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复位术前后康复锻炼

时间:2022-10-28 06:20:10

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复位术前后康复锻炼

【摘 要】目的:针对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复位术前后的康复锻炼。方法:复位前肢体的静力性收缩锻炼;复位后3周内进行石膏内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拆除外展支架石膏固定、患肢皮牵引期间先进行被动屈伸膝关节训练,3d后逐渐过渡到主动屈伸膝关节;复位后第7周拆除皮牵引,继续加强髋、膝关节的主、被动屈伸训练,以增强下肢肌力,及时调节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训练。结果:经随访,本组有29髋髋关节恢复优良、关节活动屈曲>90,无再脱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髋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关键词】儿童;先天性;髋脱位;康复锻炼

【中图分类号】R6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490-02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骨科较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大龄儿童(大于7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理改变复杂,矫正畸形的手术创伤大,手术后的髋关节功能障碍一直是骨科治疗的难点,术前后早期的康复锻炼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一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质量,建立髋关节功能。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36髋。男性8例12髋,女性22例24髋。年龄7~14岁,左髋19例,右髋9例,双髋4例。均因行走姿态不良、行动不便就诊我科。

2护理

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均按常规进行,术后外展支架石膏固定和牵引护理决定手术疗效需特别关注,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和过伸,以免发生再脱位。石膏护理时要做到仔细检查石膏有无污染、软化变形、龟裂、折断等异常,注意观察石膏边缘和骨突部位有无红肿、压疮、术后疼痛时患儿主诉症状,需针对性采取疼痛护理措施。

3康复锻炼

手术前后功能锻炼是决定大龄CDH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分阶段实施的康复锻炼计划,主要分三个阶段完成。

3.1 第一阶段(术前5d内) 在患肢骨牵引基础上患者取仰卧位实施的功能适应性锻炼,两腿间置以软枕使患肢髋关节维持在外展15度,膝关节屈曲15-30度,踝关节保持90度。指导患儿进行健侧肢体的静力性收缩在过渡到双侧肢体同时进行,方法:反复做翘足趾伸足跟的关节活动,每日6-10次,每次30下左右,同时辅以小腿到大腿的肌肉按摩,保持双下肢肌肉与关节的正常活动。为复位后的康复锻炼奠定良好基础。

3.2 第二阶段(术后3W内) 术后由于疼痛等原因患儿害怕活动造成松解过的关节软组织产生再粘连、关节僵硬,或因强迫使患儿不适造成不自主乱动。康复锻炼的第二阶段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及时给予鼓励,使其增强自信并指导患儿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锻炼。复位后3W内髋关节用外展支架石膏固定,不固定髋关节,术后一周即可坐起,早期开始髋关节功能锻炼。它可以促进滑膜关节功能重建,有利于关节软骨的修复,从而减少了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方法:取仰卧位,用双手固定患儿双膝嘱患儿两大腿持续紧绷5s,每日3-5次,每次10下。再辅以健侧膝关节的屈伸运动;1周后增加为每日6-10次,每次30下左右,视个体情况逐步增加锻炼时间和次数。

3.3 第三阶段(术后4-6W) 拆除外展支架石膏固定保留皮牵引期间,取半坐位患肢膝关节活动保持外展30度,上身向前倾于髋关节屈曲小于45度维持5-10s,放松3s,每日3-5次,每次15下。辅以被动屈伸膝关节活动大小腿各肌肉群,使膝关节获得锻炼。方法:用左手托住,窝上方轻轻上抬起大腿同时右手握住踝关节上下摆动小腿,再缓缓放下,每日3-5次,每次15下。5d后指导患儿进行自主屈伸膝关节每日3-5次,每次30下。当主动屈髋达45-90度、屈膝90-110度左右时第三阶段康复锻炼圆满完成。

4 出院指导

经X线检查证实患髋关节关系正常,截骨端对位对线良好可拆除皮牵引,继续加强患肢全肢体关节屈伸及外展内收等适应锻炼,增强患肢的肌群肌力。出院后在家属帮助下坚持锻炼肢至主动屈髋达90度、屈膝达130度以上,并遵医嘱在3W左右行X线检查,当截骨端骨痂生长临床愈合方可扶拐下地。保持随访不间断康复锻炼,提高生活质量,直至可负重行走。

5体会

本组患儿术后无感染、关节僵硬、再脱位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患髋无畸形及功能障碍,行走姿态良好。可见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前后康复锻炼至关重要,复位效果与康复锻炼密不可分,正确细致和耐心的康复锻炼需要医护人员、家长和患儿共同合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术前后正确的康复锻炼,可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儿痛苦,保证手术质量。

参考文献

[l] 杨玉峰,张勇,刘长胜,等.Pemberton手术加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阴.中华骨科杂志。2001;21(8):479-481.

[2] 王承武,郭源,范源.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手术治疗之得失【J】.创伤骨科学报,1988,3:229-231.

上一篇:探索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的方法 下一篇:微柱凝胶配血卡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