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知参与度,打造高效物理教学

时间:2022-07-05 01:59:25

提高认知参与度,打造高效物理教学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参与度是影响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学习参与度,即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感官和头脑的参与程度,包括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参与的广度主要是指全体学生的参与面及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量。参与的深度主要是指学生认知过程中思维的参与程度,它包括依赖性参与、浅层次参与和深层次参与。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参与程度越广泛、越深刻,其对知识的理解就越全面、越深刻、越灵活,能力的培养就越到位。这也是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性的真正体现。尤其对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以理解分析总结规律为主的初中物理教学,关注学生学习认知过程中头脑的参与程度显得更为重要。笔者认为要想打造高效的初中物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促使学生深层次参与学习,应尽可能从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两个角度综合考虑。

一、提高学生的参与广度

1.让全体学生成为物理学习与认知过程的主体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是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打好基础。物理教学中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如分组实验、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等多种形式,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认知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过程。

2.让学生的感官全方位参与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听觉通道的学习,效率只有30%,视觉通道的学习,效率为50%,而复合通道的学习效率可达到70%~80%。由此可见,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眼耳协调、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过程,是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为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物理认知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包括各种教学必备的实验教具、图片以及拓展视野的有声视频等材料,有效地创设物理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物理认知过程,进行高效的物理学习。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深度

1.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参与深度的分类

从学生大脑的参与深度来看,物理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依赖性参与、浅层次参与和深层次参与。

依赖性参与的学生只是简单地听从教师的指令做一些行为上的参与活动,而没有大脑的积极参与,他甚至不明白正在进行的活动的目的与方法,完全模仿他人而进行机械被动的参与活动,这样的参与实际上是一种无效的参与。

浅层次参与的学生能通过简单的思维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例如,教师设疑,学生经思考后作答;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物理情境而进行的讨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主动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等。学生的这种浅层次参与是物理学习过程中有效参与的开始。

深层次参与的学生能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主动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出物理规律,运用联想和对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头脑中原有的物理知识结构。学生在深层次的参与活动中,甚至能展开发散性思维活动,进行一些创造性参与活动。比如提出相关知识创造性的应用设想,进行一些小发明创作等创造性活动。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如能把学生的参与活动不断地引向这种思维的深层次参与,不但能极大地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也能充分而有力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2.如何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深度

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物理学习过程的参与深度,尽可能地避免无效参与活动的发生,积极思考如何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活动中思维的参与深度,打造高效的物理教学。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精心准备新知识的引入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对新的知识点感兴趣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引入精彩的程度。新知识点的引入环节是教学的开始,良好的开场白可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倍增,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在新课的引入、新知识的切入时,必须精心准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教师准备时更要综合考虑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不仅要准备即将教学的内容,而且要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构筑新的知识框架。教师还要准备学生原有的能力水平,在教学的一开始,就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已经达到的水平,并感觉新知识具有的挑战性,使学生在经过探究学习后能感受到自己能力水平的提升。同时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喜好,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内容去准备,以便在教学的开始,学生有感兴趣的内容,觉得所学内容有价值,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观察和思考。例如在讲授《 密度 》一课时,以“你有哪些办法来区分表面涂有黑墨水的铜块与铝块”的问题来引入新课,而不是以单一材料的判断作为本课的开始,如以单一材料的判断为本节课的开始,就显得很单调,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此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而以此问题为开始,必将使学生在开始时就有一个整体的思索:怎么办呢?可能吗?当学生在这样的思考下学习时,其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是可以想象的。

(2)合理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并提出问题,增加参与深度。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和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正因为有了问题,人们才去追寻答案,去探究试验,分析总结并最终有了发明,有了创新。可见学生愿意提出有价值的物理问题是深度参与物理探究学习的表征。有的教师怀疑学生是否真能提出有探究价值的物理问题。皮连生的经典论述:“学生不是不会思考,而是思考的台阶是否具备,台阶太高,当然不行。”并提出了“小台阶,多引导,多设计”的教学理论。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并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参与物理知识的学习。

(3)引导学生探究物理规律,使学生深度参与学习。物理的探究学习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知识的构建重在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只有经历发现、提出问题、思考后设计并进行探究实验收集相关证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才能深度参与物理规律的探究学习,才有可能对物理有真正的理解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物理教学中的每节课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它不是仅靠教师的讲解就能解决的,也不是仅凭学生的思考就能突破的,而必须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投入观察、思考、理解,深度参与物理学习,才能理解并内化物理规律。学生只有自己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边分析、边总结得出结论,才能生动、具体地把握所学知识内在的逻辑性。或许有的教师认为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是浪费时间,原因是有的实验设备、仪器缺乏,很多实验必须教师另外准备,或学生自制,确实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笔者认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度参与物理学习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的学生如能成功地做好探究性实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更明显,理解将更透彻。

(4)调动课后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由于物理知识的认知过程并不是在课堂结束后就能完成的,课后及时的复习与巩固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课后有必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如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强的心理因素布置一些趣味性强的物理小实验或社会调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加学生大脑的参与深度。这些任务,虽说做起来很容易,但是很难让学生课后真正去做,笔者曾作了几次记录,第一次布置的课后小实验《 满杯水中装大头针 》,全班只有少数人做了,效果挺好,结论正确,其他人大部分说是忘记了,也有人找借口说家里没有大头针等各种理由,真是无可奈何。以后笔者吸取了教训,不只是布置实验,还要求学生的父母进行监督,必要时学生可请求父母的协助共同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第二天上交实验记录,并评比实验过程,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出来,这样做结果有了明显好转。慢慢的有学生向笔者汇报,自己在家做的实验,不需要父母的帮助,而且结论正确,笔者立即把他评为一等奖。以后学生回家实验的积极性更高了,而且对周围的事物也越来越关注并加以思考从中发现问题。

由此可见,初中生虽然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但是毕竟存在年龄偏小、自控能力差、实验器材缺乏和经验不足等各方面因素,如果教师不加以积极引导调动,学生必将很难完成任务。所以教师在布置完作业后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加以调动,以增加学生课后学习物理的参与深度,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昆山市淀山湖中学,江苏 昆山,215345)

上一篇:托班宝宝的生活养成管理 下一篇:构建民俗文化园本课程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