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

时间:2022-07-06 03:59:02

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经常,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今,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缺少独立阅读能力,缺乏有效阅读方法,且课外阅读量明显不足,这些都成了制约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瓶颈。那么,怎样鼓励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呢?

一、得法课内,得益课外

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一)书目选择

可以分为必读书和选读书。必读书要求全班学生都要阅读,选读书可以由学生自行选读。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另外选择读物。

(二)方法指导

有了好的书籍,更要有好的阅读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需要来决定,哪些要泛读和略读,哪些要精读和细读。例如知识性的读物,可以用泛读和略读的方式;而优秀的文学作品,要品味其优美的文字、动人的情感,那就要细读和精读了。

(三)习惯养成

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还要指导他们养成专注、质疑、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无论泛读或精读,都需要专注,这样才能通过阅读来获取丰富的知识。同时,阅读更需要质疑,正如孟子所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用怀疑的精神去阅读,要学会辨伪存真,提出独到见解。鲁迅在《读书杂谈》中指出:“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我们就是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学作品,千万不要让学生成为“两脚书柜”。

二、创设条件,提供书源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特别是让学生拥有足够的书源。

(一)开放学校图书室。要鼓励学生到学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借书。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二)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如以每生提供二至三本算,每班图书角便有了近百本图书。低、中年级由老师保管,高年级则选聘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三)建起个人小书柜。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想取得突破,还必须得到家长的配合。要建议家长为孩子的卧室配备小书柜,让孩子把课外书籍归类摆放在书柜中,并保证每学期给孩子增加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学生有了自己的书柜,课外阅读才了有保证,有了底气。

三、精彩展示,激发兴趣

(一)开设阅读指导课。指导课上除了老师推荐一些书目外,还可以让学生推荐自己的在读书籍,或畅所欲言进行阅读心得交流,让他们一展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更有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组织课前演讲。课前三分钟演讲,用时虽少,但只要持之以恒,对学生的读、说能力的提高都是很有帮助的。每一轮的课前演讲,都可以确立一个主题,并要求学生带着主题去检索资料,广泛阅读。可以让2~3个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经验,教师要及时鼓励表扬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举办手抄报比赛。手抄报是一种很好的语文课外活动,它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写字能力都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手抄报可以由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教师在指导时,要给学生固定一些栏目,如读书心得、好书共赏、名文摘抄等来促使学生在办报的过程中广泛地阅读。通过评比,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指导写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为以后的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读书笔记也可以灵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或配上自己喜欢的图画等。

(五)开展表彰活动。教师可定期评选班级“经典诵读大王”“阅读小明星”等活动,不断地激励学生,让他们在竞争中主动开展课外阅读。

无论新课程如何改革,学生的课外阅读永远是重中之重。因为他们只有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才能丰富自己各个领域的知识,形成获取知识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应该成为是每位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新区实验小学)

责编/张晓东

上一篇:优化课堂练习 提高教学质量 下一篇:让孩子从小树立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