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感的培养应从低年级做起

时间:2022-06-29 07:30:55

数感是人对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供有用的策略。《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也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我的做法如下

一、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兴趣,启发学的欲望

好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良好的情境,会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好、真实的学习氛围,提供畅所欲言的互动空间,学生创造灵感的火花才会自由绽放。例如:我在教学第一课“可爱的校园”时根据小朋友喜爱动物的特点,创设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境,让学生仔细看一看。提问:动物学校里有哪些小动物?最喜欢什么动物,请同学们数一数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有几个。然后分小组交流,同学们分别说一说自己最喜欢什么动物,是多少,其他同学数一数,看他说的对不对,全组学生说完后,比一比,看谁喜欢的小动物最多。我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数数,比较数的大小。

二、通过动手操作增强数感

“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的。”动手操作活动就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是经验不断内化、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动手操作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数感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动手操作。比如:我在教学“加减法(二)捆小棒”时设计了如下过程,

1.引导学生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

2.引导学生拿出1根小棒,放在1捆的右边,认识数11。

3.计数器上拨数11,认识个位、十位。

4.反复经历摆小棒――拨珠――认读写各数,从而帮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组合顺序和大小。学生从一个一个的计数,到分群的计数,是认识的飞跃,增强了数感。

三、通过活动体验和理解数感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记忆、操练,要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的意义和作用,建立良好的数感。例如-学习11-20的数,我根据学生喜欢吹泡泡,设计了吹泡泡比赛,把学生分成四组,让一组学生吹泡泡,另外三组学生分成和第一组人数相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数一个人。这样,同学们有兴趣,很快就能掌握了11-20各数。

四、依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体验数感

一年级学生的数感是在他们上学前主动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作出理解而形成的,是比较模糊比较肤浅的。我们如何在此基础上去发展他们的数感呢?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经验去经历学习过程,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重建数学知识。例如,第三单元第十课分苹果,我提出要求: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根据每次分得的情况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找到10的分解和组成,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和理解了数感。

五、在快乐游戏中发展数感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数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发展数学。“数感”的培养就是学生对数概念的敏感性培养,同时它需要在更多的机会中得到发展。单纯的训练学生容易厌倦,以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第三单元第六课猜数游戏:

1.谈话引入猜数游戏情境,老师左手出示4个棋子,提问:左手有了几个棋子?右手出示2个棋子,依次问右手有几个棋子?一共有几个棋子?你能用什么算式表示?

2.把6个棋子放在一起,用左手拿出4(或2)个。提问请你猜猜右手还有几个棋子?你能写出算式吗?

3.学生讨论:有关6的加减法算式你能写几个?并按顺序排列。

4.同桌之间互相猜一猜?个棋子的游戏,并写出算式。

用猜数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通过游戏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有序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有趣的活动中,培养数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逐步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操作、猜想等活动,培养学生敏锐的数感,从而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上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