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7-04 04:30:53

高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课程改革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及难点,针对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为突破口,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职业分析,确定培养目标;基于工作分析,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 理实一体 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

0引言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其特点是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岗位多,就业行业分布广。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大量懂技术并能操作、安装、调试及维修先进机电设备的技能型人才受到各企业的欢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培养适合生产第一线岗位需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机电专业的教育不但强调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加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有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各站的安装、调试与维修,自动化生产线的联网调试与运行等多部分组成,针对该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基于“校内实训室+校企合作工作站”以现场教学模式为主对该课程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基于职业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落实课程培养目标,基于工作内容分析,以技能培养为重点,重构课程内容模块,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机械、电工、气动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开发遵循“工学结合、行动导向”及“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要素重新进行整合。通过企业调研,将调研数据进行系统分析,选择目标清晰,具有典型性的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在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与企业合作,以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具体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①依据职业岗位要求,与企业工作人员共同制定职业标准;②按照职业标准,将岗位技能划分为多个技能培养目标;③根据工作任务和能力培养要求,开发满足教学项目;④制定符合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项目考核方法;⑤编写适合在校企合作工作站开展教学的教材。

2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观的理实一体、工学结合课程的设计及实施

通过2年实践,将《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观的理实一体课程的具体设计及实施来具体描述,具体内容见图2。

2.1通过对西安东风仪表厂等企业进行调研,将《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按照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划分成3个学习情境。其中第一个及第三个学习情境在学校机电综合创新实训室内完成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第二个学习情境在西安东风仪表厂内校企合作工作站内由企业教师完成教学工作。

2.2每个学期情境下又包含多个学习子情境,每个子情境都是经过企业调研后由企业专家与教师的共同研究商讨后,形成的典型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并将子情景以任务单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任务的实际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2.3更新课程评价与考核方式,在考核方式上采取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估的方式,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考核方案既有过程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以平时过程性考核为主,任务考核涵盖了学生的能力、知识、态度,突出能力考核,要保证让每个学生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

3总结

通过2年的实践,与行业企业专家密切合作,初步的探索出了《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课程改革的思路,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做到“边学知识,边动手操作,边学边用,活学活用”,逐个项目和学习任务按顺序地进行实现“边学边干”。理论课实践课没有严格的区分,强化了实践环节的教学。后期我们将进一步将取得机电一体化高级工、液压装调工等职业资格证书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我们将继续对该课程进行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的验证。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SGH0903022)。

上一篇:浅议高职院校基层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分析 下一篇:谈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