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是下一个研发巨人吗?

时间:2022-07-01 12:57:46

中国会是下一个研发巨人吗?

稳定增长的科研经费使中国科学家们不断地产生研发的突破,但挑战依然存在

1995年,物理学家En-Ge Wang做出了他职业生涯重大的决定。他拥有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的学位,作为一名博士后,五年的工作经历使他成为休斯敦大学法国国家实验室的一名研究员。对于一名研究员的职业发展规划来说,下一步的发展将需要自己的实验室,但政府在美国物理科学方面的经费已经多年来停滞供应了,他犹豫地返回中国,因为科研经费的缺乏,职业发展依赖资历,因而,这里的环境对于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轻科学家来说太过沉闷。然而,他意识到这样的环境将会发生变化。因此他接受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提供的职位。

幸运的他,及时地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政府给了有前途的科学家更多的责任和科研经费。他建立了一个实验室,组成了一个团队,集中在一起进行研究。十年之后,他成为了那个研究机构的主管。“这个研究环境比我预想的变化还要快,对于一名物理学家来说,这是在中国最让人感到兴奋的时候。”他说。

目前,美国人获得科学和工程学博士学位的人数在减少,在2001年是25509人,与1996年的27243人相对比,人数在减少。根据美国的ASTRA数据显示,美国政府在物理学、数学、工程学上科研经费上的支出也在下滑,从1970年占GDP0.25个百分点下降到2003年的占0.16个百分点。而与此同时,中国正在以相反的方向上升。中国在1996到2001年期间获得科学和工程学博士学位的人数几乎是美国的两倍,达到8153人。在1997到2002年期间的这六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科研上的经费支出达到99亿美元。跨国公司也加速在中国建立研究中心,中国自己的产业巨人也正在研发领域不断迈进,因为他们意识到他们必须得拥有他们自己的技术,这样才能有实力在全球市场竞争。

把中国所有的研发经费合计起来,其占GDP的增长的比例从1996年的0.6%上升到2002年的1.29%。这仍然远远略低于美国占GDP2.7%的比例。但中国仍然稳坐世界第三大研发国的宝座,美国和日本分列第一和第二。

中国拥有自己的专利体系,中国的投资者在1996到2001年期间在美国获得了多项专利,高技术的出口也正在涌现,这与政府的持续支持是分不开的。中国国家总理在2005年4月北京的一次演讲上指出:“科学和技术在复杂的国际实力的竞争方面是具有决定性因素的,”强调“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他说,“国家的战略就是独立创新。”

强有力的动机

中国在科学领域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在这个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拥有了一整套的政策方针,因此中国现在正处于技术起飞期。

但从1985年开始,这个国家开始着手产生更具竞争力的模式,价值驱动系统将反馈市场的需要。基础性研究已经集中在一流的大学和中国科学院,85家研究机构的网络系统遍布全国各地。

中国的成功大部分依赖于训练有素的科学家队伍。这个国家在2001年产生了获得学士学位的工科毕业生337000人,这个数字接近美国产生的398000人。中国工科学士多于美国是可能的,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在几年之内,中国拥有工科学位的人将超过美国的人口总数。

随着数量的增加,质量也在增加。10年前,中国最好最聪明的人才好多都留学海外获得了硕士和博士的学位。许多一流的学生一旦取得了学位之后就作为领导型的人物在美国工作,但对于这些人来说现在有另一个选择:中国一流的大学在国内提供高质量的培训。经常这些学生会受到在美国和欧洲一流大学有一定声望的中国科学家的指导,这些科学家仅仅在中国每年用一部分时间来做,提供给学生一个进入世界最先进技术领域的窗口。例如清华大学,安排来自普林斯顿和斯坦福大学等国外知名学府的教授来进行指导。

科学队伍的规模和质量已经成为吸引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选在中国的关键因素。现在已经有超过600多家海外研发实验室进入中国,摩托罗拉、西门子、IBM 、英特尔、通用和诺基亚都有研发中心在中国。这些研发中心大多数制造的产品满足当地市场的需要。但一些研发中心,例如微软亚洲研发中心是其四个研发中心之一,软件巨人正在从事基础性的研究,不需要生产任何即时的商业产品。

像中国的华为、TCL、海尔和其他的中国公司正在不断地取得研究的成果,甚至在海外开设研发中心。像世界上大多数的研究中心一样,它最初是应用性的研究,集中在生产市场型的产品。华为,一个正在成长的通讯网络公司,每年至少花费10%的销售额用在研发上――去年的销售额是56亿美元。在中国它有超过10000人的研发队伍,公司承认低成本的研发是它战略的关键部分。华为市场副总裁Jonson Hu说,“然而公司发现不得不进行全球化的研发来满足国际市场客户的需求,”华为的研发中心现在在印度、瑞典、美国和俄罗斯。

研究中国科研成果的香港大学的教授Erik Baark说,中国正在快速稳步前进,可以顺利地将技术从实验室转移到市场。一个原因是中国出现的许多企业是从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独立出来的。这种趋势是学习了美国公司的实例。最典型的例子当属联想,购买IBM个人电脑业务的PC制造商;它原是由中国科学院的一支研究员的团队组成的,中国科学院提供启动资金。Baark说这些公司是典型的由很强的科研院所群带关系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带领。现在这些公司正在发展他们自己的研发成果,这些企业对于吸收大学和国家级实验室基础性的研究成果的能力正在上升。

存在的障碍

尽管有让人振奋的实力,然而,中国国内和国外的分析家们指出中国不得不清楚认识到实现科学巨人身份还面临很多的障碍。一个障碍是,尽管研发开支在增长,它仍然只是美国和日本研发开支的一部分,即使在物理科学领域也是这样。投资在工具方面的经费在成指数地增长,但它是从最初的基础性开始的,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分析家也指出,能够领导大型项目的高级标准的研究员中国还很短缺。Wang 回忆起参观美国一流大学的物理学院,他被这里一流的团队和管理触动了。他说,“我认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美国的分析家和商务人士警告反对对中国的盲目乐观。“不断崛起的中国”是2005年4月为期2天的在斯坦福大学举办的听证会的一个主题,这次会议是由美国-中国经济安全评论委员会举办的。大多数的讨论都集中在中国需要适当地保护知识产权和重新评估人民币的价值两个方面。在这次会议上,多次被很多人重复的主题是:对于我们的整体竞争力来说,美国的政策应该较少地关注中国,更多地关注美国国内的挑战。

上一篇:从地心攻击 下一篇:亚洲年轻人对硅谷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