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普法思考

时间:2022-07-09 11:54:14

加强青少年普法思考

青少年是每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希望与未来的中坚力量,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无疑是关系到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百年大计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包括身体素质等物质层面上的提高,更包括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政治法律素质、文化素养等精神层面上的全面发展。青少年犯罪一直是我国罪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数据表明,我国刑事犯罪中,青少年犯罪约占整体犯案比例的70%,特别是14岁以下的少年犯罪正在逐年增加,并且每一分钟就有一个青少年受到犯罪的侵害,如我区某中学就曾发生过学生被勒索“保护费”的案例。这些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已经逐渐上升到一个相当严峻的水平,这与青少年这个特殊的年龄层次心理仍未成熟、个性比较强、容易诱发犯罪等特点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重点还是应该集中在对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教育方面。从调研情况来看,在校青少年犯罪在形式上主要以盗窃、斗殴等侵害他人财产、身体的犯罪为主。其原因主要有:

第一,学校的教育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虽然经过我区各级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努力,我区的教育工作已经在各项硬件、软件以及师资力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指标也已经达到了教育强区的水平,但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从根本上还存在偏重书本知识教育,而对学生思想和法制教育相对重视不足的偏向,使得法制教育并未深入到学生的教学计划里面去,导致部分学生在法制观念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法制观念比较薄弱;同时,以成绩区分学生等级的倾向还普遍存在于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理念中,这对部分成绩欠佳的学生自尊心造成了伤害,进而使这些学生产生厌学、自暴自弃等的情绪。这些都是我们当前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有待改善的地方。

第二,复杂的社会环境是潜藏青少年犯罪诱因的温床。从我区的实际情况看,我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老城区,除了已经基本完成城市化的商业住宅区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是城乡结合部,人员管理在客观上还存在一些盲点。同时,我区由于历史因素,失业人口的绝对数量比较大,这些客观条件实际上都构成了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稳定因素,容易潜藏各种的犯罪诱因。

第三,家庭教育存在偏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的生活标准、生活观念正在不断改变,新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不断加剧。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人们对婚姻关系的观念也在不断在发生变化。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直线上升,使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了结构性残缺,缺乏父爱或母爱的家庭环境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难以估计的影响。退一步说,即使有一个健全的家庭结构,但由于部分家庭缺乏适当的教育方法,或是容易对青少年过分溺爱、放任,使青少年养成贪图享乐、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等性格;又或是过分严厉苛刻,使青少年形成孤僻、自卑、敏感、愤世嫉俗等心理,一但受到不良生活习惯的沾染,就容易造成其道德行为、价值判定等的偏差,进而更容易被诱滑入犯罪的泥潭。

第四,青少年本身也存在素质不高,是非判断能力不强的弱点。当然,这与青少年本身未受到足够的正确教育熏陶、涉世不深、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等因素有关。而正是这些特点,使青少年往往成为犯罪集团主要的诱使对象。

因此,加大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力度,提高其社会认知能力、是非判断能力、端正其价值认定准则,从根本上加强青少年对各种不良因素的抵抗力是防止青少年走上歧路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对青少年的普法工作还不能仅仅依赖“教育”作为唯一手段,更要从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入手。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的刘志伟博士对国内外青少年犯罪成因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的青少年犯罪知识的获得途径都离不开电视、电影、书刊等传播媒体,非主流甚至于地下的传播媒体尤其能够迎合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容易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对青少年的普法工作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离不开一个健康社会环境的营造,这些条件对青少年普法工作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鉴于青少年群体特殊的性格心理特征,对青少年普法工作必须注意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讲究科学方式,增强互动性,不能以单纯的家长式宣教方式进行;第二,要尽可能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老师对青少年普法工作的重视,使普法工作深入到每个学校与家庭,从而形成立体的青少年普法体系,使普法工作全面有效地落实到青少年身上;第三,应该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适当的形式,防止引起普法对象的逆反心理,使普法对象实现从“要我接受”到“我要接受”的转变。根据青少年的社会活动特点,应该从建立两个沟通渠道、三条防线入手,组成全方位的青少年普法体系以开展我区的青少年普法工作,工作重点应放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上,以“防”为主。

首先,两个沟通渠道是指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执法、司法等机关部门两条沟通渠道。

第一条是从家庭到学校的沟通渠道,使家长们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学校可以通过开办家长法制学校、开展社区法制宣传等形式,把学校的法制教育与家庭、社区的法制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互补不足,互通信息,密切跟踪青少年的学习、思想动向,争取把青少年犯罪纠正在萌芽阶段。

第二条是从学校到执法、司法等机关部门的沟通渠道,通过学校与有关政法机关的有机合作,共同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优化校园周边的环境,加强校园的法制教育力量。学校可以通过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如举行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宣传手抄报比赛、模拟法庭活动、法律宣传漫画节等活动,使学生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自觉抵制不良因素的侵蚀,提高青少年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能力与意识;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加强学生与学校、区有关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强化彼此之间的感情基础,促进有效的交流、高效的教育,使青少年普法工作形成一个坚固的有机体系。

其次,三条防线是指通过构筑具体的家庭、政法单位、校园三条防线,使青少年普法的各项工作具体化、细节化,实现把防范青少年犯罪、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工作落到实处。

第一道防线是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第一所学校,作为青少年第一任老师,家庭、家长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家庭教育的好坏是决定青少年本身素质高低的第一个因素。要避免我区青少年的法律教育从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的情况出现,首先就是要加强对广大家长的法制教育,通过强化父母们的守法、护法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父母们的法律素质;再通过家长这个渠道不断向青少年灌输法律意识。这种言传身教的影响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由区政法部门、社区以及学校组成的帮教防线。通过政法部门、社区以及学校三方面互相配合,充分挖掘教育宣传力量,建立我区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学校、街道社区的普法合作关系,形成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普法力量,通过开展广泛生动的普法活动,使学生通过诸如参观少管所、学习分析青少年犯案人员的犯案经历等活动,使青少年切身地感受到守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三道防线是校园安全防线。近年来,我区突现的校园安全问题是学校周边的环境不断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污染,一些娱乐经营场所如电子游戏室、歌舞厅、桌球馆、麻将馆以及近年不断出现的网吧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周边的宁静。部分经营者为了牟取丰厚的利润不惜置国家的法律规定于不顾,不断把黑手伸向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群体,为青少年进入这些场所大开方便之门,诱使青少年沉溺于这些娱乐项目中,荒废学业、不思进取;另一方面,根据以往的经验可知,这类场所往往是人员复杂,容易成为犯罪团体的聚集之所,孳生罪案。因此,应狠抓校园周边的整治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在学校范围之内经营此类行业的禁令,并重点对这类娱乐场所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同时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避免青少年过多接触此类场所,实现还校园环境一片安宁、还学生一片健康成长的土壤。

综合以上针对青少年的普法工作措施,通过加强家庭的教育、学校的管理、社会的共同关注,营造一个全方位的青少年学法、守法的环境,建立一个青少年法律保护网络,使青少年普法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实与强化,更使青少年普法工作收到最大效果,才能真正保证我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才能真正保证培养出更多未来的栋梁之材。

上一篇:司法行政社会治安治理思考 下一篇:农村故意伤害犯罪调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