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沿革及创新思考

时间:2022-07-09 11:53:36

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沿革及创新思考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历程、尝试失败原因及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现状。文章对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早期的探索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了国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全面发展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金融衍生产品 金融衍生市场 探析

我国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历程及尝试失败原因

(一)早期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1.外汇期货。1992年6月我国开始试办外汇期货交易。在 1992年7月,上海外汇调剂中心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外汇期货市场,在每周一、二、四、五下午2:30 到 3:30 进行交易。至 1993年2月底,已签订交易标准合约10800多份,交易金额2亿多美元。后深圳外汇经纪中心经批准,也可以办理外汇期货业务。1994年10月,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深圳外汇经纪中心正式成为我国第一家开办代办外汇期货买卖业务的金融机构,保证金比率为5%。在 1995年上半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也曾多次公开表示推出远期外汇交易,并以上海作为模拟试点。但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一直未能推出。1993年6月,为了规范我国外汇期货交易,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外汇期货业务管理试行办法》(翟立荣,2010)。该《办法》对外汇期货经营机构的经营资格、管理、交易等做了规定。199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该《办法》完全失效,予以废止。199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国有企业参与国际货币期货交易失败的教训,曾发出通知明令禁止国内金融机构随意开展境外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并规定今后国内金融机构只有在符合外汇管理部门有关规定并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前提下,才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进行避险性境外衍生产品交易。

2.股票指数期货。1993年3月,海南证券交易中心推出了深圳股票指数期货,其交易标的物为深证综合指数和深证A股指数,每种标的物均有3、6、9、12月份交割的合约,总共8 种。依照国际惯例建立保证金等各项制度,操作上可以双向下单,既可以先做买单,也可以先做卖单,平仓时由证券公司按成交价格与投资者结算,一个点位的盈亏额为500元。开市之后,由于投资者不了解这一衍生产品,成交清淡,日成交量最高仅百余手。到同年9月份,深圳平安保险公司福田证券部在开通了两天海南深股指数期货后,出现大户联手交易,打压指数的行为,有关机构随即宣布停止交易。有关方面认为在当时开展股指期货交易会加大市场的投机性,不利于培养股民的投资意识和股市的健康发展,故于当年9月底全部平仓停止交易,海南证券交易中心也随之被国家撤销。

3.国债期货。国债期货是目前为止我国发展规模最大的金融期货。我国国债期货的发展基本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12月至1993年下半年为第一阶段,1993年下半年至1995年5月为国债期货的大规模发展和完结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开办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主要是上海和北京商品交易所,成交量不大,影响面也不广。在第二个阶段,开办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遍及全国,成交量成倍放大,影响范围逐渐增大,参与投资的机构和个人也越来越多。1995年春节开市后,随着各交易所成交量的日益扩大,风波也接踵而来(彭新幸,2010)。当年2月,出现了“327合约违规风波”,在“多逼空”的市场格局下,空方主力万国证券公司违规抛出上千万手合约打压327品种价格。虽然各交易所随后采取了提高保证金比率、设置涨跌停板制度等措施抑制国债期货的投机气氛,但上交所仍然风波不断。在如此形势之下,国务院证券委召开紧急会议,于5月17日宣布,从当时的各方面情况看,我国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为保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二)我国早期对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尝试失败的原因

1.原生市场尚不发达。金融衍生产品的价值是基于其合约指向的原生产品的价值的,这就决定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推出和发展,需要有原生产品市场强有力的支撑。上世纪90 年代初期,我国的金融市场化进程刚刚起步,无论是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还是外汇市场都远称不上健康和发达,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衍生产品市场,其根基从根本上说也是不坚固的。或流动性不足,或投机过剩这样在原生市场上已经充分显示的问题,只能是在衍生产品市场上加倍的暴露出来。没有合理的市场规模,就不会有合理的市场价格。市场容量很小,加之国债期货采用保证金交易,使得许多大户和机构具备了操纵市场的实力,市场投资氛围浓重,动荡不安。

2.市场参与主体没有避险需求。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核心职能在于为市场主体提供避险工具。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还未启动,汇率机制也没有改革,利率、汇率这些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并不剧烈。市场参与主体并没有利用衍生产品套期保值的内在需求,在这样的前提下,市场主体更多把衍生产品市场当成投机的场所,直接导致了过度投机下市场秩序的丧失,市场剧烈波动,恶性事件频出,最终关闭。

3.监管失败。当时我国的监管水平和监管技术还很低,没有办法有效地对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这样的金融市场的高级形式实施监管。监管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没有形成,给投机者许多可乘之机。很多时候,政府选择的是先发展后立法的道路,没有事先参照欧美国家的成熟经验建立法律体系,也给后来的监管工作带来很多的隐患。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外汇期货、国债期货、指数期货和权证等交易品种先后出现在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2005年7月,权证在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的推出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分别推出了经中国证监会核准通过的《权证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8月,宝钢权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标志着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正式鸣锣开市。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一系列本外币金融衍生品,有效地满足了市场参与者管理利率风险的需要。本币的衍生产品方面,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于2005年6月15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推行债券远期交易。债券远期交易的推出,是中国债券市场重新推出金融衍生产品的开端。外汇的衍生产品方面,2008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在银行界外汇市场开办人民币外汇货币调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推出了货币的互换。2008年10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告,《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由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其目的在于加强衍生品市场的自律,作为一个基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有效地规范了市场参与者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各种行为(谢圣姬,2010)。该协议的推出为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提供了标准参照,对于提高衍生产品交易的效率,促进衍生产品市场健康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金融开放和金融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将得到迅速发展。

上一篇:中央红色交通线 下一篇:我国可转债市场弱势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