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企业主导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研究

时间:2022-06-30 08:15:15

核心企业主导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研究

基金项目: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企业管理建设”(项目编号:SZD0801-09-1);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创新锐变推进四川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0SA085)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是由核心企业主导下的知识生产、扩散和应用所形成的核心企业创新网络。本文在回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集群创新网络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核心企业主导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内涵和结构。创新网络治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关键。核心企业的知识控制力对创新网络治理起着决定性作用。文章从知识权力视角,基于信任、知识控制力和知识影响力等构建了核心企业主导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治理机制。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群创新 创新网络 治理机制 核心企业

相关文献回顾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在同一产业的地域范围内高度集聚的具有水平和垂直联系的企业或相关机构所构成的产业综合体,具有高度集聚性、高度技术性和高度互动性(李扬等,2010)。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行研究。刘志阳和陈海狮(2010)从创业扩散角度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以及集群培育模式和网络特征。王欢芳和何燕子(2012)提出了集群式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遵循“种子期—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的演进路径。喻登科、涂国平和陈华(2012)从价值链、知识链和物联网整合角度,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单核、多核和星形模式。尽管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行了初步探索,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关注甚少。

(二)集群创新网络

创新网络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正式与非正式合作关系的有机整体,具有资源和能力异质性、行为协同性、结构松散耦合性等特征(谢永平等,2012)。集群创新网络是一种具有垂直和水平联系的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机构通过地理集聚而形成的技术创新群落(刘友金,2004)。近年来,学者们主要从网络演化和网络结构对集群创新网络进行研究。刘友金(2008)从混沌理论视角指出了集群创新网络的混沌特征,并对其演化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张永安和付韬(2010)从焦点企业视角深入分析了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并构建了集群创新网络的演化模型。蔡玮(2010)从关系和结构维度全面研究了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王卫东(2012)运用预警管理理论,深入分析了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及其风险防范体系。

核心企业主导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内涵与结构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内涵

根据叶文忠和刘友金(2007)关于集群式创新网络的相关界定,本文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是指在核心企业主导下,以研究开发为主要内容,集群创新主体基于重大技术创新而开展探索式协同创新和交互作用所形成的,根植于地方社会文化环境的各种正式或非正式关系的总和,包括创新中心网络(核心企业、一般企业、供应商和客户等)和创新支持网络(科研机构、高校、金融机构和政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是技术创新活动新的组织形式,本质上是由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所形成的核心企业创新网络。创新网络中各行为主体紧密围绕核心企业,从核心企业得到相关技术、知识、信息等创新资源,从而实现协同创新。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是一种有核创新网络,核心企业在创新网络中具有绝对网络控制权力,并主导和控制整个创新网络的演化和运行,其结构如图1所示。核心企业作为创新网络的主导者,应规范和约束创新网络成员的行为,促使成员企业的目标与创新网络整体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核心企业一方面通过与各创新主体紧密互动和实施影响来引导并驱动创新的发生,从而激发创新网络的创新活力;另一方面通过吸引具有互补性或关联性强的企业或机构加入创新网络,从而进一步强化核心企业的主导地位,使创新网络结构更加合理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适合于针对重大技术开展探索式技术创新。

考察图1,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是以核心企业作为网络的核心节点,并与大学、科研机构、供应商、客户、金融机构、相关企业、地方政府等主要行为主体所构建的柔性创新联盟和合作关系。根据核心企业与各行为主体的合作关系和作用机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是一个由创新中心系统和创新支持系统共同作用,并能产生协同效应的复杂适应性系统。创新中心系统是在核心企业的主导下,肩负着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任务,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创新支持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基于核心企业创新网络所形成的横向支持联盟,其功能在于为创新中心网络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知识和政策等创新支持要素,从而保障创新的顺利完成。

核心企业主导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治理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全所引起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等缺点,因此需要对创新网络进行治理。关于集群创新网络的治理,汪国银和刘芳(2007)认为集群创新网络的治理机制包括整合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三种。魏旭(2008)认为集群式创新网络治理机制的核心是信任机制,并从人际关系和制度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由于具有鲜明的高技术、新知识特征,以及其创新网络本质上是一种核心企业创新网络,因此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治理机制有别于一般创新网络。关于核心企业创新网络治理问题,学者们从知识权力角度进行了探讨。党新华和王方(2012)认为核心企业掌握着网络中的关键性知识资源,具有较大的知识权力,并把知识权力运用分为核心企业知识资源的控制力和网络内其他成员可感受到的影响力,对知识权力合理运用有助于创新网络关系治理,从而提高治理效果。

本文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治理应由核心企业来主导,其治理机制是核心企业对各创新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协调的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规范和准则的总称,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信任基础上的协调机制。在借鉴党新华和王方(2012)关于知识权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知识权力视角,基于信任、知识控制力和知识影响力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治理机制。其中,核心企业的知识控制力对创新网络持续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通常以具有硬性约束功能的知识控制力为主导机制,以具有软性约束功能的信任为机制,以具有软性约束功能的知识影响力为辅助机制,来共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高效运行,如图2所示。

(一)信任

信任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持续、高效运行的剂,对各创新主体的行为具有软性约束作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治理的机制。信任能有效降低和减少创新网络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是创新网络保持稳定性的基础。信任连接着各创新主体,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运行的效率,如丰田基于信任的集群式创新网络的高效运行。

(二)知识控制力

知识控制力是核心企业拥有关键知识资源所具备的控制能力,对各创新主体的行为具有硬性约束作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治理的主导机制。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的关键性知识资源被核心企业所掌控,因此,核心企业可通过知识控制力,一方面可轻松地从其他成员企业获取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有利于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可监督创新网络成员的行为,对创新网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强制性惩罚或制裁,从而减少其他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最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有序、高效运行。

(三)知识影响力

知识影响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其他成员企业可感受到的一种影响力,对各创新主体的行为具有软性约束作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治理的辅助机制。知识影响力是核心企业拥有的关键知识资源对其他成员企业的间接影响力。通常,成员企业由于意识到核心企业拥有关键知识资源,进而产生一种敬重感,乐意跟随核心企业并产生试图与核心企业保持稳定合作关系的诉求,从而使网络成员企业对核心企业形成长期依赖,最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稳定运行。

结论与研究展望

(一)结论

1.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是技术创新活动新的组织形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是由核心企业主导下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所形成的核心企业创新网络。

2.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是一种有核创新网络系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是一个由创新中心系统和创新支持系统共同作用,并能产生协同效应的复杂适应性系统。核心企业在创新网络中具有绝对网络控制权力,并主导和控制整个创新网络的演化和运行。

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治理应由核心企业来主导。核心企业的知识控制力对创新网络治理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研究展望

首先,本文主要关注了单核心企业主导下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和治理机制问题,对于多核心企业主导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和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其次,本文构建了核心企业主导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治理机制,选取典型新兴产业进行实证研究是将来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扬,沈志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规律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0)

2.刘志阳,陈海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培育与网络特征[J].改革,2010(5)

3.王欢芳,何燕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路径探讨[J].经济纵横,2012(10)

4.喻登科,涂国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路径与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4)

5.刘友金.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6.刘友金,刘利君.基于混沌理论的集群式创新网络演化过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1)

7.蔡玮.管理创新对园区集群网络结构特征的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1)

8.王卫东.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及其运行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

9.叶文忠,刘友金.集群式创新网络与区域国际竞争力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10.汪国银,刘芳.产业集群治理:动因、结构与机制[J].经济问题,2007(6)

11.魏旭.集群式创新网络的治理机制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12.党新华,王方.核心企业知识权力运用对技术创新网络关系治理行为的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12)

上一篇:新经济条件下网络营销的多层次创新 下一篇:现实的梦幻与梦幻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