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时间:2022-07-06 12:25:51

我国油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摘要]本文从近十年我国油市场消费量趋势入手,介绍了中国油市场运行特点,结合目前国企军团、外资大鳄、民营企业三大竞争主体现状,深入分析了2012年我国油市场竞争格局,对油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油;市场;竞争格局

[中图分类号]F71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167-03

1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中国油市场一直行驶在快车道上,当仁不让地成为全球第二大油市场。同时,国际汽车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发达国家制造业同时跟进,为油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3—2012年十年间,我国油消费量从412万吨上升到680万吨,年增幅远高于世界油消费平均增幅。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2012年油消费量年增速逐渐减缓,具体如图1所示。

图12003—2012年我国油消费量趋势图

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减速回稳,汽车行业增速放缓,相关用油产业低迷不振,油需求与2011年基本持平,略有增长;油需求体现不出往年的正常规律,1~3月开年顺利,4~7月一路下滑,8~12月虽有小幅提升,但是并没有实现传统意义的“旺季旺销”,旺季不旺、淡季更淡成了2012年油市场的主旋律。

同时,油主要成分基础油格局被打破,油品向个性化、高端化发展;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为中国油产业带来的发展红利日益减弱,油企业已经走到了发展中的新“十字路口”。

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如何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将成为油企业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各个市场竞争主体入手,深入分析国内油市场格局,对我国油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中国油市场运行特点

我国最早开放的市场应该是油市场,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和洗牌,油市场趋于理性、健康、成熟。油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再过多地依赖汽车和设备生产厂家或者售后服务机构,对油知识也逐渐在掌握;油生产企业数量逐步在减少,单个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国产品牌和国际品牌竞争激烈,分散竞争逐步向集中竞争过渡。

21从分散竞争过渡到集中竞争

我国油市场开放最早,开放程度最高。油行业进入门槛较低,技术壁垒也不高,很多地方企业很早也就加入了油行业大军。成百上千的地方企业、国有油企业、外资企业一同构成了油的竞争主体,产品千变万化,多达数千种,使得我国油行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分散竞争。分散竞争的结果就是各个企业为了生存、赢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必须去降低销售价格,低成本战略成为主流,油企业利润也越来越少;除此之外,地方品牌会对一线品牌造成强大的市场开拓障碍。

一般情况下,分散状态竞争向集中状态过渡是行业竞争的特点,在油行业也得到体现。2003年,统一油率先开始广告大战,体现出集中竞争代替分散竞争的开始。纵观当前油市场,国外知名油品牌,比如壳牌、BP,美孚等,牢牢占据我国油高端市场,市场份额曾经高达70%以上,他们从中国攫取很多的高端市场收益;中国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昆仑、长城等,主要占据中档、低档油市场,在高端市场的份额逐步上升。

2000年以后,国内最大的油运营商昆仑和长城加速对旗下品牌的整合,竞争对手直指国际知名大品牌,拉开了与国际公司长期攻坚战,目前国内一线品牌和外资品牌共同主导油市场。对外资品牌来说,尽管其在高端市场占据绝对领先的地位,但是本土竞争通过品牌整合、加大研发、布局网络等诸多方面的努力,逐渐在撼动外资品牌的高端地位。竞争越来越激烈,油大企业也一直在整合行业内知名度高的企业,整合之路长期走下去。地方中小企业在这种大形势下,主要定位差异化程度高和边缘不常用的产品,在国外油企业和国内企业之间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22从非理性消费向理性消费逐渐过渡

中国油消费者行为和习惯随着消费群体的变化与过去大大不同。近年来,小轿车逐渐走入千家万户,私人拥有车辆猛增,机动车驾驶人大多是非职业司机,并不懂得太多的油知识,对汽车生产厂家、国际知名品牌、售后服务机构产生过多地依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将加大力度推动汽车工业发展,从而使得非职业驾驶人越来越多,油逐渐成为像洗衣粉、牙膏类似的日常消费品,油消费习惯和模式也会有很大变化,4S店、专业维修机构、保养店影响力越来越大,油不仅仅是石油产品,而且也是日常消费品。

当今,我国油分销渠道模式也不同程度上受消费观念影响。现在的分销渠道是显性的,一般体现在汽车专业维修公司和4S汽车保养店。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油联盟将会是主流的、非显性的分销模式,这种运营模式将会对现有油经销商产生巨大的威胁。这种联盟形式也会影响新增汽车消费者的用油选择,甚至影响到汽车油的发展趋势。

3中国油竞争格局分析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机构能够准确提供中国油市场到底有多少品牌,但行业有关专业人士称“2010 年前中国的油企业有 3000 多家,因受到多方面的竞争压力和淘汰,到今天只剩下了1700多家。”从以上数据可见中国油市场竞争程度之激烈。

本文研究按照企业性质分类,国内油企业可以划分为国企军团、外资大鳄、中小企业三大阵营的竞争格局。21世纪以来,我国油行业和消费市场已逐步成熟,国有品牌强势整合,外资企业努力扩张,中小民企经历了市场的优胜劣汰,原来外资品牌居于塔顶的金字塔市场结构有了很大改观,高端市场已经不再是外资独尊的天下,国企军团、个别民企也在高端市场中分得一席之地,在不同行业、领域的不同层面,三个层级品牌交错竞争,异常激烈,高端市场更是竞争焦点。2011年我国油各品牌销量及市场份额如下图表所示。

结合目前的市场态势以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中国油市场三大军团之争已经形成了中国油市场“一致对外”与“内部争战”并存的局面,外资、国营、中小企业三类油企业同台竞争,各有千秋,相互制衡。而在油行业总量增速放缓,市场更加激烈的今天,这一局势变革将更为激烈。

31国企军团

2000年以后,中石油油公司“昆仑”品牌横空出世,长城油也不甘示弱,形成了以长城和昆仑为代表的“国企军团”,对油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油业务进一步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两大专业公司加快整合步伐,把各个炼厂的油品牌统一整合到主打品牌旗下,所有相关业务、资源统一管理。整合路线使得两大油企业规模实力大大增强,品牌深入人心,并且积极实施品牌、产品国际化路线,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昆仑、长城两大民族品牌依靠强大的石油集团公司,拥有稳定的基础油供应,具有产、研、销一体化的公司结构,经营效率很高,在油企业的行列中,比其他油企业市场竞争力要强得多。借助两大集团母公司的销售实力,加强对外宣传,并且与母公司紧密联系起来,比如,“昆仑油,源自中国石油”等脍炙人口的广告语直到今天依然响亮。

2012 年,两大民族品牌夯实现有基础。大力宣传增强品牌实力,紧跟市场发展趋势,牢牢掌控着60%的市场份额,足以证明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档市场份额逐年提高,在高端市场上与外资品牌一决高下。

此外,中国海油泰州 60 万吨/年油项目历经两年建设,于 2012 年真正加入战局,成为我国油市场上的一支新锐劲旅。

32外资大鳄

20世纪 90 年代,各大重要跨国品牌窥视中国市场,中国油市场迎来了不速之客,他们对中国的油市场进行了理性分析,利用先进的营销理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配置其全球性战略资源,以其高质量的油品、完善的服务理念,给中国油行业施展了一道“锁喉功”。以壳牌、美孚为代表的外资大鳄在中国油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并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未来几年,全球油市场将呈缓慢增势,但“金砖四国”和韩国的油市场增长较为强劲,中国将是油市场的“增长引擎”。国外油品牌均普遍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不断加强在华业务。2011 年,俄罗斯、德国、韩国等国家的油企业进入中国,成为外资阵营的新成员,努力开拓高端油市场。

以壳牌为例,作为外资领军企业,壳牌的油业务战略聚焦于品牌和价值,拥有完善的供应链和产品组合,努力进行技术创新。竭诚与各方合作,以客户为本,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优势和成就得到了第三方的肯定。据克莱恩公司(Kline & Company)的最新报告,壳牌在全球油市场的份额独占鳌头。Ipsos MORI和HarrisInteractive的调查也显示,壳牌是中国、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和美国等地区的乘用车和重型车的首选油品牌。

目前,壳牌在中国拥有7个油生产基地,产能超过100万吨(含香港以及统一油),不断增加在华投资,在天津建设30万吨/年的油厂和周转量达300万吨/年的仓储中心;壳牌在华第一个油技术服务中心已于2011年8月在珠海高栏港投入使用;壳牌在华油业务链已较为完备。

中国市场是壳牌油业务的主战场之一,仅次于美国市场。在未来3~5年,中国有望能取代美国成为壳牌油最大的销售市场。

33中小企业

我国中小油品牌数量众多,他们大多生产低档次油,每年产量大约在200万吨。中小品牌油企业受到来自资金、技术、原料、市场等方面的困扰,出现两极分化。那些生产低档油和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将无立足之地,而少数起点高、规模大的企业将在高档油市场上参与竞争,以求发展,优胜劣汰对民营油企业将更加明显。

近年来,地方油企业品牌意识大大增强,除了小规模生产低档油之外,还向高档油领域进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国内中小品牌也不断发力,低端市场“散、乱、小”的局势首次出现明显转变,在中小品牌中将出现真正能与外资品牌、民族大鳄争锋的领军者。在过去几年中,江苏龙蟠、莱克等自有品牌发展迅速。

同时,油公司与汽车和工程机械制造商合作,为OEM量身定做油产品,也是油品牌常见的发展方式之一。近年来,我国部分发动机和汽车公司自主或与石油公司合作,开发油产品,研发能力不断加强,产能不断扩大,成为我国油市场竞争格局中新的竞争者,东风 SG、“玉柴油”、“柳工牌”和“思能牌”油就是例证。

2012 年,东风 SG 总体产能达到 100 万吨,这相当于2010 年统一油经过扩建后的产能总和,可见中小品牌开拓市场的雄心,中小品牌的新加入者将使油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4结论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油市场也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高速增长。2011—2012年,中国油市场的发展趋势也迎来了时局变化,增速放缓,油市场格局正在悄然改变,但我国油行业仍然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自20世纪外资进入我国市场以来,油市场逐渐形成“三足鼎立”格局,外资品牌、民族大鳄、中小品牌各方力量在过去几年中此消彼长。在油行业总量增速放缓的今天,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这一格局面临重新洗牌。

当前,油市场规模扩张有限,行业竞争更趋激烈,品牌力竞争成为焦点。面对低增长的产业,各品牌为了在市场立足发展,应对方式不一而足,油市场已经进入“精细化竞争”的时代。

参考文献:

[1]陈康油市场将呈产业链竞争格局[N].中国商报,2012 -01-06(B02).

[2]高辉,孙忠镭,王雷2011 年中国油市场报告[J].油,2012,27(6).

[3]百晓生我国油市场三大猜想[N].中国石化报,2012-01-11(005).

[4]中国油信息网.

[作者简介]张庆兵(1981—),男,河南焦作人,中级经济师,中国石油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供职于中国石油华北油销售分公司,研究方向:市场规划及管理;李玉杰(1980—),男,甘肃玉门人,中级经济师,中国石油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供职于中国石油北京销售第一分公司;王玮(1980—),男,北京顺义人,中级经济师,中国石油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供职于中国石油中南油销售分公司车用油销售部。

上一篇:关于强化煤矿行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