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07 07:45:15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是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推动学生养成良好思维方法的需要,并且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作出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问题意识;现状;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236-02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现状

学生能否很好地发现问题是否提出问题的前提,而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思考方式、学习态度以及听课状态做出了解,并以此为依据来对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很多同学并不善于在学习过程中开展提问,这种问题意识薄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学生缺乏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学生是否具有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并没有太多进行自主思考与主动质疑的机会,而是主要对教师所讲解的数学内容进行被动接受。久而久之,许多学生都产生了问题的提出应当是教师的工作和职责,而学生只要能够找出教师所提出问题的答案就可以。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虽然对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比较重视,并且能够做出积极的探索与解答,但是在通过自主思考与主动质疑来提出问题方面却欠缺积极性。这种现象的存在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无从谈起,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学生缺乏问题提问能力

部分教师在学生提问方面存在认识偏差,特别是在高三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每一堂课中都安排许多数学教学内容,在此背景下,部分教师认为让学生开展提问相对于教师抓住重点开展提问而言需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并制约教学效率的提高,并且认为即便是引导学生开展提问,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中也难以对学生进行一一解答。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影响下,一些高一高二数学教师具备了引导学生开展提问的意识,但是大部分教师所具有的教学理念与高三中的大部分教师类似,所以学生在大量学习内容的重压下并没有太多开展提问的机会,其问题意识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自然也很少有机会得到培养;另外,在高中数学教师的问题提问方式中也存在不科学的现象,如教师提出问题要求一名学生进行回答,当这名学生没有回答正确时,教师往往会找其他学生作答,这种提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没有回答对问题的学生,而只是成为了教师公布答案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提问方式下,学生思维会出现模式化问题,并且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探究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而也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希望能够在数学课堂中发表自身的见解,但是却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所以学生不仅欠缺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欠缺提出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即便想提问也不知道如何开展提问,从而导致学生不擅长在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这种现象的发生。

(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敢提问

部分学生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少提出问题的原因在于害怕同学嘲笑以及害怕教师批评,这一点在高三阶段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群体中体现的更加明显,他们具有着较弱的数学知识基础,同时又具有着较强的自尊心,在信心欠缺的情况下担心提出问题会导致同学或者教师小看自己,所以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干脆将问题憋在心里,这种现象涉及到了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在对学生开展怎样的教师有助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一调查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教师需要具备和蔼的态度,并且与学生具有融洽的关系,而这一点也同时证明,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在一种相对放松的情境下进行,在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的基础上开展主动的思考与质疑。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

首先,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对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有效激发的重要途径。针对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不敢提问的现象,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来对学生心理压力进行缓解,在此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微笑,甚至一个善意的手势都可能带给学生很大的精神鼓励,并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地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如某位教师在观摩课中希望开展一项学生是否喜欢数学的调查,当问到学生是否喜欢数学时,几乎全部学生都异口同声的说喜欢,但是一位学生却说不喜欢,因为他觉得数学教学内容具有太大的理解难度。面对这种情况,许多教师可能会感到尴尬并给课堂带来紧张气氛,而这位教师却说:“虽然这并不是我本人希望得到的答案,但是却对这种勇敢说不的精神十分欣赏。”这位教师成功的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而这种方法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时也同样适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由发问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这种课堂教学不仅充满活力,并且对于激发学生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其次,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并将这种热情转换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动力。如果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没有得到教师的点评和认可,那么学生的提问积极性也会降低。对学生提问作出评价的标准包括学生提问中是否具有准确的表达、明确的目标等。同时,教师也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于胆子小且基础差的学生即便是他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欠缺恰当性,但是也应当对其进行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保护学生好奇心的基础上让学生具备尝试提问的勇气与热情。另外,可以通过对高中学生好胜心强这一心理特点的利用在班级中设立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提问的奖项,如提问中的最佳创意奖、最佳表现奖,建立在积极提问基础上的最佳进步奖等。同时,教师也需要重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可以采用同学互评与小组评价等形式来让学生感觉到提问问题过程中自身所受到的肯定与尊重,从而对学生的提问积极性进行有效地激发。

(二)学生问题意识的优化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优化。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动机以及积极性。在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启发性原则。即要求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让学生感觉到有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并产生提出这些问题的欲望;二是问题性原则。让学生具备质疑精神是对学生问题意识进行培养的核心内容,教师有必要以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特点为依据,创设学生感兴趣或者熟悉的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思维积极性得到有效的调动并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三是趣味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自觉地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四是层次性原则。由于学生具有着不同的数学基础,并且对问题情境的理解也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情境走向深入的情境,这种具有层次的情境与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过程以及思考过程是相符的。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出具有层次差异的问题,并通过解答这些有层次的问题来确保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获益,并且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具有提出问题的体验,并在教师的肯定中来巩固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另外,学生提问意识的优化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在提问中的主体地位进行强化,从而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来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扮演者促进者、合作者以及引导者的想象,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主动的思考与探索,并通过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来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性。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出了强调,在高中数学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并不能代替学生进行分析与思考,这是因为学习本身就是学生的事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成正比,这是因为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有必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学习与探究中。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己来对事物进行感受、对问题进行发现并对问题进行提出。如在《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椭圆定义之前让学生使用纸板、细绳、图钉来画出一个椭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然能够对椭圆定义具有深入的理解与深刻的记忆。

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让学生擅长提问的有效途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重视强调学生在学习中探究以及发现等活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接收,这对学生的智力以及思维发展造成了制约,同时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背景下,学生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很难得到有效的激发。虽然学生都具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但是与问题意识相关的问题提出能力以及问题提出勇气等都需要进行后天的培养,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来引导学生善于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在实现均衡分组确保公平竞争的基础上为要求小组提出组名与组训,并引导小组树立明确目标。这样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作出思考,并培养学生善问、敢问的能力。另外,在小组学习模式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组内同学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鼓励与表扬,从而体现出对学生自尊心以及好胜心的尊重,从而实现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振山.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

[2]张国双.如何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的意识[J].数理化学习,2008,(03).

[3]房寿高,吴星.到底什么是问题意识[J].上海教育科研,2006,(01).

[4]李祥东.问题意识与课堂发问[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4,(04).

上一篇:秉泰:为健康医疗护航 下一篇: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检验见习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