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训创新研究报告

时间:2022-07-08 07:19:08

干部教育培训创新研究报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度重视人才,把人才战略提高到强国战略的重要地位。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日新月异,而人才作为高新技术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已经成为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自然资源相对不足,如果我们的发展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依赖外国现成的技术设备,而不是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培训造就各方面人才,不断增强国家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更不能实现跨越发展,也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今的时代是呼唤人才也造就人才的时代,我们的事业是需要人才也造就人才的事业。我们要真正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善于用伟大的事业来凝聚人才、坚持用崇高的精神来激励人才,努力用真挚的感情来关心人才,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中华民族新盛世。

面对这种新形势新时代,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必须以宽大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增加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缆全局的能力。

党的各级干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必须具备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全面素质。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品质,而党的基层工作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得到发展和进步,则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这是做好党的基层工作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与时俱进。

一、工作思维的与时俱进。

工作思维的与时俱进是基层工作与时俱进的前提,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应顺时代的需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转换思维方式,从被动转向主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创新局面,从封闭转向开放,对传统的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建立一种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综合开放式的选拔和培养工作运行机制;从单一转向复杂,把党的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融为一体,置身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局去筹划和安排。

二、工作领域的与时俱进。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日趋多样化,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拓宽工作领域,消除基层工作的“空白点”。针对新的经济组织快速发展的实际,在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努力做到拓宽活动范围,转变领导方式,把握发展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丰富活动内容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工作载体的与时俱进。

在新形势下,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确保工作的务实性。围绕全面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创新活动载体,通过教育培训,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能够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的领导集体,根据“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形势任务的新要求,对以往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进行积极的总结和完善,不断赋予新内涵。通过组织党员和干部开展示范岗、结对帮扶、为民办实事等活动,引导他们在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争当实践“三个代表”的带头人,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工作方法的与时俱进。

首先是改革选人用人方式。不断增强时代意识,在选人用人上开阔视野,拓宽渠道,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新机制,其次是改进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是根本,因此,必须制订长远的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改进培训方式,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再次是拓宽党员干部管理监督渠道,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只有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把工作的目标任务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意见,有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楚汉相争”,说的是力量比较弱小的刘邦经过艰苦的征战,最终打败了力量强大的项羽,建立起西汉王朝,胜利后的刘邦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曾说过一段发人深思的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筹集粮草,保证运输畅通,我不如萧何;挥师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才,我能够得到他们,起用他们,所以赢得胜利,而项羽虽有一个名叫范增的优秀人才,却不重用他,所以被我打败”。这个以弱胜强的历史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成才和识才的问题,古为今用,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

面临我镇党员、乡村、组干部的组织分布,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就业结构,素质结构情况看,存在着“二多二少”,即:年老干部多,年轻干部少;文化水平低的多,高的少。虽然有一部分干部能在工作和生产第一线发挥领导带头作用,有较高的工作热情,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凭苦干实干的作风,带动了一批群众热情地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但普遍存在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不适应时代的需要,特别是有些同志对照形势发展要求,思想观念陈旧,对新时期党的现行方针政策认识模糊,享乐主义、经验主义、思想时有发生,宗旨观念淡薄,学习意识差,形象观念差,组织观念差,个别干部个人私利观念升温,群众观念淡化,集体观念淡薄,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缺乏认识和驾驭能力。针对时代的发展和干部队伍的现状,必须对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研究干部教育培训的新途径,有句老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它形象地告诉人们,人才不是一种“速生”资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高全民族素质,特别是培养优秀干部人才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干部的教育培训更是迫在眉捷,刻不容缓的基础工程。

党的十六大明确要求,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按照基层工作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的方面的与时俱进要求,大力实施高级行政管理人才和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即“双高人才培训工程”,探索出一条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的新途径。

一、观念创新出思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对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而人才资源匮乏也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这是我们将长期面对的基本态势。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大对“双高人才”的培养力度,是各级组织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近年来,各组织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增强干部素质、加强班子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取得了初见成效,但由于形势的迅速发展和客观条件的制约,高层次人才的供求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为了尽快改变这种人才结构状况,应立足于本地实际,解决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积极引进各类人才的同时,应注重把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作为提高现有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为实现本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切实可靠的人才支柱,制定“双高人才”培训实施意见,确定在“十五”期间大力实施“双高人才培训工程”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相关院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全脱产分类培训。

二、管理创新出成效。

这样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战略举措,必须依靠切实有力的措施和科学严格的管理去实行。为了使教育培训达到预期的目的,应该狠抓全程跟踪管理。

首先是考试和考察相结合,做好学员的选拔工作。为了确保学员的高层次,高质量和高水平,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培训的基础上,再按干部考察程序,对其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察,最后综合考试成绩和考察结果确定人选。

其次是把好“三关”,确保学习质量与效果,其中包括:把好学校选择关、学以致用关、学员管理关。

再次是以培养选拔干部为目标,注重学员的成长和提高。尽可能在学习和研究成果转化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员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使之为将来在更加宽阔的舞台上施展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机制创新出人才。

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的创新,是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如何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一种有益尝试。

当今世界发生着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为迅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双高人才培训工程”正是紧扣这一时代脉搏,从培养造就新世纪干部队伍的高度,开展的一项干部队伍建设基础性工作,强化干部队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使政治过硬、学有所长、干有所为的年轻干部不断成长起来。

干部成长规律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达,就是“发现—培养—使用”。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循环往复,体现在干部成长的整个过程中。

各种方式的引进不失为解决人才问题的有效措施,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引还进、用不上、留不住”的现象,如果把当地发展的希望都寄托在外来人才的引进上,难免会造成被动,失之偏颇,实施“双高人才培训工程”,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地的人才供求问题,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使广大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受到激励和鼓舞,促进了良好人才环境的形成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同时也进一步展示了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基层培训创方法。

以上是谈了大力实施高级行政管理人才和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双高人才培训工程”的问题,但这种培训工程还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还应把立足点放在基层教育培训,把乡镇党校、成校作为基层培训的课堂,造就众多的农村行政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干部队伍,推进“三化一转移”进程,培养学习型基层干部,为实现“两个率先”构筑强大的“指挥部”,为培养学习型干部,在方法上,新时期干部培训工作应突出四个方面。

一是丰富内容,突出一个“新”字。按照培养与时俱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以培养造就新型领导干部为重点。科学设置教育培训内容,逐步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既要有新品课程也要有精品课程。既要有坚持不懈地开展政治理论培训,又要加大前沿学科、行为学科和方法论等新知识的教育培训的比重。

二是创新方式,注重一个“活”字。首先是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塑造良好的学风和过硬的作风。其次是运用现代化手段培训,实施电化教育,利用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开展培训,以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再次是实例培训,实施实例教育,能够更加贴近实际,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互动性,提高干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成果和三农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编写教材组织培训。多办、快办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班和专题讲座,同时充实领导干部急需的知识和技能,起到快速“充电”的效果。

三是提高质量,落实一个“考”字。严格坚持“述学、考学、评学”制度,防止走过场,把这一制度与考察干部结合起来。党校、成校培训实行严格的单科结业考试或毕业考试,并把成绩公示于众,以学风定表现,以学习成绩论英雄,不断增强学习动力,使参学对象真正学有所获,组织理论和业务知识测评,使学员学习之弦不松、动力不减。

四是导向牵动,着力一个“用”字。坚持学用结合,把干部培训工作与干部任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用人导向,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一定要按照中央提出的“靠得住、有本事”的要求,在坚持把德放在第一位的同时,必须大胆选拔任用有真才实学、具有全局眼光、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干部竞争上岗和公开招考工作的力度,激励干部自学成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断增强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问题研究,涉及到方方面面,还得研究如何构建农民通往市场的桥梁,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这不仅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问题,还要组织广大农民的观念更新、技术培训等,通过教育培训为实现“两个率先”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篇:老干部社区服务意见 下一篇:人才队伍建设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