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职业精神 打造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时间:2022-07-08 02:52:50

培养职业精神 打造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摘要:近年来的就业形势与高职教育培养领域显现出的问题表明,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意义重大。本文作者就自己20年的现场企业工作经验和7年高职教师的经历分析了学生职业精神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同时探讨了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一些有效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高职;职业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224-02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逐步展开、不断深化,但是这些变化重点在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等硬技能方面,常常对职业精神等软技能的培养比较怠慢。多年的工作经验及职教经验使我意识到职业精神缺乏已成为当前制约高职生就业及发展的重要因素,新时期加强高职生职业精神培养与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并加以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学生职业精神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职业精神的内涵。职业精神的定义是人们在对职业理性理解基础上的职业价值取向及其行为表现,它包括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修养等要素,它与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密切联系在一起,表现为从业活动中的热爱、严谨、求实、负责、高效的行为及风貌。它由多种要素构成,有着多方面的具体体现:一是思想意识,如:职业团队的归属意识、职业岗位的热爱意识、职业协作的和谐意识、公道平等的竞争意识和精益求精的责任意识等;二是风范品格,即实现职业设想的规划态度、发奋向上的进取性情、艰苦奋斗的创业作风、服务社会的人文情怀和诚实守信的仁义品质;三是实践动力,即昂扬激越的工作豪情、永不言弃的人生追求、彰显时代的蓬勃朝气、顽强不屈的竞争意识。

2.当前学生职业精神现状。多年的企业工作经验,使我们深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7年的职教生活和多年的兼职教师身份又使我们深知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现状:在择业观念上,挑剔工资待遇、工作地点;在敬业精神上,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在创业意识上,自主自立意识淡薄,缺少吃苦和奋斗精神;在对待工作的意义上,缺乏正确的认识,诚信意识淡薄,工作拈轻怕重,缺乏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即使现在我国的高校不断扩招,升学率逐年增高,仍然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许多用人单位反映很难选到理想的员工。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精神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3.存在的问题。(1)缺乏对职业精神的考核。目前高职院校没有开设职业精神培养的独立课程,大多仅限于思想政治课、就业指导课,没有形成完整的职业精神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考核中也缺少对职业精神的重视,偏重理论教学、技能培养,忽视了职业精神这一隐性素质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深远影响,对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方面的考核往往不纳入测试或缺少可以量化的标准,也缺少对这方面的深入研究。(2)教师对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视不够。从某种程度上讲,任何教科书、道德说教、奖惩制度都难以比拟教师的以身作则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教师本人的职业精神对学生职业素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但要讲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兼顾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通过教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了解职业精神的基本要素,理解实践这些精神对个人成长有什么好处,深刻明确职业精神的特质,加强对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奉献的认识,使他们不仅主动学习职业技能,而且能深刻理解职业精神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策略与途径

1.建立起职业精神培养的制度体系。高职教育无论从现在市场需求还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方向探究,都应调整只侧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旧思想,要做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加大职业精神的教育方面的力度,把职业精神的培养作为职业人的最首要素质来考量。要制定相应的与能力教育相吻合的职业精神培养制度,了解职业精神培养目标,完善教育模式,制约考核方式,使职业精神教育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确保职业精神培养有多方面的教师人才和职业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以教学为主渠道,在专业课教学中贯穿职业精神培养理念。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与职业精神要求相呼应。所以,职业精神培养应着力融合整个专业的素质培养,与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制作出有形的产品,完成相应的电气控制任务,还要熟悉结合本行业和专业的特点来判断职业岗位所具备的职业精神,使职业精神培养体现在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及考核方法上,通过专业教学使学生具备求实创新、诚实守信、拼搏奉献、团队协作等专业岗位的基本职业素质,从而把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革新为着重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综合能力的现代新型教育。使学生不但具有真功夫,同时也具备责任心和好习惯。

3.通过第二课堂——创新实践室,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与素养。我院机电工程系开办了学生第二课堂——创新实践室,通过创新实践室的创新活动,学生在实训设备上结合企业实际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最新应用,对实训设备进行二次开发,实际上学生参加这项活动时是学生和员工两者身份的有机结合,通过此项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产品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职业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包容、学会了竞争和合作,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自强、自立意识,是培养职业精神的有效方法。

4.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与示范作用。职业精神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师来完成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估量。要培养高职人才的职业精神,首先要培养一支具有职业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既要有专业技能、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职业精神。高职教师应是改革的积极推动者,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反思;要有自主探索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要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力量,给学生一种精神,自己率先做到爱岗敬业,保持良好的习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这些好的思想去感染学生,它们就会在无形中成为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的榜样。

总之,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职业精神既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重视职业精神的培养,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贾红.工学结合是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陈长生.高职教育内涵之职业精神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3]王宇苓.关于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1).

作者简介:邓良成(1965-),男,高级工程师,副教授,20年企业工作经验,7年高职教师经验,主持过多项油田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及装调、数控专家;参加了多项省级和院级科研课题,研究方向为电气控制、高职教育;许斌(1965-),男,高级技师,大庆石油管理局劳动模范,长期担任大庆职业学院兼职教师,在大庆职业学院评估和示范期间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作出较大的贡献。

上一篇:浅析GSM—R系统的功能结构 下一篇:辅导员团队博客促进青年大学生亚文化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