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C1和CK在I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对术后化疗的指导研究

时间:2022-07-06 02:21:07

ERCC1和CK在I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对术后化疗的指导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I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的术后个体化化疗,以提高肺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该院2009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Ⅰ期NSCLC且有微转移患者的石蜡包埋肿瘤标本进行肺癌组织ERRC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及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免疫组化检测,并进行术后个体化化疗,分析上述指标表达对患者化疗反应率及生存率的关系,探讨其对指导术后化疗的意义。结果 全部患者CK检测均为阳性,阳性率100.0%;ERRC1阴性表达者42例(53.8%),ERRC2阳性表达者36例(46.2%);2009年6月-2012年12月,共有235例Ⅰ期NSCLC患者在该院就诊,经治疗及CK检测阳性确定微转移患者共78例,转移率33.2%;阳性组3年复发18例,转移30例,生存率61.1%,阴性组复发20例,转移34例,生存率69.0%,两组患者复发、转移、生存率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 ERCC1和CK检测有助于客观评价患者预后,合理应用多学科综合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的浪费,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ERRC1;细胞角蛋白;I期非小细胞肺癌;表达;化疗;指导

[中图分类号] R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b)-0055-02

目前临床对于I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是否化疗仍存在较大争议,多数学者均认为[1],微转移是一个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1],而目前临床TNM分期仍未将微转移作为一个分期的指标,因此,为探讨微转移患者个体化化疗效果,该院对2009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Ⅰ期NSCLC且有微转移患者的石蜡包埋肿瘤标本进行肺癌组织ERRC1及CK免疫组化检测,并进行术后个体化化疗以期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现将研究过程与结论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经胸外科根治手术(肺叶或全肺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且经常规病理检查存在微转移的I期NSCLC患者[2],共78例,男性48例,占61.5%,女性30例,占38.5%,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5.8±13.6)岁。病理分型:鳞癌38例(48.7%),腺癌29例(37.2%),腺鳞癌11例(14.1%);吸烟史:无吸烟史42例(53.8%),3年以下19例(24.4%),3年及以上17例(21.8%)。

2 研究方法

2.1 CK检测

2.1.1 标本准备 将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置于-4℃冰箱内,冷冻后取出,制成2张组织薄片,厚度均为5 μm,将其置于多聚赖氨酸处理过的载玻片上,经摊片、烤片后进行CK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1.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 ①采用常规脱蜡法将石蜡切片水化;②将30% H2O21份与蒸馏水10份混合,室温放置5~10 min以灭活内源性酶,灭活后使用蒸馏水清洗3次;③将切片浸入0.01 mol枸橼性酸盐缓冲液中,微波炉加热至沸腾后停止,每隔10 min重复一次,共计2次。待切片冷却后,使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洗涤2次;④滴加5%双(三甲基硅基)乙酰胺(BSA)封闭液,室温静置20 min后甩去多余液体,无需洗涤;⑤滴加稀释的一抗,37℃静置1 h后,使用PBS洗涤3次,每次2 min;⑥滴加生物素化二抗,于室温下静置20 min后使用PBS洗涤3次,每次2 min;⑦滴加试剂SABC,20~37℃静置20 min后使用PBS洗涤4次,每次5 min;⑧DAB显色:取1 mL蒸馏水,分别添加加试剂盒中A,B,C试剂各1滴,混匀后加至切片,室温显色,镜下控制反应时间在20 min左右,反应完毕后使用蒸馏水洗涤;⑨苏木素轻度复染[3];脱水,透明,封片,待检。

2.1.3 染色结果评判标准 阳性结果为细胞膜及细胞浆出现棕黄色显色,且切片中出现1例CK染色阳性的细胞,则认为结果呈阳性,即淋巴结中有微转移灶的存在。

2.2 CK检测阳性标本再行ERCC1检测

2.2.1 方法 鼠抗人ERCC1单克隆抗体由上海长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①石蜡切片经常规脱蜡水化后,使用3%的H2O2温育20 min,以灭活其内源性过氧化物酶,使用蒸馏水洗涤3次,每次洗涤时间约为5 min;②微波抗原修复约5 min,使用0.1 mol/LPBS洗涤3次,每次5 min;③滴加正常血清封闭液,室温温育30 min后将多余液体倒出;④滴加1∶80鼠抗人ERCC1单抗(稀释倍数1∶100),37℃1 h,4℃冰箱放置8~12 h;⑤0.1 mol/LPBS洗涤5 min,3次;⑥滴加生物素化二抗,37℃环境下静置60 min;⑦0.1 mol/LPBS洗涤5 min ,3次;⑧滴加试剂SABC,37℃,60 min,使用0.1 mol/LPBS洗涤5 min ,3次;⑨DAB显色5 min;⑩苏木素复染,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脂封片,待检。

2.2.2 判定标准 ERCC1主要呈细胞核染色,在400×视野下,对1000个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数予以记录。参照Wachters等[4]的方法来分析免疫组化ERCC1的表达水平,即阴性表达(-):不表达或阳性细胞数10%。按照其表达程度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以进行分组治疗。

3 治疗方式

ERCC1阳性患者(阳性组)用不含铂方案,ERCC1阴性患者(阴性组)用含铂方案化疗[5]。

4 观察指标

统计I期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率,ERCC1阳性率及总体3年复发率、转移率及存活率。

4 启示

根据新的医疗卫生改革方案,要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做好欠开发、经济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完善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开发老年卫生服务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的必要保障。政府需加大投入,并争取社会福利资金注入,创办适应边远地区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以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及老年护理实践和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②加大护理人才培养力度,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护理课程,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及培养。我国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教育的开展欠佳。为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中医护理专业,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老年、中医的专科护理工作者,有利于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普通护理专业应将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课程列为必修课,增加实践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另外,对在校护生及在职护士进行“养老护理员”和“保健按摩师”等职业资格的培训和鉴定,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的继续教育,强化护士的老年护理意识,引导其主动提高老年护理的技能[4]。

③深入社区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健康状况。护理人员是老年护理的设计者、指挥者和提供者,要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水平,依赖于老年护理知识的普及。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可通过举办专题专场讲座、随机性教育或示范性教育等形式,让老年人学会一些简单正确的自我保健知识。

综上,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护理、中医护理、慢性病护理的社会需求量日益增加,需要必要的养老机构及大量的护理人才。同时,护理人员也需要掌握相应的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因此,加强养老卫生机构的设置,加大老年护理、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力度,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老年及中医护理课程,将成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的重要举措。

[参考资料]

[1] 彭炜.社区卫生服务实用教材[M].广州:广东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02.

[2] 杨玉水.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特点及对策[J].贵州文史从刊, 2004(4):86.

[3] 刘雪翠.美国老年护理的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5,40(12):950-952.

(收稿日期:2013-01-08)

上一篇:案例式、探究式、基于问题式教学法等方法在药... 下一篇:局麻下小切口腹膜前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