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不同收入阶层居民通胀差异分析

时间:2022-06-28 09:47:56

城乡不同收入阶层居民通胀差异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方差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城乡不同收入阶层居民之间的通胀差异。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通胀率与收入水平之间均存在着反向的相关关系。这一方面是由于不同阶层之间的消费结构不同,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不同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上。

关键词:通胀差异 分层价格指数 不同收入阶层

引言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物价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并不能真实反映出不同阶层人群面临的物价波动影响。这一问题很早就引起了美国学者的关注。

在国内,随着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被拉大,该问题同样被广泛探讨,如王齐祥、刘必红、张权等。针对CPI在衡量生活成本方面的局限性,很多学者也进行了分层编制消费价格指数的探索,提出了诸多建议和方法,代表性的有金玉国、全国林、周望军等。但总体而言,无论差异测度还是指标构建都仍不成熟,存在着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城乡不同收入阶层的通胀率

假设将所有居民分成n个收入阶层,用i表示;将居民消费的所有商品和服务项目分为m类,用j表示;时间用t表示,基期记为0。令πt表示第t年的通胀率,pj,t表示第j种商品在第t年的实际价格水平,qj,t表示第t年对第j种商品的消费量。由于居民消费支出随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同时CPI权重也在不断调整,为了减小替代偏差,本文以各阶层上年消费支出数据作权数,第i阶层第t年的拉式价格指数可表示为:

(1)

其中,wi,j,t-1表示第i阶层第t-1年对商品j的支出份额。根据价格理论,由于很难获得每个家户对各种商品的实际支出价格,为了减小误差,本文用平均价格指数来代替。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方法,本文数据均来源于各年的统计年鉴。

从图1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后,城镇居民平均的年通胀率为2.05%。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通胀率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城镇最低和低收入户的平均年通胀率为2.62%和2.40%,分别比平均水平高0.57和0.35个百分点。而最高和高收入户的平均年通胀率分别为1.43%和1.74%,比平均水平低了0.62和0.31个百分点。最低和最高收入户平均相差1.19个百分点,在通胀比较高的年份,这一差距被拉大到近3个百分点。

在农村,虽然收入水平和通胀率之间的反向关系依然存在,但这一差异不如城镇明显。2003年以来,农村居民平均年通胀率为3.92%。其中,低收入户为4.22%,比平均水平高0.30个百分点;高收入户为3.52%,比平均水平低0.40个百分点。两者之间的平均差距为0.7个百分点,不过在高通胀的2007、2008年,这个差距也扩大到1.4个百分点左右,如图2所示。

通胀率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首先对各个阶层的通胀率πi,t取平均得到πtD,则不同阶层的通胀差异可以表示为:

(2)

从(2)式发现,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这一差异。一方面是不同阶层之间支出结构的差异,即(2)式右边的(wi,j,t-1-wj,t-1)部分;另一方面是不同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即(πj,t-πtD)部分。

(一)不同阶层间支出结构的差异

从横向来看,有某一特定年份不同阶层之间的差异;从纵向上看,也有某一阶层的支出结构随时间的变化。本文采用方差分析(ANOVA)来分解总差异,则第j种商品的总方差可以写成:

(3)

这里, 表示样本期间对商品j的平均支出份额。(3)式右边的第一项是组间差异,反映了不同阶层之间消费结构的不同;第二项是组内差异,反映各商品的平均支出份额随时间的变化。如前所述,前者会影响到对他们之间的通胀差异。

1.城镇不同阶层间支出结构差异。在城镇,组间方差要远大于组内方差,它占总方差的89.65%。这意味着不同阶层之间消费结构的不同对通胀差异有较大影响,特别是食品、交通通信这两类商品,组间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高达62.14%和16.71%。从不同阶层的平均支出份额看,食品和交通通信的标准差为6.48和3.13,远高于其它商品。和最高收入户相比,最低收入户在食品上的支出比例高出18.72%,而在交通通信上低8.34%。

进一步以价格指数平减后的支出和居民收入数据,建立如下面板数据模型:

yjit=αi+βijxit+εit,j=1,2,…,8 (4)

对于食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四类商品,模型拒绝了H2而不能拒绝H1,对其建立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其它四类建立变系数固定效用模型,拟合结果如表1所示。城镇不同阶层对各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存在着差异。衣着、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降低,说明低收入阶层在这几方面的支出压力较大;而交通通信则随收入升高了7个百分点,表明高收入者对其消费意愿较强,这和上文方差分析结论一致。另外,不同阶层在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上的支出差异也较明显。

2.农村不同阶层间支出结构差异。在农村,组间方差与组内方差的差距没有城镇明显,组间方差是组内方差的近三倍,占总方差的74.13%。但是,食品和居住两类商品的组间方差都相对较大,尤其是食品,占到总方差的56.29%,说明不同阶层对其消费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对其消费支出逐年波动较大,标准差为5.55,远高于其他商品,高收入户和低收入户对其消费比例相差14.24个百分点。其它支出相差比较大的商品还有居住和交通通信,高收入户的支出相对高出近5个百分点。

同样以2002年为基期,建立剔除物价指数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其中,衣着、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同时拒绝了H2和H1,对其建立变系数固定效用模型,其它商品建立变截距固定效用模型。从表2可以看出,农村低收入群体在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上的消费动机更强,边际消费倾向较大。另外,低收入阶层在居住上的支出压力也要明显大于高收入者。

(二)不同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

从各商品的价格波动看,城镇食品和居住类的价格上涨较快,年均增长5.10%和2.71%。而衣着和交通通信的价格降低相对较多,年均分别降低了1.76%和 1.64%,而且价格波动较小,其它商品的年均价格变化均在一个百分点内。通过计算各商品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杂项商品及服务之间的价格变化一致性高,相关系数都在64%以上。居住类虽然与食品的相关性高,但与家庭设备用品与服务、医疗保健之间的相关性较低;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与上述指标存在着负相关,说明它们之间的价格波动并不一致,影响这些指标潜在因素有差别。

在农村,商品之间的价格波动也较明显。食品、居住、医疗保健、杂项商品及服务这四类商品的价格上涨更快,年均上涨分别为6.70%、3.98%、1.82%和2.29%,标准差也较大,而衣着类却降低了0.88%。与每年的CPI比较,食品类价格指数也一直较高,比CPI平均高出3.68个百分点,最高时有8.27个百分点;衣着类则始终为负,平均低了4.03个百分点,最低时可达7.14个百分点。因此,占总支出51.82%的这两类商品的价格波动是通胀差异的一个来源,其它商品的影响相对较小。

结论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城镇不同阶层所面对的通胀率与收入水平负相关,差异主要源自对食品、交通通信的较大支出,以及食品、衣着、交通通信等价格的相对变化。在农村,虽然这一差异不如城镇明显,但对食品的较大支出份额和食品、衣着等价格的波动,依然对它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于不同群体之间的通胀差异问题,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年龄、收入、教育程度等。本文只是从收入角度,对城乡不同阶层之间的通胀率做了比较粗略的测度和分析,但依然可以看出他们之间较为明显的差异。如何更为准确地反映不同特征群体的通胀程度,进而制定更为合理的低保标准、失业保险金等政策和不断完善职工工资增长的长效机制,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周望军,葛建营,王小宁,侯守礼.城市低收入群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6(10)

2.全国林.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的改进与完善[J].统计与决策,2007(239)

3.田志峰.分层编制价格指数的合理性与问题探析[J].统计与决策,2004(1)

4.王齐祥,汪利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与低收入群体[J].华东经济管理,2005(1)

5.张权.对不同收入群体编制分层消费价格指数的探讨[J].统计与决策,2010(313)

上一篇:劳动与资本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分析 下一篇:大众媒体对公共卫生的监测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