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合辙共振,叩开阅读之门

时间:2022-10-18 06:32:40

兴趣合辙共振,叩开阅读之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打破封闭的教学环境,激励、督促、指导学生多读书,带领学生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呈现出一片绿意葱茏的景象。

一、优化环境,沐浴书香

(一)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室等有效资源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一直鼓励孩子们多读书。除了班级的图书角可以全天开放,且允许他们带回家继续阅读外,我还向学生介绍了学校的图书室。图书室的环境优美,是许多学生向往的地方。在我的指引下,一个个小身影开始穿梭在班级与图书室之间,一篇篇美文也在孩子们阅读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产生了。

(二)争取家长的支持,营造“书香家庭”

我邀请家长加入“营造书香家庭”活动,做孩子读书的向导和榜样,用书籍为孩子的成长奠基。家长在家里和孩子一起诵读,你一句,我一句,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不仅获得了知识的交流,更获得了心灵的交流。这种跨越代沟的沟通,是构建学习型家庭的良好方式。

(三)拓展时空,利用网络开辟“阅读专栏”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上网,上网已是家常便饭了。于是,我便在班级博客中开辟了阅读专栏,将六年级的阅读书目放到网络上,使学生有阅读的方向;并且开设了QQ群,让学生在群中分享和讨论阅读感受。

二、激发兴趣,翱翔书海

(一)开辟课外阅读训练场

1.“下水”读书,其乐无穷。

我常想,如果老师都不能安静地坐在书桌前读书,又如何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书、做读书笔记呢?假如老师能与学生一起读书,那么学生定能“不令则行”。因此,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我决定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每天坚持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同时,我还将自己的读书笔记展示给学生看,并将自己所写的读书笔记读给学生听。夜晚当我在灯下一口气读完《爱的教育》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挥笔写下一篇读后感,第二天利用晨会课的时间读给学生听。学生兴奋地对我说:“老师,我也借到这本书啦!我也要认真地把它看完。”这时我知道我的做法已经开始影响学生了。

2.小组互读,趣味盎然。

教师要组成“读书学习小组”,共同制订目标、选择书籍、安排计划、把控进度,让学生有章可循。

3.巧借媒体,拓宽知识。

现代社会,信息的交流非常重要,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实效,拓展学习的广度,挖掘学习的深度。例如我常常推荐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秘境追踪》《动物世界》……这样的节目,寓教于乐,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扩充了学生阅读的渠道,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淀,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优化课外阅读训练手段

1.实践作业――拓展广度。

生活也是一门学问,更需要阅读。因此,我们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在社会大环境中加强锻炼。于是,我经常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成语接龙”,让学生和自己的爸爸妈妈竞赛,争夺冠军;如“我是小诗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会诗歌语言的准确与精练,提高阅读的兴趣。

2.分层评价――提升热度。

要让课外阅读充分有效,教师还要认真及时地做好反馈工作,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激励工作,不断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时,我们要努力做到因材施“评”――分类指导,因人而异。在评价中,对表现较差的学生,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提出一些目标不是很高的建议;对较好的学生,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还可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各层次学生都求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3.舞台展示――锦上添花。

我们可以为读书开辟专栏,内容为“我的阅读推荐卡”“书评卡”“我喜欢的词句”等,这些内容应不定期地更换,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参考和索引,让个人展示成为“特色节目”;开展读书小报评比活动:表演课本剧,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等。这些活动都可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发、主动地获取知识。

综上所述,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亲近经典,走向优秀;把一本本有趣而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在阅读中与圣贤哲人对话,接受先进的思想,陶冶高尚的情操,点亮人生的道路。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锦园小学】

上一篇: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之我见 下一篇:顺应幼儿特点,创设支持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