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的窘境如何超越

时间:2022-06-29 01:48:51

高职公共英语的窘境如何超越

摘要:高职英语教学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已经愈发凸显它的重要性,其面临的窘境已受到越来越多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抓住高职教育的特性,围绕该特性设计相应的英语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以及课程模式,从而培养出熟练运用实用英语的专门性人才。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模式

一、高职公共英语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入世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蓬勃发展的高职教育这一领域,高职公共英语(以下简称高职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英语教学规模不断地扩大,教学的理念由以前的读写为主逐步转为以听说应用为重心,许多关于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教研活动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中。

然而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却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就学生来说,英语基础普遍偏差、底子薄弱,对英语缺少兴趣;就教学基础设施来说,相对简陋、落后,无法满足新的办学理念的需求;就教师来说,教师授课积极性并不高;就教学方法来说,虽有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可操作性差、效果不理想。诸多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与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二、现状背后的原因分析

国内关于造成高职英语被动性的原因分析已有许多的成果。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方向性不明确

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尚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办本科的压缩型教育。在英语教材的选择、评价体系等方面紧跟本科。事实上,本科公共英语教学与高职英语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教学中,高职英语不强调知识点本身的完整性、系统性,不用过多注重词汇、语法的教学。当高职院校追随本科的脚踪时,很容易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过宽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定位不准

目前,高职英语普遍有一个尴尬。教育部高教司先后组织制定并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于高中毕业生的英语能力的要求在某些方面己经达到并超过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三、如何超越高职英语的窘境

(一)明确教学目标

如前所述,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高职英语一直以追随者的影子追逐传统教学或是本科教学,自身的优势并没有突显出来。其实,高职英语的优势正是它的职业性。

正是这一特征可以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突破点。当高职英语教学摆脱了“追随本科”的束缚,它的生命力就能够焕发出来。将原本一个“过宽、过高目标”转变为“三接轨”目标,即教学需要“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与国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接轨”。教育心理学认为,所学习的知识只有是符合学生需求的时候,学生才有可能燃起学习的动力。高职学生入校后,最希望的就是所学习的在毕业后能对职业有所裨益。高职英语将目标明确定位为与以后的职业接轨,无疑将很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高职英语课程标准体系

明确了教学目标,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依然不能突破窘境。因为高职英语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评价标准等方面需要进行针对“职业性”特色的重构。即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具有职业特色的高职英语的课程标准体系,这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

1.编写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内容。

本科英语教材不适合高职院校。当前也有不少的高职英语教材,但它们多数是所有高职统一使用的教材,没有针对高职的职业性。高职教育的一项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培养的学生立足实际需要,动手能力强,进入工作角色快,突出职业性的特点。

其次,在当前的各高职英语教材中,词汇量、阅读量普遍偏多,学习量过大。

所以,编写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内容应该到有代表性的生产第一线岗位去,向生产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咨询,把一些最实用的内容选编进教材,以培养学生将来能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推行新的分级(分层)教学模式.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各方面技能的训练上各不相同,大相径庭。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进行有的放矢的、有针对性的、有差别的教学。但是,在现行的班级授课组织形式下,采取的是对学生进行同一目标、同一教材、同一水平的授课方式,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要,无法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因此,要因材施教,先要做好分层分级工作。

3.构建灵活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标准。

应该依据社会、企业要求,由社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制定,将教育标准与企业标准融合。并且把课程考核与执业证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重新制定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职业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制度(也应分级),而不是纯粹的大学公共英语的三、四、六级证书。

在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规定其培养的是高等应用型人才,侧重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可见,现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从学生以后的就业岗位来说并不能很好地导向,因为它没有与学生的职业应用特点紧密地结合。

【参考文献】

[1]包天仁.英语教改论坛[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127.

[2]刘仿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施后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J].平原大学学报.2005,(6).

上一篇:矩阵与变换的教学思考 下一篇:对中职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