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语言分析

时间:2022-07-09 09:41:07

作文语言分析

[摘要]学生写作文重要的是语言要求,作文语言的要求是通顺,连贯,生动,得体。能做到这些,就算一篇不错的作文了。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鉴于此我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看法。

[关键词]作文语言;通顺;连贯;生动;得体

一、做到通顺,首先要明白,写文章就是用笔说话,平时话咋说,落笔就怎么写。应该注意的是,平时说话用的是口头语,作文应该是书面语。千万不要一写文章就觉得神圣,精神高度紧张,结果句子写得磕磕绊绊,半通不通

比如写父辈们不识字吃了不少苦头,决心在家人中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革命家在《回忆我的母亲》中写道:

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蛮横,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了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这段话就通顺练达,表意明确,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这就是通顺。

又如:我的母亲是标准式的家庭中国妇女,她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来做饭,收拾家务,周而复始,整天累得腿疼腰酸。

这段话里的“标准式”应改为“标本式”,“家庭中国”应改为“中国家庭”,才合乎现代汉语习惯。“天不亮”就表示起床很早,后面的“早早”属重复。表示“腿疼腰酸”虽然说没有语法错误,但是这些俗语已经约定俗成,不能随便颠倒顺序,移动了,读起来,听起来都会觉得不顺当。“周而复始”带有文言色彩,用在这里不协调。这段话,有几处毛病,就是不通顺。

要做到语言通顺,还要注意句子不要写那么长,要尽量简短些,避免读起来费力,写起来照应不周。

如:爷爷在我父亲四岁的时候便撒手西去了只留下三间摇摇欲坠的草房和几件派不上用场的旧家具。

这个句子太长,读起来不上口,不攒劲,调整成短句,表达效果会好些,可以这样表述:

我父亲四岁时,爷爷撒手西去,只留下三间摇摇欲坠的草房,几件派不上用场的旧家具。

二、连贯就是语句的顺序要清楚,上下语意贯通,一气呵成,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

语句的顺序,主要指的是复句中各分句的次序和句群或段落中语句的连贯次序。合理的,意思连贯的语句顺序,是语言连贯顺畅的重要条件。当然由于修辞的需要,常常可以变换正常的语句顺序,但那也是有原则的,不能随意穿插。比如:

春天的家乡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你瞧!树枝上已微微露出了一些花来。一串串杜鹃花正在开放,窗子外面的小鸟正在高兴、愉快的唱歌儿!

夏天,树枝上的嫩芽长成了一片片的树叶。清晨,蜜蜂忙着采蜜。午后,知了在树上长鸣。夜晚,蟋蟀在草丛上高歌。

到了秋天,全部都穿着金红色的晚礼服,田野里,到处都是金红色的果子,农民伯伯正在弯腰割麦子。大街上的树叶,萧萧的落下,地上、房顶上全是落叶。

冬天的家乡换上了朴素的雪白上袍。在家乡小镇的街道上到处都是雪。让我想起了以前学过的古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段话描写家乡的四季,是按季节来写的,句子紧密联系,次序不能随便颠倒。

又如:这种卫生纸经济适用,吸水力强,质地柔软,欢迎选购。

这句话的内在逻辑关系混乱,句子不连贯,应先谈质地,再说功能,然后说实用价值,就比较合乎事理了。所以这个词应改为:“这种卫生纸,质地柔软,吸水力强,经济适用,欢迎选购”。

三、生动就是用语准确,形象鲜明,具有活力能感动人。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语言要生动,首先必须端正态度,勤于推敲。写作文要认真负责,千万不能凑合成篇,应付从事。尽量争取在每一篇作文中都要有生动,闪光的佳句,为文章增辉。苦吟诗人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要学习古人这种选词炼句的态度。

语言要生动,还要注意积累。进入高中,每个学生都要准备几个摘抄本,看到妙语佳句,精彩描写片段,就抄录下来,坚持下来,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语言要生动,可以在恰如其分的地方,恰到好处的引用古诗词,格言警句,成语俗语。

例如:贾祖璋先生所写的《南国六月荔枝丹》,直接用一句古诗做了标题,首先从白居易的《荔枝图序》,“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引入,分析荔枝的结构,讲到荔枝成熟时候的景象“红云几万重”,更增加了绚丽色彩。因为大量诗词的引用,使整篇文章都起来脍炙人口。

语言要生动,还可以在文章需要的地方使用一些整句,整句结构匀称,读起来朗朗上口,比散句有力深沉。

比如:父辈的血液是滚热的,积聚着沉默的力量;父辈的眼泪是咸涩的,掺拌着人生的心酸。

语言要生动,还应当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比如歌曲《父亲》歌词: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语言要生动,还可以在文章里用上一两句俚语,以期收到雅俗共赏,幽默诙谐的艺术效果。

比如写一位农民工父亲和工友的对话,“唉,咱苦点怕啥,只要孩子争气,考个半截囫囵砖的,我就拍着屁股唱大戏了”。话虽然俚俗,却正表现了识字不多,望子成龙心切的父亲情怀,运用贴切自然。

四、得体主要指语言和文章体裁,表达方式,语言环境,人物身份,表现得内容和目的等的和谐一致,语言不得体,就收不到应有的表达效果

它是指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语言,这是对语言使用的高标准要求。要做到语言得体,第一要符合语境要求,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表达方式正确使用语言: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是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只要我们平时留心,加强训练,我们一定能在任何场合都有得体的语言。

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通顺、连贯、生动,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作文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作者简介:张艳平,项城市第二职业高中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

上一篇:中学语文导读法教学 下一篇:新课标下语文国外作品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