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学习型语文课堂

时间:2022-07-05 01:42:27

浅谈自主学习型语文课堂

摘 要:自主学习型语文课堂,是在“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学”这一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的核心思想指导下,具体落实“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题的“五还”要求,遵循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反复研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课堂教学要旨,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由多个课堂教学案例提炼而成。

关键词:自主学习;语文课堂;理论依据

一、自主学习型语文课堂的理论依据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着眼点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题借鉴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提倡“五还”的教学策略: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认知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这“五还”教学策略使语文课堂具备科学、民主、积极、高效的要素,能够激发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愿望,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建构主义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即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型语文课堂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1.师生平等的民主性原则

自主学习型课堂要求教师从教学的决定者、主宰者的角色向参与学生学习的协商者、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转换,要充分尊重学生,允许学生自由提问题,提学习要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提出学习任务,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和感悟,对文本、作者、教师进行评价和质疑,尽力实现“人”的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以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其创新精神,张扬自己的个性。

2.“以学定教”的灵活性原则

自主学习型课堂要求教师具备灵活调控、驾驭教学的能力。因为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受学情决定,教学中不可控因素大大增加,预设大于生成,学生的学习怎么走,教师就要顺应学生,灵活变化,“教”要去适应学生的“学”。

三、实施自主学习型语文课堂注意的问题

1.创设和谐氛围,关注不同“声音”

教师必须创设生动、开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激发自主探索的欲望,使学生产生预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思维空间中尽情地呈现自己的思维和判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声赞语,甚至一个轻微的颔首,对学生都是一种莫大的肯定和激励。

和谐氛围的营造还表现在对不同“声音”的关注上。所谓不同“声音”就是指学生对文本、教材编者,对师生的观点提出的个性化解读和质疑。对待这样的“声音”,教师的搁置冷处理或者表现漠然都会打击学生创新思维、主动求索的积极性,所以更要给予保护和激励,学习过程才会出现思维撞击闪烁的火花。

2.重视文本诵读,巧设问题情境

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朗朗书声永远是语文课堂最动听的声音。教师必须给学生尽量多的时间和机会,利用各种方式阅读、感知、品味文本,从而形成语感。

朱熹曾经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为学生创设好的问题情境,选准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要善于建构严密的思维区间,让学生形成合理的推断,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发积极的思考,最终由学生“自主解决”面临的问题。教师的启发诱导应该带有牵动性,“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获取的知识成为继续发现问题、获取新知的起点和手段,形成新的问题环境和学习过程的循环。自主学习,学生的自思是关键。教师要注重寻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点,变“讲堂”为“学堂”,变“满堂问”为“满堂思”,要善于引导学生变寻求固定的答案为系统的联系,在求同中存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学术理性,将个性的素质内化为能力。

总之,构建自主课堂是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落实“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题思想的一个重要切入。当然,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并不等于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的谋划和设计,是成功实施自主课堂的关键。在做课堂设计时,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发散与开放,实施的操作要强调综合和实践,设计的环节须摒弃繁杂与程式。教师在课堂上要敢于取舍,整体着眼,减少环节。教学内容不必面面俱到,教学结构不需完整更不必完善。讨论的论题宜大忌小,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余地。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摒弃程式化:教学内容的程式化及教师语言的程式化……一切着眼于学生的疑惑及需要。教师还要善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学生身上获得信息并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思路,增删原定的教学内容,真正实现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

(作者单位 山西省五台县神西中心校)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下一篇:革新教学方式,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