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知识产权问题漫谈

时间:2022-07-08 08:05:47

中美知识产权问题漫谈

近些年来,知识产权一词已在不经意间频繁涌入到了我们的精神视野中,并在人们的精神视域中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知识产权问题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思索上的变迁,更是思维上的转换,而我们也在思维和探索中不断前行,知识产权所带给我们的影响也在慢慢显现。知识产权以重要的形态存在于现代文明社会之中,它以势在必行的态势推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进程,是与时俱进思想理念凝聚的结晶。

知识产权,是指通过智力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一系列关联成果,这些成果的范围包罗万象,既可以是文学艺术,也可以是发明创造,既可以是商业符号,也可以是外观设计,归纳起来就是一切来自知识活动领域的权利。

回眸西方学术史,该思想滥觞于17世纪中叶著名的法国学者卡普佐夫的著作;后来又由比利时的法学家皮尔第所进一步发展;一直到1967年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签订后,知识产权的概念才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推广。其实,早在中国13世纪前叶,南宋就已经有了相对比较成熟的著作权和版权保护法规,这就是两浙转运司于1238年为祝穆《方舆胜览》所的《榜文》,以及1248 在国子监发给段昌武开雕《丛桂毛诗集解》的《执照》。可见中国在世界领域为知识产权所做出的文献基础是功不可没的。

美国知识产权的历史可追溯到1979 年,美国政府正式提出“要采取独自的政策提高国家的竞争力,振奋企业精神”,并首次把知识产权战略问题升华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上来。这样一来,知识产权战略成功地登上了美国企业与政府的舞台。从此,美国也在知识产权的法律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扩展。后来又在1980年通过了《迪拜法案》,1986 年接着通过了《联邦技术转移法》,1998 年,通过《技术转让商业化法》。美国国会在1999 年再一次通过了《美国发明家保护法令》,2000 年10 月众参两院又通过了《技术转移商业化法案》。至此,知识产权问题在美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并且一直影响着美国乃至全世界知识领域的横向与纵向的发展,并在日益优化。

通观历史,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的头号大国在 20 世纪曾发生过两次相对比较大的知识产权问题的冲突。第一次是在20 世纪初期,第二次是在20 世纪末期,不过值得庆贺的是,两次冲突都是以合作的方式圆满收官,以和谐的方式取代了恶性的冲突,最终达成了知识产权合作协议。这种合作一方面积极维持了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这对中国和美国的知识产权制度都产生了非常重要且又深远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美正式建交是中美知识产权关系产生的客观基础。上世纪70年代,中国伟大的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首先率中国代表团访美,并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签署了《中美高能物理协议》。在谈判中,美国代表团建议在协议中加入互相保护版权的条款,并声称美方是根据美国总统的指示,否则拒绝合作。与此同时,不含知识产权条款的科技、文化、艺术和贸易,他们无权签署。当时的中国代表团对这个看似奇怪的建议感到非常震惊和不解, 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签署这份颇具现实价值的协议,并且能够让其服务于已经开始的中国改革大局,中国代表团欣然接受这一协约的签订,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年3月,在北京的谈判中签署了《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美方再次提出这一要求,中国再次履行,为今后的一系列条款和中国的知识产权进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和基础。中国之所以作出以上承诺,主要是从国家整体利益的大局出发,因为这对中美贸易常态化的开展和两国经济利益的提升都是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和铺垫性。在其影响下,中国在1982年通过了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商标法,1984 又颁布了《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与此同时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对支持和鼓励发明创造,保证专利权,促进中国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意义和影响。

可以说,中国在同美国建交后,并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影响下,中国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立法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并且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毋庸置疑,中美知识产权关系在中国知识产权立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89 年5 月,中国和美国举行了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双边贸易谈判,并且达成了很多的共识。中国承诺,在制定版权法时将计算机软件规划到版权法的保护系统中去,并且由国家专利局于同年底向国务院提交了专利法的修改草案,这个举动很好地奠定了1992 年中美签订的备忘录。但在1991 年的时候,美国第一次将中国列为知识产权的“重点国家”,并发起了针对于中国的相关调查和跟踪,并指出了中国知识产权存在的某些所谓的“问题”和“弊病”,但是中国政府对美国此举持有非常坚硬的态度,中方表示强烈的反对和坚定的立场。中国坚持和美国的谈判必须在平等协商和互让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否则拒绝一切谈判和商议。与此同时,中方也重申了尊重知识和人才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技发展和进步,提高保护知识产权水平,向国际靠拢,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政策。1994 年,美国第二次将中国列为知识产权的“重点国家”,并再一次发起了对中国的调查和追究,但是由于中美双方的立场差距比较大,谈判几乎到了破裂的边缘,中美双方都列出了贸易报复的清单,准备实施大规模的贸易制裁和反制裁。不过,毕竟中美之间合作利大于弊,并且出于种种原因,中国再一次地表现出了很大的诚意,一方面严肃打击各种侵权活动,另一方面又承诺实施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制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并于1995 的时候,最终达成了中美知识产权的第二个协议,同时附加了《有效保护及实施知识产权的行动计划》。

但是,美国代表团在1996 年4 月,又第三次把中国列为“重点国家”,中国和美国双方纷纷都开出了贸易报复和反报复的清单,火药味极浓。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两国已经有了更多的共同利益,就美国立场而言,此次主要是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手段,进一步解决中美之间的日益扩大的贸易逆差问题迫在眉睫。就中国立场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已经确立,进一步扩大开放程度,跻身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中国不得不实施的战略方针。这使得中国和美国再一次成功地避免了贸易战,在知识产权问题上达成了新的一页,化干戈为玉帛,中美合作又一次成功地开展了下去,崭新的一页悄然翻起。

中美在知识产权的问题上,起伏纷争,层层不断。但是总体上是秉承了向前发展和向上提升的模式。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建立和中国融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正在逐步接轨国际,日臻完善,这在无形之中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良性功效日益明显。如今,知识产权问题早已深入人心,它不仅仅只是书写在冷冰冰文件上的符号,更是人们茶余饭后乐口不绝的话题。

上一篇:浅论文化产业跨区域管理的障碍 下一篇:第12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在长安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