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数学的四步曲

时间:2022-07-03 09:11:03

“问”出数学的四步曲

多年来我一直在对教学实验和课改进行反思。对课改,我在朦胧中摸索,在理论中寻根溯源,在实践中不断前行,始终执着于“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的引导,也着迷于课改伊始提出的“以问导课”。因此,我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格外注重“问”的意义及落实,并总结出如下流程,以供同行探讨。

一、以“问”领学

毫无目的的自学对于学生而言无异于走马观花,因此,要让学生自觉高效地学习,必须引导他们对学习内容抱有疑问,明白自己想学到什么,形成学习内容的基本思路。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进行自学前先提出几个相应的问题,并用小写字母作好标记。例如,学生在自学四年级下册《求小数的近似数》时,能根据课题提出以下问题:a.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是什么?b.求小数近似数有哪些步骤?c.求小数近似数与求整数近似数有什么联系?学生一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便能够根据问题引导自己有目的地进行自学并解决问题。

二、以“问”启“问”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效的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解决有关的问题,自学便已成功了一半。然而,“学无止境”,问题也是必须存在的。据此,我常常跟学生说:“我们自学完了,会有所获,也会有更多的问题。”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自学完成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后,应该再次提出新的问题,并用大写字母A、B、C作出标记。例如,在自学《求小数的近似数》后,学生已经解决了:“a.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是什么?b.求小数近似数有哪些步骤?c.求小数近似数与求整数近似数有什么联系?”便可能再次提出新的问题:A.为什么“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B.怎样求小数的近似数更准确?……对于能够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说明其对新学习内容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思考,自学已经基本达到了目的。

三、以“问”导课

课改实施以来,讲《学习预案》成为教师的引线。然而,我不断地思考:我们的《学习预案》为的是引导学生更好地自学,给学生铺好一条自学之路,而“教”不应该是“学”的简单重复,课堂学习应该是自学内容的精华体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问题教学。

在上课伊始,激发学生的回顾意识,让他们说说自学的内容。紧接着,我要求学生将自己自学完不能解决的及自学后提出的新问题在课堂中提出来,作为同学们课堂探讨的素材。当然,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自然不同,这样,教师在点名提出问题时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将提问层次控制好,并根据问题的度分出讨论层次,列出学生学习提纲,以便学生讨论时能有所指导。

四、以“问”促趣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有意学习还处于萌发阶段,此时能否很好地引导学生从无意学习向有意学习过渡,关键在于学习举动的引导上。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问,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我在实践中以问促趣,以分数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举动。凡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都能加2分;凡提出了自己未解决的问题,便能相应加上10分;而能提出与课堂知识相关,却没有同学能解决的问题,自己便能加上20分。以这样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去提出问题,并不断提升自己。

当然,课改模式虽已初显形态,而它的血肉之躯却仍然未见丰盈,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滋润。

血液不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然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在课改中不断地怀疑自己,自信心已大打折扣。新课改,学生学习观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又改变了多少?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教师又尝到些什么?

皮包骨头。问题课堂需要的是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而现在的课堂中,学生虽然提出问题的能力有了提升,但对于问题却缺少深入的研究。

上一篇:口语交际课中的“不能忽视” 下一篇:挖掘数学教材中配图资源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