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蹒跚学步

时间:2022-06-10 09:13:3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蹒跚学步

如果中国法制建设的速度更快一些,会计制度更加透明,中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更好一些,这些都会给中国乃至中国境外的并购行为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并购浪潮又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去年最活跃的是通讯产业的并购,第二个值得关注的行业是金融产业,第三个就是医疗行业的并购。我预计今年全球并购市场会延续2004年的浪潮,将会继续增加,2005年的并购市场将会比2004年增长15%― 20%,也就是说,如果用广义的美元这个概念来计算的话,2005年的并购市场总额将会达到23000亿美元到25000亿美元之间。”雷曼兄弟全球并购业务部主管马克・夏弗如是说。

中国企业急需自然资源

“全世界的跨国公司都在关注中国。”马克・夏弗直言。当然,首先,你必须承认,中国的并购市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令人惊叹的成绩,有资料显示,过去4年中,中国逐渐出现了一些大型跨国并购交易。到2004年,情况出现很大变化,跨境交易总交易额约为390亿美元左右,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需要的是什么呢?首先,“自然资源领域是一个为中国公司所热衷的一个领域。”马克・夏弗表示,“我发现,对于很多中国公司而言,他们对全球范围内的有关自然资源领域的并购行为都非常有兴趣,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出现了中国企业的身影,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所以,未来中国企业对外的跨国并购将会集中在自然资源领域。”

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发展必需的45种大宗矿产资源,将只有6种能够自给自足,全国现有的铜矿储量则仅够使用10年。数以千万计的企业如果仅仅在国内进行竞争,将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撑,更何况外国企业还要进来,因此,企业必须在全球范围寻找资源。

2004,不透明的并购年

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无论是中国企业的“出”还是跨国公司的“进”,在这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世界里有着太多的“冲突”。2004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辉煌的一年,却也是尴尬的一年,不管是中国人寿的诉讼,还是中航油的折戟,都让并购市场的参与者们在唏嘘之余不免忧心忡忡。

“透明度在各个角度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过去一年中,中国企业遭遇的种种波折,马克・夏弗认为关键是没有解决好透明度的问题。

显然,即使在公司治理体制完善的地方,大部分收购最终可能失败。原因之一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收购方管理层对于被收购企业所了解的情况,难免少于被收购方管理层,被称为“尽职调查”的查询也绝非万无一失。

这些可能是在成长道路上的崎岖或是一些波折。总体来说,中国企业正在逐步地加强自身的管理。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然,如果中国法制建设的速度更快一些,会计制度更加透明,中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更好一些,这些都会给中国乃至中国境外的并购行为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不要错过并购的高峰期

从传统上讲,跨国公司的并购业务向来是投资银行的“富矿”之一,但3年来受经济低迷拖累而一直差强人意。2004年,全球商业并购活动脉搏越来越强,无疑给华尔街送去了一块“蛋糕”。所以,对马克・夏弗来说,2004年的他重新找回了久违的激情。大型并购交易重新粉墨登场的推动让2004年的全球并购市场充满着不可思议的“奇迹”。

毋庸讳言,在市场断断续续传闻10年之后,宝洁公司524亿美元收购吉列的交易终于尘埃落定,大白于天下。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被竞争对手收入囊中的历史性事件似乎是3年来势态演变的必然结果。而这一切不过是并购市场在岁末年初上演的贺岁大片而已,它将2004年的并购狂潮推向了高潮,但这也许仅仅是一个更激动人心的故事的开头。

很明显的一个事实是,在并购市场熬过了漫长的冬季蛰伏之后,一些大型的企业重拾信心、腰缠万贯而来,这些商业界的巨鳄们忍受了多年埋头应付削减成本、饱受非议和指责的苦差事。现在CEO们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开始急切地寻找增加收入的新路径。

上一篇:假如中国减速 下一篇:从地心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