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古北校区的绿化景观设计

时间:2022-06-29 04:42:42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古北校区的绿化景观设计

摘要:根据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总体定位,结合该学校的现状。依据以景观效应为主,兼顾生态环境,学校的特定因素等原理。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校前区、水景以及周边进行了绿化景观设计,探讨了总体设计思想、功能分区定位、人文建设特点的构思与分析。设计主要是以中式园林为框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欧式硬质景观元素的特色,取得了景观、生态、人文的效应。针对实践设计实施中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一定主观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绿化景观;树种配置;绿化;对外贸易学院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7-0004-03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校园绿化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如何使高等学校的园林环境,能够适于当代高等教育的多功能需求,体现出高层次的文化特色,为师生提供一个优美的园林空间和理想的休读场所,是值得关注的课题。大学校园应是城市环境的缩影,又是城市环境最精华的所在。因此,提升校园环境的文化价值,丰富校园环境的审美功能,既应看到大学校园环境同城市环境的共同之处,又应看到大学校园环境的特殊性。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古北校区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毗邻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约4.67hm2,已建有图书馆、电化教育馆、多媒体电化教室、上海高校国际商务实习中心,与国外多媒体公司合作的多媒体语言培训中心,计算机中心,以及体育场馆等配套设施。本文对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总体规划进行研究,做出相应的绿化景观设计。

2校园绿化景观设计

2.1 指导思想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多元并存系统,校园文化的本质意义和最高价值在于所处校园中的人的发展,校园文化的目标在于逐步形成和完善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整体价值观。由于这是学校专用绿地,其功能和特点必须体现出学校公共室外空间的特色和特点,必须实现和体现学校绿地的特有文化气息,以及校园绿化的功能要求。因此设计中的新环境,将是一种“以中为用,以西为体”,中西结合,规划统一又精美得体的校园景观。从视相分析着眼,从园艺细节着手,本着让师生舒适程度最大化的原则,以人停留时间长短的预测来布置景观和绿化。

2.2设计原则

(1)体现地域特色,充分体现上海国际性商务商贸城市副中心(SCBD)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多年来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古北地区的以商贸涉外为主的地方特色,将其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

(2)坚持整体性,用地的功能,道路系统、景观环境,既满足学校教学要求,又具有高级培训机构的特点,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努力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3)尊重自然与生态,充分保留校区现有绿化植被,利用好自然资源,将校区景观资源融入城市环境之中,使之成为城市地域风貌的组成部分。

(4)以人为本,用地功能布局考虑教学用地、绿化开放空间和配套服务设施地协调,公共空间考虑以人为中心,通过绿地、广场和步行道设计,创造更多地驻留空间。

(5)可持续发展,预期未来,为学校地发展留有余地,布置完善地服务设施,考虑分期建设规划具备弹性和应变性,可根据建设实际情况调整,注重规划地可操作性和实施可行性。

3 设计布局

3.1总平面布局

在保留原校区整体基本格局不变的情况下,拆除原入口处五层教学楼,沿古北路四层教师办公楼一栋、五层学生宿舍一栋以及门卫房,北侧拆除食堂以及五层学生宿舍一栋,同时还将拆除校区内的各类临时建房。依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原图书馆拆除重建,靠邻古北路的区域空间将留近万平方米的景观绿地广场,在周围高楼林立的城市环境中形成不可多得的开敞空间绿地,使得区域空间得以优化完善(图1)。

图1 总平面图

3.1.1道路交通系统

本基地只有一条短边与城市道路相联,故所设各类别出入口都必须沿着城市南北向主干道古北路设置,为合理组织车流,拟设置一个出入口,另设一个紧急入口,在进入入口后设步行系统,实行人车分流。道路路幅为6m,局部考虑路边停车,为8m路幅。两条东西向主道,结合三条南北向主道和两条南北向次道,有机地组成基地的路网系统,既满足日常通行需求也满足消防通道要求。经过调整,校区地功能布局更加合理,空间形态也更开敞,路网更清晰完整,能够体现一个现代化高级教育培训中心地形象。

3.1.2建筑风格与与园林小品

从总体上看,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建筑体现学校国际化的特色。整个校园皆以白色小洋楼群为主。但在欧式建筑风格中又融入了校园文化的元素。宗旨是要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而让学生和外来人员又能明显感受到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独特的风格特点。

园林小品有简单的使用功能,又有装饰性的造型艺术特点。在校区中小品的设计时,首先要与整体环境协调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从色彩上说小品也应与环境相适应,不应喧宾夺主,不能与环境对比过于强烈。要注重功能性。应造型美观,且充分发挥其作用。要考虑安全性和舒适型,切忌使用不必要的堆砌,过分豪华的装饰和过多的东西堵塞有限的空间。

3.2景观绿化设想

3.2.1总体绿化设想

校园环境作为广大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场所,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外观体现,应该从审美的角度来加以创造,基于学校的特殊性质,遵循以秀为美,以幽为美,以和谐为总的原则。

学校拆除部分建筑后,为入口处地大型景观绿地广场为景观设计打下了良好地基础,在基地的东西向主干线上布置景观大道和步行系统使之融为一体,形成绿地视觉走廊,将局部绿地串接成景观带,增加局部的景点布局,丰富景观地层次感,强化了绿地系统地整体性。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古北校园,经过多年地建设已有大量地绿地植被,本规划力求保留现有较大和名贵树木,努力减少移植量的基础上,结合景观设计对现有植物重新整合,形成全新绿地景观环境,创造宜人的花园式校园风貌。经过规划,校园绿地率得到了一定地提高,集中绿地也得到了相应地提升。

3.2.2局部绿化种植设计

本方案除保留了原有的树种和名贵树种外,在传统的元素上加了欧式的配植手法。保留的树种在侧面上体现了学校的悠久历史,但是在绿化景观设计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布局。在校区内,留有一个开阔的上万平方米校前景观区,不象传统的校园那样将大树零星地点缀在其中,而是设计成一个开放式的花园。整个绿化种植主要选用树种有:香樟,雪松,桂花,日本红枫,罗汉松,黄杨球,龙柏球,红叶李,黄杨树,樱花,金叶女贞,悬铃木等。

4 主要功能分区及构思

校园景观绿化环境的生命,在于其文化内涵的合理性和说服力。学校的个性除以校舍建筑表现外,还可以运用绿化等手段、精心布置环境来实现。故设计的主题为传承中华精髓,“中式风格,欧式装饰”的庭院式现代城市园林(图2)。

图2 功能分区图

部分的校园在“简洁、简洁更简洁;自然、自然更自然”的理念指导下,一味以大草坪、大水面、大广场来建设校园环境,其风格的单一,偏离了我们原本极其优秀的庭园园林风格,摒弃了早已被时间证实具有审美生命力的一些传统园林造园园艺。其实现代并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对传统的优化。

4.1 入口景区

在整个设计中唯一使用抽象象形的造景,就是校园主入口广场。在这一广场中,以水波状的铺装,映托船锚型的红色校标,象征着学生即将在知识的大海里扬帆远航。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2 校前景观区

人行主干道的后三分之一,大圆环之后的路段,设计为庭园化的花园之路。前三分之二的路段,用于师生对两侧花园的观景,以及对后段花园路的远观。精修剪的色叶模纹镶嵌在主步道圆环之中,外侧缀以常绿灌木,荫及步道,中间的球型花灌木,又以其圆润的冠形和花、果,丰显其步道的风景,目的就是要让人行于此路,有置身于花园的观感。圆环中央则以校标的廊架式雕塑点缀,使之成为一个标志性的花园路标识。

花园路两侧的花园,以各种四季花灌木为主,进行大乔木(造景树)孤植和花灌木群植形成的花园景象。花园中以汀步贯穿,两侧间植乔木和花灌木,使行人便于观赏各种色叶、观花、观型、闻香植物。两侧花园各有侧重,南花园沿地下车库备用出入口,以微地造坡,利用坡上植被营造出一个林相的涵高点。地下车库的顶层可种低矮小灌木,以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增加绿化面期,不建议采用较大树木,以避免发生承重问题。北花园中地形相对平坦,汀步中段间是廊架。南花园西侧是一个花灌木山地,作为整个花园的至高点,山顶建欧式观景亭。整个花园区行道树围合,畅开东侧,放风景于校外,形成一个真正的花园。

4.3 水景景观区

图3 水景透视图

水是最活跃的造园要素之一,是生命的象征,亦能够给街道带来灵气。庭园式水景池以透空景墙和水幕墙营造出一个舒适宜人的景区。在水景景区周围配上色叶树种,可与咖啡吧相结合,使之在不同时节有着不同的景色。如图3为对外贸易学院提供的一个别具特色的花园水景咖啡吧。

4.4 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以休闲、休憩为主。在整个屋顶花园上铺一层佛甲草,周围以色块为主,主要选用金叶女贞和紫叶小檗,在草坪中则铺上木质的休闲平台并且配以相同材质的木质汀步,在草坪中设有花坛,以供玩赏。

5 结语

整个景观设计在遵循了满足校区生态环境功能、休闲活动功能、景观文化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总体布局把校园规划设计成休闲、教学、宿舍等功能分区。对各个功能分区的造景要素及主题构思进行了深入的设计分析,以充分体现其以中式园林为框架,又融入了欧式硬质景观元素造景的特色,同时通过重点对绿化景观的植物配置,立体绿化,拓宽了绿色在校园建筑领域的应用。体现了因地制宜地所创造的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所特有的绿化空间环境。通过主题设计反映学校的主旨――对外贸易及学校的历史,地域特色和学校所具有的风貌、理念。给广大师生创造了一个风景优美、心情舒畅的环境,为提高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兴华.校园环境美化和建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2]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Z].上海:上海市人民政府,1989.

[3] JGJ50-88,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建筑物设计规范[S].

[4] 汪子为.校园文化与创造力的培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 赵世伟,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6] 周武忠.园林植物配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7] 王树栋.园林建筑[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8]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9] 梁永基,王莲清.校园园林绿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0] 金 涛,杨永胜.现代城市水景设计与营造[M].北京:城市出版社,2002.

[11] 虞金龙,王 瑛.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模规划设计初探[J].上海园林科技,2000(5):1~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高校新校区景观设计 下一篇:公共艺术对校园文化的美感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