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读写结合实践与反思

时间:2022-07-01 10:58:20

课文读写结合实践与反思

一、诗词情景再现———描摹中读懂诗人的心

诗词用最凝练的语言再现了最丰富的世界。诗中有旖旎的风光,有细腻的人物刻画,而这一切最后都指向一点———诗人的情感。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情和意?在翻阅学生的课前“阐述性写作”的时候,我发现有不少同学对诗词进行了“情景再现”,而这样写的同学对诗词的解读往往更接近于作者。于是,“附录”里的诗词也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情景再现”。学生在再现情景、再现人物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读诗词的有效途径读,而且再也不把诗词背诵看做一件枯燥的事了。[学生“诗词情景再现”示例]《黄鹤楼》情景再现邱冰心俯瞰长江,阳光照耀着江汉平原,隔江的树木葱茏郁茂,远处白帆点点。面对气宇轩昂的黄鹤楼,我默默伫立。那向天际斜飞的檐角,那在风中发出悦耳铃声的风铃,那古色古香的落地长窗,那古典雍容的气象,无一不在我心里引起阵阵激荡。令我怦然心动。品一杯香茗,以一种虔诚,方能与之神遇!细数物换星移,惯看秋月春风,黄鹤楼默默屹立,仿佛是民族不屈的傲骨。如今人去楼空,世事苍茫,人世的繁忙与嘈杂,使我们不停地奔走,而最后,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呢?夕日欲颓,只留白云千载,想起故乡,不禁有些感慨,而我还能够做些什么呢?罢了,只能在烟波浩渺的江上孤独神伤。黄鹤楼,有多少人因为你慨然落泪,有多少人因为你精神振奋,又有多少人为你留下千古名篇?《送友人》情景再现乌悦伦青青的山峦拦在城郭的北面,碧波荡漾的河水缠绕着东城。此时此刻,诗人正和朋友依依不舍地告别。青山绿水似乎也明白诗人的心,挡着城门,绕着城墙,不想让朋友离开。因为这一别,朋友就要像飘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漂泊不定的浮云能懂得朋友孤孤单单,无依无靠的心情。落日缓缓落下,定能明白我留恋的深情。我们挥手告别,从此各奔前程,还不忘回首相望。马儿也不忍与同伴相别,萧萧长鸣。

二、散文激荡心灵,借评点沉潜到语言中去

课前批注放手让学生去做固然是好,但一些“沉潜”特别深的文章,老师也可以有所指导的让学生去做批注。比如《老王》一文,如果让学生自由批注,一般只停留在“我”的善良、老王的知恩图报上。不如直接将文中留有意义空白的句子划出来,让学生有目的批注点评。本人在教学的时候就划出了12个句子让学生重点点评。比如“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一句,不仅划出来要求批注,还给了批注提示:从传递信息的角度看,这句话中哪些是多余的内容?为什么还要说?学生批注:“他蹬,我坐”是多余的内容,它更详细地介绍了老王的身份,表现出老王是一个卑微的人。教学时经过讨论再将解读“沉潜”一层:师追问:为什么“他蹬,我坐”能显出老王的卑微呢?生:他是蹬三轮的,我是坐三轮的,这里有个对比。师再追问:是什么的对比?生:身份的对比。说明两个人的身份差距很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沉潜到”这些留有意义空白的句子中去,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就深刻得多。课后的“阐述写作”也有板有眼了。[学生评点示例]转角处的老王姚铭钰老王虽然生活艰难,不被人重视,但他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会因为“我”的女儿送他一瓶鱼肝油而冰块减半收费,送默存去看病不要钱,送给我们连他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和香油。他把我们当作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他孤独,他寂寥,他需要的是家的温暖,是对亲情和温暖的渴望。而“我”,却用钱去衡量他的渴望。他送默存去看病,“我”给他钱;他送“我”鸡蛋和香油,“我”依旧给他钱。失群落魄的背影在楼梯口转身的那一瞬间,他的心里是否还等着“我”那一声关怀,等着“我”把他当作亲人。本文来自于《语文学刊》杂志。语文学刊杂志简介详见

转角处的老王,你注定是个不幸者。叶圣陶先生一再告诫我们教材只是个例子,为体现语文的最大价值,如何真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要教学实践中我还有以下反思:如何将“读写结合”的功效最大化?除了解读文本、模仿写作,是不是还有更多的读写融通的途径?比如能否变批注别人的文章为批注自己的文章?能否尝试批注病文,将“批注式阅读”引入到作文修改的范畴中来?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读写结合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能够“自说自话”,让他们敢于聆听自己的心跳,让他们进入“有我”的境界。但如何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更宽的舞台来保证、推进、展示他们的个性阅读?老师的角色应该如何变换?当面对偏激的言辞或一己之见的时候是尊重、放任还是纠正?这个度该怎么把握?如何从“法乎”课文转变为“法乎自然”?课文再好都是有一定的框子框好的。模仿的过程中怎么让学生入得框子又出得框子,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这也应该是“法乎其上”的最终命题。

作者:乌国萍 单位: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化技术学校

上一篇:建筑形态在服装设计的表现 下一篇:服装设计的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