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平凡”教师

时间:2022-10-21 11:31:28

有这样一位“平凡”教师

题记:她,一个普通中学的平凡老师,然而,命运却让她的生活变得如此不平凡:失去双腿,但却走过常人难以走过的路;默默无闻,却以生命的最深处理解着教育和人生。

中和:初次见到你,根本就难以让人看出你是个残疾人,一般来说,许多身残的人不仅能让人一眼看出他/她的身体的不灵便,更重要的是可能通过举止和眼神,能让人发现许多能证明其残疾的东西,比如不自在、不自信、无助、哀怨等。当然,对于大多数残疾人来说这样的表现并不算是什么,但你给人的感觉就不是这样。如果没有预先说,你让我们感到的不仅不是个身残的人,而且好像是个女强人:那样的开朗、积极、乐观、向上。

曾伟:的确如此,每一个初见到我的人都有同感。但这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这是非常艰难并经过长期修炼的结果。我是15岁出的车祸,当时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没有刻意的专门训练,主要是在亲人和朋友的帮助下,自己慢慢摸索而走过来的。其实我绝望了很长时间,不想活在这个世上,也试着结束自己的生命。开始的时候是没有能力自杀,我甚至存过安眠药,但被医生发现了。再后来,就试着活下去,但心里还是存着随时可以死去的想法。等到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工资养不活自己,还非常绝望(因为假肢很贵,而当时的工资很低,我大概是76块钱一个月)。我真正下决心活下来首先是因为父母,特别是父亲曾经在邻居家说的话深深地震撼了我。父亲是个不善言谈、感情不易外露的人,但在和邻居说到我的时候,他情不自禁痛哭着说:我对不起她,没有给她一天的好日子。他还说:我没有权力要求她为我们活着。

的确,自从这场灾祸之后,父母亲一直为我的存在而操劳着,天天提心吊胆,生怕我一时想不开。得知父母的良苦用心,考虑到这人间大爱,我下决心活下去,为父母而活下去。

中和:是的,从愿意活下来,到好好的活,再到活出人生意义来,是个艰难过程。但回过头来看这个过程,它是那么有意义,那么精彩,那么值得我们去回忆。因为这个过程不仅谱写着你的人生意义,对于现在许多还处在与你类似遭遇的人来说,它又是无穷无尽的财富。特别是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会有许多遭遇不幸,但又有幸活下来的人,他们的心理,特别是肢体和心理都遭遇到巨大的不幸,不仅需要爱的抚慰,更需要真实地故事让他们看到生的勇气、生的意义。通过你的故事,我想会有许多启示。

曾伟:人是社会的动物,给予我生的勇气、力量的还有友情,在这期间,是友情慢慢地把我引向了社会,引向了幸福人生。我从高中起,就有一些好朋友,非常关心我,一路走来,朋友越交越多,许多人给我无私的帮助,我在我的书(《来,推开窗子》)里也写了一些。说到理想,开始的时候,我只是想自己养活自己,不成为别人的负担。后来,发现自己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帮助别人了,就开始尽己所能做一些事情了。说到信念,我一直相信所有的付出都会有收获,不管什么时候,也没有怀疑过这一点,所以,才会一直努力。说到榜样,我人生的路上真有不少榜样,比如北京有一个孙恂大姐,她是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19岁时得了重症肌无力,这种病一般活不过5年,可她到现在已经活了48年,而且越来越好,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还坚持学习,帮助他人,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成为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我从2003年认识她,每年都会去北京看她,和她交流很顺畅。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生命的力量。还有,人应该忘掉自我,帮助他人,人应该怀着爱心与善念生活。一个湖南的残疾女子叫李梅,她13岁时因车祸失去一条腿,年龄和我接近,可是她活得非常阳光灿烂,比一般健全人都要幸福,她就像生活在童话里的女子,14年前,我走近她,和她成为非常好的朋友,她身上不仅没有残疾的阴影,甚至许多健全人还要羡慕她的幸福。她本身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还有非常爱她的父母、丈夫和姐妹,生活在很和睦的氛围里。她做过湖南邵阳电台的热线节目主持,还是湖南省作协会员,出过自己的书,是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湖南省残疾人艺术团的主持人……她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她乐观阳光的人生态度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从她身上发现:原来残疾了还可以生活得这么幸福,她的残缺不仅不是缺陷,甚至成了“特色”,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思维的局限性。

中和:就现在而言,你是如何看待灾难的,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灾难、战胜灾难?

曾伟:联系到我所经历的,我觉得真没有什么特别的。在我看来,所有的人生,都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所经历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成长的阶梯,灾难和幸运,都可能成就一个人,也可能毁灭一个人,主要看经历的人怎么面对。其实,不管发生的是什么,我们除了面对它,都别无他法!但面对灾难,一定会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里,痛苦、挣扎、甚至绝望都是正常的,只要不放弃,走出来之后,这些经历都会是宝贵的。我有时候会对别人说:我们不能白白经历苦难,如果没有从中学会成长,那就太不值得了!我也曾经对自己说过,别以为自己比别人更倒霉,生为人都有苦难,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健全的人未必生活得比残疾人幸福,甚至有不少无法生活下去的正常人。我就是这样看待自己所经历的灾难并慢慢战胜灾难的。

忘记灾难、战胜灾难只是迈向有意义人生的开始,真正的幸福还要理解并处理好人生过程中的许多身外东西。细细想来,我觉得自己大多数的收获都来缘于放弃。人有时候想要得太多,反而会得到得很少,如果只是做该做的事情,而不要希求过多,反而一切该来的都会到来。包括名利与财富,我觉得它们都是人在追求理想或者信念之后的副产品。现代人,表面上看起来只顾着物质的利益,其实,人在这样的时候更需要精神的支撑。还有,我觉得人生观、价值观是很重要的,人要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之后,才会有健康的人生态度。

理解人生就要学会思考,要回归到为人的根本来思考。今天,我发现许多人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们从来没有问过自己的心,就开始了对财富的不顾一切的追逐,无论这样的人从事什么职业,都利用职业之便来追逐财富。他们以为,自己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没有钱,如果有了钱,其余的一切都会有了。其实,真不是这样,说到底,我觉得还是人生观的问题,现在有不少人,觉得谈人生观太空泛,其实,我觉得人生观是最实在的问题,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许多具体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中和:你获得今天的幸福人生,是源于你对人生刻骨铭心的体验与思考,还源于你对生活的不懈追求。你是如何看待奋斗与获得、奋斗与人生关系的?

曾伟:没有奋斗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也不可能获得今天的意义。我的人生历程就是奋斗,就是不断与命运抗争,就是要做常人看难以做到的事情。我现在主要是依靠假肢走路、骑车,但像我这样双腿膝盖以下缺失而能够依靠假肢行走得如此自如顺畅的人非常罕见。之所以这样,主要在于我的苦练和忍耐,我训练假肢行走所付出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曾经两次摔倒在操场,并摔裂了假肢,而当时却没有一个人在场。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考大学可能是年轻人最重要、最现实的出路了,于是我就下定决心考大学。但当时大学招生政策规定不招收残疾考生。但我没有放弃,于是就不断写信争取,最后宜昌大学――这所地方院校放松了录取条件,同意录取,当年的秋天我破例进入它的微生物工程专业学习。1987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了宜昌啤酒厂工作,1990年调入教育系统,做一名生物实验员兼生物教师。后来,我参加了自学考试,并取得了本科文凭。我很喜欢服装设计,于是进入中央工艺美院进修学习,曾经一度成为一位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我现在从事中学历史和心理健康专业教学。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学习,我的学习一是根据我实践的需要,一是根据我的兴趣。我现在还喜欢做衣服,我的许多衣服都是我自己设计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我自己主动要求代的。

对于人生奋斗来说,我有自己的理解,我没有所谓的远大目标,我只是个见事做事的人,我信奉一切“即在当下”。所以我当教师就要善待每个学生,善待每一堂课,干好每件自己应该干的事情;做义工时就要尽心尽责地对待每件事,把好事做好做彻底,不考虑其他。

中和:最让我感到骄傲的是,你是一名教育者。不仅因为教师非常适合你的性格,也不仅因为教师职业可以帮助你展现人生风采。我感到,以你开朗豁达而又自强不息品格、悠远宁静而又积极向上的心态,定会让你的学生受益无穷。因为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心对心的互动,而你拥有一颗平凡而又悠远的心。打开这扇窗,会看见一个奇异的世界。从教这些年来,我希望你谈谈自己对教育的看法。

曾伟:教育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从教虽然有17年了,说来不短,但理解还是不深,因为我所经历的毕竟有限。如果说我在过去的教育中取得一些成功的话,那可以归结为一点,我认为教书如同做人,我只是“教在当下”――尽心尽责地教好书(自己的学科)、育好人(自己的学生)。我教书生涯是从实验室开始的,当时学校条件很差,实验室更是脏乱差。但我感到,无论今后如何,也不管理想有多高,整理好实验室,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就是一切。当时我拖着残疾的腿,楼上楼下跑,拎水拖地、整理物品,还加班辅导学生。后来我被“提拔”为教师,当了班主任(所谓的“差班”),但我无不奉行“教在当下”的思想,认认真真做好本职中每件事。

我非常赞同温总理的观点,教育很复杂,但有两条最重要:一个是爱,另一个是知识,而爱是根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但都是为了学生。为了激发学生,我经常自己花钱买针线包、小影集、记事本的物品奖励学生,后来我经常买书(也包括自己的书)奖励学生。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我让学生开展“护蛋”活动――让学生把鸡蛋带在身上一周不离身,每天写“护蛋”日记,以此让学生理解父母养育之恩,懂得感激与报答。因为有爱,才愿意付出;因为有爱,才愿意用心专研教学;因为有爱,才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

在我短暂的教育经历中,我发现教育慢慢地背离了自己的本质,开始异化;在多数人的眼中,教育不是一个培养人的活动,而是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知识训练活动。其背后是复杂的功利主义教育动机,这着实让人忧心。

中和: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别在于业余生活。除了教书育人,你还有许多业余生活,比如写作,比如社会活动。你比一个身体正常人更加忙碌。你是如何看待你的副业,你又是如何处理好二者关系的?

在工作之余,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写作。我的藏书较多,涉猎面也大,史书传记、中外名著、服装裁剪,各种类别的书籍应有尽有。我认为读书是一件愉快的事,也正是书拯救了我。影响我最大的一本书是《约翰•克利斯朵夫》,我真是百看不厌。我白天忙于教学,晚上有空就伏案写点东西,将自己的心得和感受不断地传达到笔尖。我发表的诗歌、散文作品近50万字。其中,诗歌《望江东》获第四届路遥青年文学奖,我的诗作被收入《当代十人诗选》。2006年,近10万字的散文《来,推开窗子》由香港凤凰出版集团出版。

作为一名残疾人,我近些年参加了湖北省和宜昌市肢残人协会的一些工作。我工作的目的就是要让残疾人朋友懂得自珍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新生代残疾人的精神风貌;也希望唤起社会对残疾人的重视和关爱。这些年我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反响较大的有两件事。一是2002年我组织了宜昌市12位残疾人单车远行400多公里,从宜昌直达武汉。这次活动对于我们残疾人来说完成了一次身心的飞跃,宣传了我们残疾人健康向上、不断超越自我的新形象。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月,我们成立了“宜昌市残疾人太极柔力球队”,请来北京“美新路基金会”志愿者骆先秋教练为我们教授为期一周的“太极柔力球”指导,并于当年5月的第十四个“全国助残日”期间组织表演。此后,太极柔力球队一直坚持训练至今。2005年10月,宜昌太极柔力球队一行11人前往北京与全国四地八支残疾人太极柔力球队一起,参加由北京市志愿者协会主办的“志愿北京 迎接奥运”太极柔力球友谊汇演,并获得了“最佳成就奖”和“最佳表演奖”!更令人欣慰的是,这支残疾人太极柔力球队即将代表湖北省进京参加残奥会期间的残疾人文体活动展演。这是对我莫大的鼓舞!

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组织社会公益活动,对我来说都具有同样价值,没有主业和副业之分,我都是用心在做,都将二者与我的生命联系起来了。爱在当下,爱就会转化为不朽的力量。我爱教书,因为教育把我和最有希望的事业联系起来了,把我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生命联系起来了;我爱残疾人公益事业,因为我知道在我身后还有许多像我这样的残疾人,他们与正常人一样需要社会的关爱,需要获得生命的意义和尊严,需要忘却那些可怕的梦魇,他们需要行走在阳光中,感受和谐社会的温暖。对我来说,生命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我的爱是无边的,无论将来干什么,我想我的真爱是不变的。

上一篇: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 下一篇:改善儿童同伴关系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