、权威性以及公信力。电视媒体作为,有着严格的新闻管理制度和程序,新闻资讯的都经过层层的审核,这一点也是新媒体短时间内无法做到的。对传统媒体而言,互联网来了,读者少了,广告商少了,这无疑是最坏的时代;与此同时,打破时空限制的互联网,也使得媒体有了直面读者、实时推送信息、获取用户数据的绝好机会,如果路子对了,这也许会成就传媒业最好的时代。

(一)对传统电视媒体进行革新

首先,积极建立电视的网络资源平台,实现电视节目与网络节目的同步播放。一些知名电视台已经开始将部分影响力大的节目推向了网络,但这显然还远远不够。如果能全部及时的在网上收看到电视节目,更多的年轻人又会成为电视媒体的新的受众群。

其次,坚持和新媒体的合作,全力打造全媒体平台。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是当前新旧媒体交替生存竞争激烈环境下,电视媒体突围而出的又一途径。打造全媒体平台,可以使传统电视媒体在节目内容、经营模式、传播形态以及细分受众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事实上,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案例比比皆是,许多电视台和新浪、网易、搜狐等大型门户网站的深度合作已经展开。

第三,拓展电视节目的盈利模式。现下,广告创收仍然是电视媒体的主要经济来源,但随着一波又一波的“限广令”这一传统创收模式遭遇困境。如何在保证收视率的同时,吸引广告客户,如何在广告收入欠乐观的情况下寻找出新的赢利点,值得深思。

(二)借助新媒体来提升电视媒体的影响力

从最初的报纸、杂志集体上网,传统媒体自办门户,到掘金手机媒体,办手机报、开发APP,再到嫁接新技术出“云报”、开官方微博、开微信账号――传统媒体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兜兜转转也“折腾”了近10年时间。综观当下传统媒体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转型实践,跨媒体、全媒体发展成为一种通用模式,说白了就是让自己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延伸,覆盖到各种渠道。传统电视媒体可以借力新媒体来提升电视节目的传播力、关注度,并实现与观众的互动。

(三)打造全链条、全覆盖的媒体产品体系

很多传统媒体已建成包括官方网站“特网”、微博“特博”、微信“特信”、APP“特点”在内的四条新媒体生产线,加上传统媒体本身,形成了“五位一体”的融媒体集群。基本建立起“一次采集多次”的全媒体融合报道模式。“全链条”是从传统媒体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关联业务的合作、整合与扩张,打通电视媒体的上下游产业,形成采编、制作,播出、广告等相结合的完整产业链;“全覆盖”是依托既有的电视市场份额,向网络媒体、户外媒体和会展等关联业务辐射扩张,建立起区域全覆盖的媒体产品体系。倒逼传统媒体改革,重视互动,转型发展面对互联网的强烈冲击,传统电视媒体收视率及广告滑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实际上,互联网对所有的传统行业均形成了冲击,只是或早或晚,或有一定影响,或是彻底颠覆。此番新旧融合、优胜劣汰,对传统媒体而言无疑是一种洗牌。困境之下,电视媒体应高度重视科技的力量,加大科技投入,让科技在电视媒体的全新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编方面,运用各种传播形式、技术与渠道,进行节目创新,以实现内容的有效传播;在广告经营上,实现节目的精准定位,并利用互联网尤其是新媒体,扩大收视领域,以最大限度的吸引广告客户,赢取广告收入。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是互补、融合共生的关系,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现在传统媒体的危机,主要是缺乏活力、传播力,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这种情况下,当用户只能有一项选择时,传统媒体自然会被新媒体所替代。

因此,在媒体新旧融合的过程中,媒体人要多几种本领,避免陷于“本领恐慌”。传统媒体的“本领恐慌”源于媒体自身传播力的下降,体现了现实的紧迫和对未来的忧虑。解决“本领恐慌”就要正视现实,行动起来,转型发展,创新图强。

电视媒体定时、定内容的收视方式,相较于新媒体的方便快捷,是电视的最大弱点之一。什么传播方式可以突破这一瓶颈,无疑,这就是现场直播。

从突发的新闻事件到大型的综艺节目,电视媒体已经积累了大量直播经验,也因此最大程度地提升了收视率。能不能最大化的发挥这一优势,尝试着从整体上进行节目的直播转型。由此观之,如果直播方式被普遍运用,电视台的设备优势,新闻人才储备优势,加之主流媒体的权威优势,会使传统电视媒体再次抢得制高点。

五、结 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是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必然产物,作为应人们的需求而出现的新的媒体,它一方面强力冲击着传统的电视媒体,另一方面,也迫使传统媒体推陈出新,浴火重生。未来,只有将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充分融合,进一步扩大电视节目的影响力,才能使得传统电视媒体在信息化的新媒体时代拥有更好的发展和出路。

参考文献:

[1] 郑立荣.关于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应对困境的几点思考[J].改革探索,2011(8).

[2] 刘磊.新媒体背景下的电视节目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2013(1).

[3] 张利平.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介融合渠道与路径选择[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4] 刘珈言.如何借力新媒体提升电视节目的影响力[J].影视文学,2012(8).

上一篇:试论智能手机新闻类APP对报纸经营的影响 下一篇:滋根立本 奠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