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直肠炎,中医治疗有验方

时间:2022-02-24 07:41:51

慢性直肠炎,中医治疗有验方

直肠炎是一种发生在直肠内的炎症,轻者仅黏膜发炎,重者炎症累及黏膜下层、肌层,甚至直肠周围组织,也可累及结肠部分黏膜都有炎症。常见的直肠炎有急性直肠炎、慢性直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结核性直肠炎等。

慢性直肠炎有哪些症状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慢性直肠炎的患者逐渐增多。部分患者病程反复数月或多年,大便无出血,仅有少量或无黏液排出,常有强烈的排便感觉,即里急后重感明显。因分泌物刺激,病程长的患者周围皮肤有皲裂或苔藓样变,瘙痒感明显。常伴有下腹部胀满不适,下坠感,或伴有肠蠕动亢进。闷胀感、及直肠坠胀不适感为主要表现,不伴有发烧。一天之中常有如下感觉:晨起无不良感觉,能正常排便,便量和质地正常,便后出现和直肠坠胀,有排便感但临厕无便,有时只解少量水分或稀便;下午或傍晚时里急后重感加重,平卧后不适症状可减轻。

直肠镜检可见黏膜轻微肿胀、无明显肥厚,表面光滑,黏膜有充血,无黏液。指检直肠局部温度或有增高。

慢性直肠炎的患者常有焦虑、忧郁、紧张、多疑等精神心理改变,或对号入座怀疑自己罹患肿瘤等疾病。部分患者在遭受突然刺激时,如突发事故等情况,易出现以上症状。该病发作时使人坐立不安,影响正常工作学习,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病因不明,病程长,反复发作,故在治疗上十分棘手。有时误作便秘、痔疮来治疗更是贻误时间。

治慢性直肠炎,中医有方

该病症状常见面色苍白,畏寒,小便白浊,或小便频数,腰骶酸痛,妇女或见白带异常,带多色黄,舌淡胖,苔白腻,脉沉。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湿浊下注。此类患者大多数存在正虚邪实的病理状态,正虚为脾肾不足,邪实为湿热蕴结。根据中医学“异病同治”理论,应用既能温肾补脾,又可分清化浊,祛除湿热,使用具有扶正祛邪之功效的萆分清丸施治,可取得满意效果。

萆分清丸载自元朝名医朱丹溪之《丹溪心法》一书,由粉萆、益智仁、石菖蒲、乌药等药组成。萆分清丸以粉萆为君药,味苦性平,归肾、胃经,善泄阳明、厥阴湿热,去浊而分清;臣以益智仁,能暖肾补脾益气,君臣相配,温肾而利湿,固本而清源;石菖蒲为佐,宣气逐湿,辟秽开窍,以助祛邪化湿之功;使以乌药,归肾、膀胱经,既能温肾散寒,行气止痛,又可将他药引入病灶。诸药相配,共奏温肾健脾、分清化浊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良好抗菌、消炎、利尿、通淋的作用。治疗上予萆分清丸每次6克,每日2次口服,佐以直肠黏膜保护剂直肠给药。患者服药后观察到坠胀感、肛镜下直肠黏膜充血的程度明显改善,患者自觉舒适度明显提高。

此外,慢性直肠炎患者生活中还应当注意忌食生冷辛辣,特别要忌酒。少食甜食、瓜子、花生等生痰生湿之物。避免受凉。保证充足的睡眠。情绪稳定,避免情绪过于焦虑,必要时到心理门诊就诊。

(作者每周一、三上午有专家门诊,每周二上午有痔疮专科门诊)

上一篇:顺应幼儿特点,创设支持性环境 下一篇:课堂的AB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