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广告在宣传生态环境的作用

时间:2022-07-06 04:58:19

公益广告在宣传生态环境的作用

一、恒动力不足的公益广告传播生态环境

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有着本质的区别,商业广告是以市场经济为直接目的,创造的是经济效益,广告主体在经济利益方面各有所得;而公益广告则是以服务社会公众利益为前提,创造的是社会效益,广告主体则往往是只有经济利益的付出,没有经济利益方面的回报。尤其是长春市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于其他发达和同级城市,因此若在没有任何奖惩机制的前提下,从市场经营角度考虑,长春市的公益广告活动主体在投资、创作和刊播公益广告时必将会更加顾及各自的经济效益,当然不会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发策划和组织公益广告活动,仅仅是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明确指令下结合各自工作领域和资源优势有限地、被动地开展公益广告传播活动,无论是从观念意识,规模和质量,还是从发展速度和推广效力来看,长春市公益广告传播生态环境呈现出广告主体明显没有形成持之以恒的主体意识,主观恒动力相对不足。

1.观念意识相对落后的广告客户

作为直接投资公益广告活动的广告客户冠名公益广告是中国现代公益广告特征,亦是将物质投资转换成塑造和提升自身良好社会形象,即获取社会效益的一种有效方式。故越来越多的企业或赞助配合政府指令开展公益广告传播活动,或结合企业自身文化理念,主动发起相关主题公益广告传播活动。如哈药六厂曾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级电视台全天候(包括黄金时段)播出系列公益广告,每月一个版本,全年共12个主题。[3]该举措为哈药六厂企业形象的提升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助动力作用。而相对于经济发展缓慢的长春市广告客户(企业)总体情况来说,有相当广告客户公益广告观念意识不强,不能正确认识公益广告提升企业形象的直接社会效益将带来长远的经济效应,只注重眼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对公益广告资助是勉为其难、望而却步甚至“闻风丧胆”。目前,长春市内只有经济实力居首的龙头企业——中国一汽能作为广告主,勉强尚能间歇地投资和自发性地开展公益广告传播活动,而其他企业仅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明确指令下才被动式的,甚至象征性地应付了事,或“蜻蜓点水”或“昙花一现”,都不能长期、稳定和主动地投资长春市公益广告传播活动。

2.创作质量相对一般的广告公司

本课题组成员曾对长春市参与发起、策划、创作到、传播过程中的多家广告公司,包括对长春吉广集团有限公司、吉林金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吉林省昊天广告有限公司、吉林分众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吉林省凤凰智业影视有限公司、长春标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所承揽或参与的公益广告业务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其结果显示,无论是平面类、广播类还是影视类的公益广告作品,长春市广告公司整体创作质量相对一般,作品多为应景之作,创作之为更多表现为被迫之举。公益广告制作方面的力度不够,必将导致长春市公益广告整体策划与创意水平明显落后于其他城市。究其深层原因如下:一是提供的公益广告创做成本太少,与技术投资不成正比;二是公益广告虽能提升了广告公司知名度和塑造良好形象,但直接经济效益甚微;三是广告公司工作人员能力与精力有限,集中于公益广告的人力资源组织不力;四是广告公司的创作并非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多为指令下的应景之作。归根结底,长春市的广告公司作为经济实体唯利是图的本性远远强于作为社会成员应承担起来的社会责任意识。所以,主题相对狭隘、创意水平不高、表现形态单一和诉求效果反响不强成为长春市目前公益广告整体创作特征。

3.管理制度缺失的广告传播媒体

虽然长春市连年来开展不同主题的公益广告活动,每年量都在广告家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与广告营业额大幅增长的态势并不相符,相对于其他城市,长春市公益广告的比重明显偏低。1997年8月,由、工商局、广电部、新闻出版署等四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关于做好公益广告宣传的通知》,其中要求“广播、电视媒介每套节目用于公益广告的时间应不少于全年商业广告时间的3%;报纸、期刊媒介每年刊出公益广告的版面应不少于商业广告版面的3%。”[4]这是第一次对公益广告媒体比重的明文规定。当然,公益广告在发展,媒体亦在发展,不同时期不同主题公益广告亦有各自媒体量的不同要求。2013年1月21日,、中央文明办、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的意见》(文明办〔2013〕1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各级各类媒体提出刊播公益广告的具体要求。其中,报纸类:中央主要报纸每月刊登总量不少于8个整版,各省(区、市)和省会、副省级城市党报、晚报、都市报,每月刊登总量不少于6个整版。广播类:中央电台以及各省(区、市)和省会、副省级城市电台主要频率每天播出6次以上,其中黄金时段至少3次。电视类:中央电视台以及各省(区、市)和省会、副省级城市电视台各频道每天均安排时段播出。综合频道每天播出10次以上,其中黄金时段不少于3次;其他各频道不少于15次,其中黄金时段不少于4次。期刊类:中央主要时政类期刊以及各省(区、市)和省会、副省级城市时政类期刊,每期至少刊登1个页面;其他大众生活、文摘类期刊,每两期至少刊登1个页面。[5]本课题组成员曾对长春市收视率、收听率、阅读率名列前茅的不同类别媒体,包括对新文化报、长春交通之声广播电台(FM96.8)和吉林电视台的都市频道等所刊播的公益广告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跟踪调研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媒体所刊播的公益广告总量并没有达到《通知》与《意见》的要求,对此行为,本课题组亦没有发现有相关部门或组织出面审查、监督与管理。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作为企业化经营组织的媒体面对不能创收任何经济效益的公益广告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得不寻找尽量减少损失的方法,于是,既做到了刊播又不过多刊播的想法和做法油然而生并长期实施;另一方面是因为公益广告管理制度缺失,既没有明确的媒体公益广告的审查标准,亦没有审查结果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二、相对滞后的公益广告理论研究

长春市公益广告业界发展相对缓慢,其公益广告理论研究亦相对滞后。纵观近十五年来,广告理论界关于公益广告的著作已公开出版的有北京高萍教授的《公益广告初探》(1999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长沙潘泽宏教授的《公益广告导论》(2001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和《广告的革命——社会文化广告论》(2002年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沈阳宋玉书教授的《公益广告通论》(2001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北京倪宁教授的《广告新天地:中日公益广告比较》(2003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还有张明新先生的《公益广告的奥秘》(2004年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等公益广告相关著作6部。而从1991年至今,题目关于公益广告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多达两千余篇,可见中国广告业界与学界愈来愈重视对公益广告的研究。诚然,这些研究皆为中国公益广告实务发展起到了推进的作用。但从总体上来看,这些文献资料中关于中国地域性公益广告传播活动的研究则屈指可数,尤其是关于长春市公益广告传播活动的研究闻所未闻,与其他城市相比是长春市的弱项研究。因此,如何构建具有长春市地域特色的公益广告传播实务运作机制并给予理论指导,便成为本课题组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个城市的公益广告如能高效善行天下,实则该城市广告媒体、广告受众、广告公司、广告主、城市形象、城市发展等共同受益之为。长春市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域性特征成为长春市公益广告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在奖惩分明的基础上,公益广告主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协调适应,分工合作,建立全新的长春市特色的公益广告传播运作机制,这样既能使长春市公益广告事业向良性、健康方向发展,又能使公益广告主体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最终达到长春市公益广告主体与公益广告事业互利互惠、共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作者:王春月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上一篇:动物影相在公益广告中情感的表现 下一篇:小议动漫广告创意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