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HDD事业撞上南墙

时间:2022-08-24 07:05:14

日立HDD事业撞上南墙

日立总裁庄山最看好的硬盘驱动机(HDD)事业现在是七零八落。庄山以为数码家电的需求会一个劲地上升,把HDD放到了公司业务中最重要的位置,但市场却没有做好,占有率在一个劲地下滑,如今HDD已经成为日立公司的一个大包袱。

日立制作所把硬盘驱动机(HDD)事业当成了公司的招牌,但现在正在为这个事业痛苦不堪。

2002年6月,日立出资20.5亿美元买下了美国IBM的HDD事业,然后将其与日立HDD事业合并,在2003年1月成立了日立国际存储技术公司(日立GST)。自1999年庄山悦彦上任总裁以后,让半导体事业与主体脱离关系,实现了大胆的结构重组,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以攻为守,鲜明地打出了HDD旗号,庄山与HDD结下不解之缘。

对于为何购买HDD一事,庄山总裁说:是“为了拿下国际社会的头把交椅”、“为了建立国际事业体制”、“有了牢不可破的硬件,才能在软件上也高人一等”。但是,收购美国公司已经过去了三年,“世界头把交椅”离日立还有十万八千里,和美国最大厂家相比,日立的利润更是微不足道。

日立GST的绩效之差愈发深刻。2005年12月将有可能让公司背上300亿日元的巨额赤字。负责财务的专务董事三好崇司说:“因为我们的2.5英寸HDD的价格下滑,新产品上市较晚,这造成了公司收益的恶化。”如果这部分的亏损和当初预测的金额一样的话,也还算有救,但去年6月发表的2005年12月的计划是“销售额为51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6%”。这和1年前发表的计划相比,少了600亿日元,修改幅度可谓惊人。

庄山总裁原打算在2006年3月的财政年度完成计划,实现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连结营业利润超过4000亿日元的目标。但到了今年4月28日,日立方面已经把目标缩小到了3000亿日元,我们简单地计算了一下,其中60%是因为HDD事业出师不利造成的。

6月,为了处理这个紧急事态,日立GST公司被撤换了人马,改由北美总经理、日立制作所专务董事中西宏明兼任日立GST总裁。中西开始进入新的一轮结构改革。

产品市场节节败退

如果市场不再扩大,还可以把原因归罪在环境上,但日立GST所属的HDD市场是个飞跃成长的市场。

据调查公司说,该市场的世界规模在2002年为2亿2011万台左右,但到了2004年已经扩大到了3亿0220万台,就算是成本有所降低,但从金额上看,2002年为195亿7800万美元,2004年已经发展到了228亿4300亿美元。

但是日立GST却一直在产品方面处于苦战之中。不能盈利的最大原因是,它在产品方面强手如林。

在3.5英寸HDD方面,5成以上的市场被美国公司占有,就是位居第二的富士通公司也远非日立GST能追赶得上的,而今年1月-3月,日立GST被另一家企业赶上,现在只好屈居第四。

日立GST在2003年10月-12月及2004年1月-3月的两个季度里是略有盈利的。当时40兆2.5英寸HDD赚了一点钱,但开始生产50兆2.5英寸盘时,质量一直不稳定,借这个空隙富士通把产量、利润做上去了。

“高层决断”都正确吗?

负责日立信息、通讯部门的副总裁古川一夫非常豪迈地说过:“我们要在磁盘阵列、HDD两个方面做到世界第一”,其中磁盘阵列的确因为性能好,在2005年3月的销售及利润方面为日立破了纪录。但问题是超高速连续型HDD,日立最终没有超过美国企业。

去年10月,庄山总裁在中国日立展上说,日立高层决定把两个方面的产品当成公司的中心产品,一个是日立在日本抢占了头把交椅的等离子电视,再一个就是HDD了。但现在等离子电视、HDD都赤字累累,成了庄山总裁的一大悲剧。“高层决断”倍受质疑。

如今庄山总裁就任已经整整6年,开始时在半导体事业上的结构改革为日立集团取得盈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现在他在重点事业上撞了南墙,找不到一个能让企业重新取得盈利的转折点,估计庄山的任期就到2007年3月,其任期已经所剩不多了。

上一篇:如何利用媒体 下一篇:强大而弱小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