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调养

时间:2022-07-08 11:08:39

【关键词】糖尿病;日常调养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539-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劳动量大大减少,再加上摄取营养过度,各器官自身负担过重,容易诱发糖尿病,所以每年全球的糖尿病患者都在不断增加。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且仍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在中国,糖尿病病人数多达四千万,每年仅治疗费用达833亿人民币,糖尿病已经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糖尿病的治疗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目前糖尿病尚不能根治。因此糖尿病病人的自我调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病范畴,食伤脾胃、肝气郁结、劳欲过度、肾虚精耗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在糖尿病的防治上,古代医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未病先防的思想,历代中医名家亦提倡运用养生理论来减少疾病、延缓衰老。[1]所以,糖尿病患者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运用饮食养生、情志养生、运动养生、起居养生等方法进行调摄,再结合运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对病人的起居饮食生活加以指导,从而达到更加全面的控制病情的作用。

1 饮食调养法

糖尿病的发病与饮食失调有关,《素问 奇病论》说:“此肥美之所发也,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积热内蓄,化燥伤阴,发为消渴。对于糖尿病的饮食调养如下(1)强调调配合理,《素问 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结合现代医学,粮食(搭配粗粮)、肉类、蔬菜、果品等合理搭配饮食,补充机体缺少的微量元素如铬、锌、锰等,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2)饮食要清淡,《素问生气通天论》:“膏粱之变,足生大疔”。中医学认为消渴的病机为阴津亏虚,燥热偏盛。过食肥甘厚味,容易化燥伤阴,更加重消渴病的病情。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患者首先要饮食清淡,避免贪食,少吃甜食、动物脂肪和精制食品,尤其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血脂、血压升高,清淡饮食无异于“一剂良药”,有助于上述指标恢复正常,进而防止动脉硬化、冠心病乃至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现代科学研究亦证明,苦味食物具有降血糖、消暑、退热、除烦、提神与健胃功能。所以,苦瓜、苦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都是降糖佳品,可供选择。(3)禁忌饮酒,中医学认为酒为水谷之精华,其性剽悍而有毒,属于肥甘厚腻食品,消渴病人不宜饮用。(4)饮食规律,在保证机体合理需要的情况下,应节制饮食,做到定食定量,可以维持气血阴阳的平衡。现代医学认为饮食不规律,血糖忽高忽低,久而久之导致胰岛B细胞的衰竭,给治疗造成更大的困难。另外,饮食规律有利于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2 运动健身法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体质有关,《灵枢 五变》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说明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娇弱是糖尿病发病的内在因素。众所周知,适量的锻炼能增强人们的体质。所以,巢元方在《诸病源侯论》中指出糖尿病患者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现代医学也认为长期有规律的科学性的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也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适宜的运动可以配合饮食治疗和药物的治疗达到最佳的糖尿病控制。例如,运动能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控制血糖并且降低人体血浆胆固醇。下面介绍几种实用的运动:一是步行,这种方式适用于年龄较大,体质较弱的病人,步行地点最好选择在公园,林荫道等环境优雅,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具体强度根据自己体质具体调节。二是慢跑,这是一种较为轻松的锻炼方法,其运动强度大于步行,适合年轻,身体条件较好,且有一定锻炼基础的糖尿病患者。三是骑自行车,这是一项中等强度的运动,简便有效,适合年纪较轻,身体条件较好的病人。另外,太极拳、太极剑、保健气功等传统健身法也十分受亲睐。运动健身时要遵循适度运动、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切不可过劳、否则会损伤脏腑精气、诱发疾病。

3 情志调养法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有关,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或劳心竭虑以致郁久化火,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临证指南医案 三消》:“心境忧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现代医学证明:情志失调引起的不良情绪,可使脏腑功能紊乱,作用于神经系统可影响内脏和体内激素的变化,使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低下,长时间的处于这种状态,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以致血糖升高。如何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调节?首先患者自己应认识到糖尿病是一个多发病、慢性病,是一种难以根治但能良好控制的疾病,如果控制良好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其次,病人要学会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如听音乐,参加舞会,出门旅游等。最后,糖尿病人要学会应付各种应急生活事件,避免参加打麻将等竞技活动,以免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总之,要做到心胸坦荡,五脏调和,心情舒畅,使精神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4 起居生活调养法

祖国医学中糖尿病的发病与阴液不足,燥热内盛有关。生活起居失常,比如经常熬夜、房室不节易使阴津耗损太过而伤及阴液,阴虚生内热,内热伤津,可以诱发和加重糖尿病的发展;起居无常也可以影响人体气血正常生理状态,对糖尿病的的防治也不利。《内经》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中医养生学里强调起居要顺应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所以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起居要遵循天地阴阳的消长,晨兴夜寐。春天万物始升,白昼渐渐变长,故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日天暑地热,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故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风强劲,万物干燥,故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此谓闭藏,故应“早卧早起,必侍阳光”。[2]同时还应讲究顺时摄养,顺时防病,要求人们运用有利的气候因素增强体质,恢复健康,达到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房室养生亦是起居生活调养的一部分,房室过频易耗伤肾阴,进一步加重机体阴液的不足,特别是人到中老年,天睽已竭,更应注意。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患者可以进行正常性生活,但当糖尿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则健康的配偶要谅解病人,不能勉强行事,否则有可能发生不良后果。

糖尿病病人除了在平时生活上应注意以上四点外,还应该养成一种自我监测和调控病情的习惯,可以概括为三字自查、自找、自调,最好能达到运用自己的意识和感觉来知道自己血糖、体重、血压是高、是低、还是正常?而且会用饮食、运动、药物、心态调控,从而达到如意的程度。[3]具体方法如下:(1)定期自我查血糖、尿糖值,并根据近期症状变化来推测血糖、尿糖值。(2)尿糖低或高,自己找原因,可以从饮食的量和质是否合理?运动的量和方式是否适当?自己的心态是否失调?还是有无感冒、感染、过热、过疼、受惊等不良因素刺激?一旦自己找到了可能的原因后,要通过实践来调理验证,久之则可找到规律。(3)找到原因后在医师的专门指导下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用药等来达到完善治疗效果。

有人把糖尿病的治疗比喻成五驾马车,这五驾马车分别是糖尿病教育、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糖尿病监测。只有把这五驾马车控制协调好,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才能改善。所以把祖国传统医学的养生和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对病人的日常生活、治疗进行有效的指导,更有利于控制病情,使病人生活质量大大改善。

参考文献

[1] 陈璇. 中医养生法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J].江苏中医药杂志,2005,26(3):47.

[2] 别小东. 从中医整体观谈糖尿病患者的四季调养[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1):56.

[3] 安莉. 吕仁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常用的三件宝[J].北京中医,2004,4(23):84.

上一篇: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注意事项 下一篇:自动痔疮套扎器联合应用消痔灵注射治疗轻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