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善于倾听的宝宝

时间:2022-06-30 04:42:17

培养善于倾听的宝宝

宝宝到了5、6岁时,爸爸妈妈可能会发现,有些时候和宝宝认真说话,他却心不在焉、充耳不闻,甚至还打岔……一次两次,父母还能不放在心上,可经常这样,就要有些着急了。如此看来,从小养成礼貌的倾听习惯是多么重要。

这个年纪的宝宝最容易被认为将家长的话当成“耳边风”,其实,他们也并非有意不听家长的话,只是在这个阶段,宝宝们有着较为明显的“叛逆”特点:

缺乏紧迫感

实际上,当家长对宝宝提出一些要求时,宝宝并不是听不到家长说话,也不是故意想惹家长生气,只不过,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在应付一切,而不是按照家长的时间表在生活、做事,所以他没有紧迫感,不能按照家长的要求及时付诸实施。

太全神贯注于眼前的事情

宝宝听不见家长说的话,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他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太全神贯注了。尤其当他对这件事十分迷恋的时候,确实很难让他马上停下手里有趣的“工作”,转而去做家长要求做的事情。

想要自己控制自己

有时候,宝宝不理睬家长,仅仅是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家长你瞧,我可以控制自己,不受他人的干扰。或者:我想按我自己的方式去做事,等我想做你们要求我做的事情,我再去做吧。

产生逆反心理

宝宝对家长的话不理不睬,家长往往心里接受不了,难免责备宝宝几句。家长越责备宝宝,处于叛逆心理,宝宝越是听不见家长说话,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家长换位思考一下,对这种行为也就可以容忍了。

其他生理、心理原因

当宝宝饿了,困了,病了,伤心了,正为某事发脾气的时候,那些困扰他的事情占据了他整个的身心,使他无法集中精力听家长说任何事情,也不想去听家长那些对他来说“与本案无关”的要求。

除了宝宝自身的原因之外,有时他们不听话的原因,还出在爸爸妈妈身上,在纠正宝宝行为的同时,也看看自己是不是犯了拔苗助长的毛病吧。

对宝宝的期望值过高

很多宝宝在幼儿园里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话,但回到家就变得懒散了,而家长往往想当然地断定他在家里也同样可以做到。但事实上,宝宝在幼儿园与小朋友争着比着,注意力相对会比较集中,而一回到家,宝宝心理上彻底放松,感觉很安逸,他会觉得对家长没有必要像对老师一样言听计从,于是就会变得行为懒散,注意力不太集中。

一次提的要求太多

如果家长一次给宝宝提的要求太多,因为无法记住所有要求,他会感觉比较混乱,因为不知所措而将家长听讲的话置若罔闻。

具体方法

想要培养一个会倾听的宝宝首先需要的是家长的耐心和细致,多和孩子交流,关注他的心灵世界是很重要的。毕竟在和外人“交流”之前,孩子最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家长们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也许和宝宝的沟通立刻就变得简单顺畅了呢。

让宝宝明白前因后果

这是让孩子学会倾听的最好方法。比如告诉他,如果他现在不能马上去洗澡,过一会儿就没时间看书和讲故事了。对此宝宝是能够理解的。此外,这个年龄的孩子逐渐能够懂得一些做事情的理由,也开始考虑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了。比如,为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他必须准时到幼儿园,你可以告诉他:“老师希望你们都能按时到幼儿园,这样谁都不会错过连续故事的下一集了。如果你迟到了,我上班也就迟到了。”

尽量简化自己的要求

如果面对你的要求,孩子总是没有任何回应,那么你就有必要先问问自己,是不是自己一次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过多了。家长一下子对孩子提出几个要求并不罕见。有的家长会这样要求自己的孩子:“时间到了,先把玩具收好,然后去刷牙、洗手、洗脸了。别忘了换睡衣再上床。”但是,对孩子来说,他很难记住所有的要求。所以,家长首先要使自己的要求简单化,提出要求后还要等30秒钟,看看孩子是否有回应,如果没有回应,就以坚定的语气重复一遍自己的要求。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到要求后马上行动,不要浪费时间。但这样的理想并不可能成为现实。不过,家长可以想办法让孩子缩短拖延的时间。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家长需要改变以前那种隔着很远命令孩子做这做那的习惯,应该让孩子看着你的眼睛发出“指令”,这样他才能明白家长说的话是很重要的,不能当耳旁风。

给宝宝一个缓冲的时间

如果宝宝正集中精力在他感兴趣的事情上,对他提出要求时,他不可能一下子脱离出来是很正常的状况。因此,可以在向宝宝提出要求时,给他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他心理上有个准备,这样,时间一到,他就能比较顺利地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了。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没有及时行动而动怒,这样于事无补,而且可能让宝宝产生逆反心理,同时也让宝宝了解到你的底线:他不听妈妈的话顶多挨几下揍,最后事情还会不了了之。

让宝宝重复一遍你说过的话。有时候,宝宝没有行动很可能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听见,或者没有听懂家长的要求,因此,他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在每次提完要求之后请宝宝重复一遍,这样可以确认他是否听懂了家长的要求,也可以督促宝宝养成认真听人说话的习惯,还可以及时了解宝宝的状况,针对宝宝的情况采取一些相对应的措施。也可定期举行一个家庭故事会,让宝宝把家长讲过的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这样当家长每讲一个新故事的时候,可以集中宝宝的注意力,刺激他认真地听故事。当宝宝讲的时候,家长要认真地听,表现出兴趣,做出相应的反应,例如点头、微笑、惊奇等。

通过游戏让宝宝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游戏几乎是“制服”宝宝的万能武器。既然宝宝不肯听话,那么干脆跟宝宝来一场假装游戏吧。相信他很快就会乖乖地就范。宝宝不肯去睡觉是吗?没有关系,和他一起来个假装游戏吧! “你还记得那只小白兔的故事吗?现在我们来扮演小白兔,比赛看谁先躺下睡觉。小白兔不说话了,小白兔困了,小白兔闭上眼睛了……”当宝宝安静下来,相信要不了几分钟,他就会进入甜美的梦乡。

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模仿的好榜样

当宝宝兴致勃勃跟家长谈论什么的时候,不管他谈论的事情家长是否有兴趣,家长一定要煞有介事地认真倾听,不要因为宝宝小,他谈论的事情没有太多意义就忽略宝宝的话题,这样就会在无形中传递给宝宝―个错误的信息:别人说话听不听都没有关系,敷衍他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不要随意责备宝宝

不管宝宝做了什么不应该的事情,责备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并不能真正帮助宝宝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相反,会给宝宝带来心理压力,让他感觉不知所措,将宝宝导致的问题如实地描述出来可以让宝宝明白自己究竟带来了什么样的混乱,与此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应该避免这样的混乱。比如,宝宝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与其质问他:“你怎么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不如以这样的方式来向宝宝陈述:“我看到到处都是玩具,这样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你看,宝宝不小心踩着玩具,差点摔了吧。好了,我们现在就把玩具收拾好,这样就安全了。”这样的方式,宝宝会很容易接受,并遵照执行。

安排好“工作量”

如果在短时间里让宝宝做需要花费时间的事情,那么在必须要开始另外一件事情之前,宝宝就很难收拢心思,将精力放到别的事情上去,这样,想要宝宝认真倾听家长的话,并立即行动就会难度比较大。因此,如果家长计划要做一件事情,比如马上要送宝宝去幼儿园,最好不要让他利用上幼儿园前的一点空隙时间画画或者看动画片,一旦宝宝进入情况,再想让他短时间内结束这些事情就会变得十分艰难。

对宝宝及时赏识

宝宝虽然很多时候不喜欢受家长约束,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非常愿意做一些让家长高兴的事情。因此,当宝宝听到家长的赞赏的时候,他们通常都会为自己做对了事情而感到心花怒放。利用宝宝的这一点,每当他认真地听了家长的要求时,就要及时鼓励他,这样可以帮助他更好地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调整说话的方式,让宝宝更容易接受

家长说话的方式不一样,宝宝的感觉也会不一样。避免那些武断的、命令性的、生硬的语言,换一些明确但比较温和的、说明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宝宝就会比较容易接受。

上一篇:创造力与热情:留学西班牙的珍贵收获 下一篇:星期五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