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儿童同伴关系的几种方法

时间:2022-07-03 09:05:17

改善儿童同伴关系的几种方法

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现在孩子的同伴关系遭遇严重危机,很多孩子没有朋友,缺少同伴交往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个性形成具有特殊意义。缺少伙伴间的互动和合作会使儿童失去很多学习知识和社会规则的机会,无法体验到社会交往的快乐,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儿童不仅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和同伴相互影响、相互帮助。有关儿童合作学习的研究发现,合作学习增强了同伴之间的沟通交流,而同伴关系的情况又是影响合作程度的重要因素。有关研究还表明,儿童合作、友善、关心他人等亲社会行为与儿童同伴关系成正相关;同伴关系不良的儿童往往会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和对社会的敌意倾向,而这些又会进一步恶化同伴关系,造成恶性循环。

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生活的开始,儿童的生活重心由游戏转为学习,教师和同学成为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角色。在这一阶段,儿童的学习习惯和交往方式开始形成,并逐渐巩固下来。因此,小学教师应给予同伴关系不良的儿童更多的关注,及早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帮助这些不受欢迎的儿童得到同伴的认可和接受。

一、同伴关系不良儿童的表现

同伴关系不良的儿童可分为被拒绝儿童和被忽略儿童。在同伴提名中,获得“最不喜欢的同伴”提名较多的孩子被称为“被拒绝儿童”;而名字几乎不在同伴提名(包括“最好的朋友”和“最不喜欢的同伴”)中出现的儿童被称为“被忽略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被拒绝儿童常表现出活动过度、不合作、指手画脚、控制他人、故意搞乱、侵犯他人、以怪异的方式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等行为。而被忽视儿童经常具有害羞、腼腆、被动、孤僻、胆小、逃避等性格特征,很少主动参与有结构的游戏活动,不主动去交朋友、接近同伴,在公众场合不敢大声说话,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主张,长期遭受同伴的冷落、忽视。

二、改善儿童同伴关系的几种方法

在不同的情况下,针对同伴关系不良儿童的具体情况,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儿童改善同伴关系。以下方法可供教师参考、选用。

1.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法遵循班杜拉的替代学习原理,强调观察、模仿、强化。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观察学习,通过录像、角落观察等途径鼓励儿童观察受欢迎儿童的游戏活动,引导儿童仔细观察受欢迎儿童怎样要求加入游戏,怎样遵守游戏规则,在冲突中怎样与同伴沟通,怎样表现自己的友善、同情,怎样组织、领导同伴进行游戏等具体行为。第二步,针对儿童的具体情况,指导儿童模仿受欢迎儿童的行为,例如向同伴打招呼、微笑、分享、恰当的身体接触、主动交谈、赞美支持等。第三步,设计具体的游戏活动,要求儿童在活动中完成具体的交往任务,如严格遵守游戏规则、恰当的肢体接触,教师则作为引导者及时纠正、强化儿童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发现,采用行为训练法可以增加、强化儿童的交往性社会行为。因此,对被忽视儿童进行训练比对被拒绝儿童训练效果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行为习惯化和认知水平有所发展,行为训练法的效果逐渐减弱。行为训练法适用于社会化明显低于同龄儿童、语言理解能力不强、认知水平较低、情感共鸣能力差的低年级儿童。

部分害羞和孤僻的儿童在成人或同龄人面前显得害羞和孤僻,但在比自己小的儿童面前却信心十足。对于这部分儿童,在采用行为训练法时,开始先引导他们与更小的儿童一起活动,然后逐渐过渡。此外,在采用行为训练法时还应该考虑儿童的团体地位因素。

2.认知训练法

该方法主要强调思维意识上的训练。认知训练法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讲解。即教师根据儿童交友的具体困难,用幻灯、录像、角落观察等形式进行讲述参与、合作、竞争、冲突等情境,指导儿童理解情境,弄清自己的问题所在;再帮助儿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想象解决方案在执行中可能产生的效果,教师在旁边提供补充和建议,帮助儿童修正办法,选择最佳方案。第二步是游戏。教师组织儿童模仿合作、冲突、帮助等各种情境,进行角色模仿游戏,让儿童实践自己的“最佳方案”,再依据游戏效果及时调整,帮助儿童表现出最恰当的行为。

研究发现,采用认知训练法对被拒绝儿童进行训练比对被忽视儿童训练的效果更好。随着年龄增长,认知训练法的效果有所提高。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被拒绝儿童并不缺乏行为,而是行为过度。例如,有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是班里最厉害的,其他小朋友都怕他,他觉得这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在交往中所建立的目标就是错误的,他是为了让别人怕他,而不是和同伴成为朋友。还有的孩子认为自己在班级中人缘不错,而实际上却不受欢迎,大家都认为他经常捣乱、打人、骂人。这样的孩子明显缺乏理解他人的能力,不能正确认知社会情境,也缺乏恰当的交往策略。

因此,认知训练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帮助儿童发现问题,其实质就是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交往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使儿童提出解决方法、学习交往策略。想办法有助于帮助儿童提高社会直觉能力。第二个步骤则是帮助儿童去验证、修改解决方案,提高自己新的交往认知。

3.情感训练法

情感训练法主要是基于心理学家对儿童情绪、情感的研究结果制定的,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是移情,即利用动画、录像、图片等方式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儿童体验故事主人公在同伴交往中的情绪变化。第二步是情感体验。教师设计游戏或活动,引导儿童在角色扮演中融入情境,让儿童在成功的交往中获得快乐感,在交往冲突中感受内疚、孤独等情绪。第三步是情感回忆。在第二步的活动结束后,指导儿童回忆同伴交往中的各种情感体验,并利用反馈进行强化各种体验。

情感训练法对被拒绝儿童和被忽略儿童同样适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情感从不完善、肤浅到逐步完善、深刻。因此,采用情感训练法来提高幼儿的同伴接纳水平,效果会逐渐增大。

4.系统式团体心理辅导

前三种训练方法是针对具体儿童的行为来制定的个别化训练方法,强调针对不同儿童的不同问题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而对教师来说,会遇到班级中有好几个儿童都存在交往不良的现象。这时,教师除了要和家长合作、共同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外,还要处理好这些儿童在班级中的地位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集体活动方案,使班级中同伴关系不良的儿童团体活动普遍提升,辅助个别教育计划的实施。下面就是两种设计方案。

“记小红账活动”。现在的儿童中存在“记小黑账活动”,儿童会把一天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不高兴的事情都记在一个小本上,如“今天××打了我两下”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设计“记小红账”活动。要求班级中的每一位儿童有针对性地记录几个同学的进步状况和好人好事,同时同伴关系不良儿童的家长也配合教师记孩子的“小红账”。然后,每周利用班会时间进行宣读。这样可以分散同伴关系不良儿童对其缺陷的注意力,提高其团体地位。同时,教师还要有意引导儿童的恰当行为,使他们有“立功受表扬的机会”。

“小天使与守护神活动”。教师将全班同学的名单制成小纸条,让每名同学从中任意抽一张。每位同学自己担任“守护神”,而小纸条上所写的同学就是“小天使”。在两周的时间内,守护神要尽力照顾好小天使,但又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自己抽到的人是谁。两周后,请每一位同学猜猜自己的守护神是谁,然后公布答案,“小天使”和“守护神”彼此交流感受,互赠小礼物。

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并非是彼此独立,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儿童的实际问题,综合运用这几种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上一篇:有这样一位“平凡”教师 下一篇:希望之旅的摆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