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争孤儿和他们的中国养父母

时间:2022-07-06 03:44:48

日本战争孤儿和他们的中国养父母

1945年日本战败后,五千多名日本孤儿与双亲离散,被遗弃在中国。五千多个善良的中国家庭不顾自己窘困的生活,向这些日本孤儿伸出了关爱之手,并用心血和博爱把他们养育成人――

“失去养母,我现在成了真正的孤儿”

在长春市平阳街46号,住着8位日本遗孤的养父母。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半个多世纪了,战争的硝烟已被和平鸽的洁白和遍地的鲜花所覆盖,但历史留给人类的隐痛却无法消失。

长春曾是“洲国”的“首府”,被日本定为“新京”特别市。14年的沦陷,这里的人民受尽了苦难,直到1945年太平洋战争结束,苏联红军进驻东北,彻底摧毁了日本关东军,东北全境才宣告光复。

人民欢庆胜利,日军全面溃退。大批的日本伤妇和儿童被自己的亲人抛弃在火车站、街道边、甚至倒塌的破房子里。据不完全统计,当年日方约有五千多名孤儿被抛弃在中国东北,其中三分之一在吉林省,最大的13岁,最小的刚刚出生几天。

面对成千上万敌人的孤儿弃子,中国的母亲们表现出了极大的人性之爱和道德之爱。她们伸出关爱之手,不计前嫌,把伤病的日本弃儿从垃圾堆、从泥坑中抱出来,带回家抚养。五千多个孤儿,由五千多个家庭来抚养;五千多名孤儿,就有五千多个中国母亲!

收养小林惠子(中文名王雅君)的养母姜树云大娘,当年自己在长春开了一间小铺。小林惠子6个月时来到她身边,为了她,姜树云一生没有生养孩子。后来,小林惠子长大了,成了家,又有了后代。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孤儿和他们的后代纷纷返回日本,可小林惠子望着失去了老伴、瘫痪在床的母亲,说什么也不肯回去。姜大娘曾说:“小林惠子是我的肉,我心上的肉。”但老人又很矛盾:别的孤儿都纷纷回日本了,女儿不该因为自己不回去。

1996年夏天姜大娘去世时,小林惠子扑在母亲的灵床前哭喊着:“母亲,我现在成了真正的孤儿了!”她的哭声震撼着所有人的心。

母爱――世上最伟大的爱

田山昭子,又名孙艳平,现居日本东京。谈起自己的中国养母,她充满了深情:“对我来说,给我生命的母亲的面孔早已模糊,养育我的母亲的形象却是那么清晰。田山昭子只是我梦中的一个记忆,孙艳平才是我生命中的全部。”

田山昭子是当年的日本遗孤之一。如今每隔几年,她都要来东北,看望生活在长春市“中日友好楼”里的养母曾秀兰。1945年她被曾秀兰收养时,只有8岁。在长春这座城市里,她生活了41年,直到1986年回日本定居。如今,养母已经85岁,田山昭子自己也是66岁的老人了。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1932年,溥仪在长春登基,成立洲国。

曾秀兰说:“日本让中国老百姓遭老罪了。那时我们家生活特困难,我哥哥是个木匠,他挣钱回来,家里就有饭吃。没有好的,过年吃顿高粱米那是最好的了。平时就吃橡子面,吃得大便都拉不出来呀。”

为达到长期占领中国东北的目的,日本帝国主义在武装侵略东北的同时,加紧了对中国东北的经济掠夺,开始向中国东北大量移民。这些移民大多是日本国内的普通百姓,对他们来说,加入“满蒙开拓团”就是去一个遍地大豆、高粱,如同天堂般的地方。

1945年,中国军队对日军开始了全面反攻,同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溃败的日本兵对日本妇女和儿童进行了残酷的杀戮,甚至逼迫母亲杀死亲生骨肉。许多日本人为了所谓的效忠天皇,把手榴弹绑在身上引爆,幸存下来的士兵和平民如潮水般拥入长春,准备取道通化、大连等地逃回日本。日本遗孤中村清子说:“妇女、老人、孩子都跑到车站去。按照日本的规定,又不能携带很多行李,只能一人一件,有的日本人就把孩子扔了,有的把孩子掐死了,也有的把孩子扔到井里头。有能讲汉语的,就哀求中国老百姓收养他的孩子,没有这种能力的就干脆扔到路上。”

今年86岁的李淑贤,在日本统治长春时,被日本士兵踢中腹部,丧失了生育能力。她痛恨日本侵略者,但她看到流落街头的日本遗孤青山百惠时,却伸出了友善的双手。几十年后,病床上的李淑贤谈起这段经历时平淡地说:“我是个女人,是个母亲啊!”她的养女青山百惠(又名徐桂兰)现居日本横滨。

今年63岁的盐原初美(又名杜冬梅)回忆说:“养父母对我确实挺好,刚到家时,他们给我换了新衣服。当时我因为有结核病很瘦小,生命垂危,养父母觉得我可怜,第二天就抱我去看病。四五年当中一共做了4次手术,到我10多岁的时候,中国有了进口链霉素,父亲就给我买那个药治病。养父母对我比对自己亲生的孩子还好。中国号召知青上山下乡时,学生都去劳动。我要是下乡劳动,只一个礼拜他们就坐立不安,特别不放心。我父亲是个电工,经常到外地。家里只有妈妈和祖母。她们省吃俭用,给我打牛奶,喂饼干,反正好的东西都给我吃。我的养父养母把钱都花在我身上了。”

20世纪50年代,中国百废待兴,人民生活困难,但是中国的养父母们宁肯自己受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把日本遗孤养育成人。盐原初美说:“我祖母吃酒糟,把高粱米磨成面烙成小饼给我吃。当时我不懂事,还要大果子(油条)吃,我母亲没办法,就拿着自己的戒指,走了整个长春市,也没有找到大果子,就用半个戒指换了个麻花回来。我永生难忘养父养母的恩情。当时我的祖母吃粗粮拉血,也不舍得吃一口细粮,把细粮都省给我。”“我母亲1955年开始上班。上班她都经常走丢,但她坐着车却能找到我的学校,从来没丢过。在父母的培养下,我上了大学,成了一名医生。”

守望孤独――中国母亲的失落

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后,一些已在中国生活了三四十年的日本遗孤告别了他们的中国养父母,陆续回了日本。

从几个月抚养到成人,禹桂荣从来没想过从她的养子吉田达男身上得到任何回报。她所想的,就是好好养大孩子,让他生活得更好一点。可是她却没想到儿子有要走的一天。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一天,她的儿子下班回来说:“妈,我要回日本定居了。”禹桂荣后来回忆说:“我当时心里受不了,拉住他的手说:‘儿子你不能走呀。’他是我的命,我的心!”可是考虑了很久,一天,禹桂荣还是对吉田达男说:“孩子,你走吧。”

在五千多名日本遗孤中,如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名回到了自己的祖国。由于政策和经济原因,能够与子女继续生活在一起的中国养父母很少。孩子回国后,这些人注定要经受孤独和思念的折磨。

如今盐原初美和90岁的养母于世芳生活在一起,她是为数不多的把养父母接到日本的孤儿之一。为了让老人叶落归根,最近她在长春市买了房子,带着老人回老家安度晚年。她说:“我当初将养父母接到日本时就下定决心,在中国没吃到的东西都要让他们吃到,不管有多贵。我父亲活着的时候,在中国要吃甲鱼是很困难的,在日本也很贵,但我都买给他们吃。在中国,肉多,虾蟹特别少。我一周买两次,给他们做盐水大虾。还有桔子,只要有了就马上买,因为我怕我妈今年活过去了,明年没了吃不着怎么办?我一直这样对他们。要是没有他们我绝不会有今天。就是在我自己亲生父母身边,我也不一定能念大学,因为我的父亲回日本后又有了两个儿子,他们都不是大学生。亲生父母没有供一个女孩子念大学,可是我的养父养母做到了。我不能忘了他们,走到哪把他们带到哪。我养母现在90岁了,我要让她归根中国,所以今年5月就把我养母带回来了。我说妈你想吃什么就说,想吃什么我就给你买什么。老太太吃别的咬不动了,就乐意吃鸡蛋。她说我就没吃够鸡蛋。行,那就顿顿鸡蛋。她爱吃葡萄,我就给她买葡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不能忘,永远也不能忘。”

上一篇:旧货:买的精还是卖的精 下一篇:一位副县长以人为本的工作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