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布艺校本实施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10 10:44:50

民间布艺校本实施的教学策略

《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明确提出,我们的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走进中国民间美术文化,去感知、体验、保护、传承、弘扬民间美术特色文化。布艺,即布上的艺术,它代代相传,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奇葩。近年来,为了使学生对民间布艺产生浓厚兴趣,我校在民间布艺校本实施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建构:民间布艺校本实施的创新思路

1.活态课堂:情境转换下的交互学习

民间布艺的校本课堂,不是一本静态的教材,不是师生之间简单的对话,而是民间艺人、专家、家长、师生之间互动的活态体系。我校开展“民间美术进课堂”系列活动,能让师生听到来自民间布艺艺人的声音,丰富对民间布艺的认识与理解。正是在相关专家的专业指导下,才确保了民间布艺教学校本实施的正确方向。只有开门办学,学生才能触摸到原生态的民间布艺的脉搏,才能在适当的文化情境中认识民间布艺的特征,感受其独特的魅力,领会其对社会生活的贡献和影响。

2.互动装置:现代美学与传统布艺的对话

在民间布艺教学校本实施过程中,我校在厘清民间布艺实用性特点的基础上,注意以现代的方式对其进行推广,从而体现传统审美与现代观念的融合。例如,我校在“释童真溢彩,绽民俗奇葩”布艺现场活动中,将主题、活动、实践结合为一体进行现场开发设计。借助现代互动装置艺术,灵活多变地展示民间布艺,让参观者通过触摸、制作获得不一样的感受。由于这些布艺的视觉冲击强烈,活动的影响巨大,成效明显。

3.辐射整合:实现学科之间的相融共生

我校除了将民间布艺校本开发与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外,还进行跨学科整合。比如,学校成立了“布老虎社团”,开展民间美术“一班一特色”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与“经典阅读工程”配套的布艺展示活动,等等。这些活动融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于一体,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拓展民间布艺校本的内涵,实现课程的辐射整合功能。

二、移植:民间布艺校本实施的教学策略

1.直面:民间布艺的语境差异

老艺人进课堂。为了让学生零距离接触民间布艺,我校邀请了民间艺人张奶奶到学校给学生进行民间布艺绝活的展示。只见张奶奶的剪刀随心所欲地挥舞,边剪边用方言“唠家常”的方式和学生交流:“红配黄,亮堂堂;青间紫,不如死;红花还要绿叶扶……”一句句配色谚语脱口而出,转眼间,活灵活现的形象跃然纸上,学生顿时欢呼雀跃。

开展布艺游戏。过去民间布艺是女红文化的产物,是女子在生活中必须学会的一门技术,因为它既满足了美化自身的要求,同时也可以赚取微薄的利润贴补家用。为了让民间布艺从一种生活技术变成一种艺术创作,学校开展了丰富的艺术游戏活动。例如,我们将美国以及日本的现代拼布艺术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以拼布游戏的方式创作《 春天絮语 》主题画。通过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贴到合适的位置,集体创作完成现代抽象拼布作品。通过拼布活动的拓展,让学生尝试将现代的创作形式与传统的制作工具结合,让学生用柔软的布料表达美好的情感,从而实现了从生活技术到艺术创作的转变。

2.聚焦:儿童眼中的民间布艺

让布艺可见。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是现代儿童美术创作的主要舞台。要向学生传授游离于生存现实的民间布艺,就要溯本求源,挖掘身边的资源。在教学中,我们发动学生回家询问长辈,寻找身边是否有民间布艺并将收集的成果带到课堂与同学分享。有的学生就把家中的布老虎带来学校,获得同学们一片惊呼:“好可爱的布老虎。”

让布艺可感。宣泄和表达内心的感受是儿童绘画的主要动力,有所感才能有所悟,才能物化成他们的作品。营造民间布艺的教学情境,需要尊重学生的布艺体验,选择与他们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布艺体验长辈对他们的爱。有学生就自豪地告诉大家:“我小时候穿的猪头鞋都是我姥姥做的。”布艺创作学习只有触动儿童的内心感受,才能提升他们运用布艺进行表达的能力。

让布艺可想。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享受绘画的乐趣,没有功利性,呈现着多姿多彩的梦想世界。美术教师在进行民间布艺教学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倾听他们的内心独白,将布艺的人文思想融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并进行互动,从而让他们创作出流淌人文观念的布艺作品。例如,就有学生说:“我想做个长寿枕送给爷爷,希望他能长命百岁。”

3.植入:传统文化本真发散性的艺术创造

节日与布艺。民间布艺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喜爱,从学生易于接受的玩具、装饰品、生活用品开始。鼓励学生通过调查问卷、采访、参观、旅行、调查等方式,了解民间布艺与生活的关系、与节日的关系、与孩子的关系。例如,在端午节,我校以“我的香包我做主”开展主题创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设计自己想要的香包,感受香包的形状和工艺的特点。学生通过尝试香包制作,进而了解了民间布艺中蕴含的吉祥、祝福的美好愿望。

风俗与布艺。民间布艺通常色彩鲜艳,造型夸张而奇特,这些独特的图式其实代表着各种民间风俗,是民俗的暗喻。不管具体有什么含义,布艺都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渴望,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倾注了人们无尽的智慧。因此,挖掘其内涵,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例如,在教学中,有教师问学生:“布艺作品中抓髻娃娃的头发为什么不同?”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其实在一些布艺作品中孩子的发型不仅是装饰,同时还是区分性别特征的符号。

总之,只有遵循儿童美术学习的客观规律,努力创造鲜活而生动的教学环境,才能让民间布艺在现代社会中散发出新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江苏 连云港,222003)

上一篇:生命视域中学校教育价值轴心的转换 下一篇: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