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异同实证研究初探

时间:2022-06-28 09:06:49

第一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异同实证研究初探

[摘要]心理语言学是以语言习得和使用的心理过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研究的是人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在面向过程的心理语言学中,我们主要采取实验方法来进行研究。本研究目的在于从课堂用语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交际用语出发,观察受试者的第二语言创造能力(具体说,学到什么程度能用第二语言说出未学过的句子),并由此探究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异同点,进一步了解语言与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习得 异同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021-01

一、研究现状

对于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我们并不陌生。高霞(2002)发表《第二语言习得的特性探讨——第二语言习得和母语习得的异同》,李哲(2000)发表的《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比较研究》,还有贾冠杰、王跃洪、张冬梅(1999)发表的《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虽然他们的研究角度不同,但都是对两种语言进行习得过程上的比较。而本研究是对40名正在接受第三语言习得的本科生所进行的,具有其独特之处。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是对延边大学朝鲜语系大二学生以及外国语学院日本语系大二学生(汉族)进行的问卷调查研究,观察他们的第二语言(也就是英语)习得过程。

三、问卷设计

此问卷共25道题,1~5题是受试者的个人信息(自然情况),6~25题是对受试者的问卷调查。其中,在受试者的个人信息中,我们研究组分别询问受试者第一次学习英语的时间、地点(分为学校、培训班和家教),是否有过中断,若有,是在何时,以及他们对自己英语和三语的水平的自估。在问卷调查中,我们把6~25题分为九类:第一类:6~7题,考察的是受试者能无意识地用英语做简单的打招呼和自我介绍的时间;第二类:8题,考察的是老师什么时候开始用英语授课;第三类:9~11题,考察的是受试者对课堂用语的听解与反馈的时间;第四类:13~14题,考察的是受试者用英语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的时间;第五类:15~16题,考察的是受试者用英语询问和回答时间;第六类:17~18题,考察的是受试者用英语询问和回答地点方位;第七类:19~20题,考察的是英语学习者用英语表达数字的时间;第八类:21~23题,考察的是受试者自如地用英语表达歉意、感谢和惊讶之情的时间;第九类:24~25题,考察的是用英语帮助自己和他人的时间。时间具体分为四类: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

四、研究过程与讨论

此研究历经两三个月,研究成员共7人。首先,经过反复更新,我们确定了此研究目的(上面已涉及),并粗略地编写出了一些调查试题。在此过程中,我们进入了很多误区。比如,研究目的的模糊,未能把握其论点;对研究对象没有很快达成共识;对整个研究手段提出疑惑(靠回忆,总感觉不科学);对问卷题型的不确切,这些都一再阻碍了我们的研究。好在导师的帮助以及合作的共同努力,我们不断地攻克解决这些问题。在问卷调查题型设计方面,我们经过不断修正最终选择了这25道题。

我们首先把这40份问卷分成两组(第一次学习英语的时间:小学还是初中。其中,小学27人,初中13人);然后,再对这两组细分,以学习地点为基准,小学开始学习英语的:第一次在学校学习的受试者有20人,培训班有5人,家教有2人;初中开始学习英语的:全部都是在学校开始学习的,共13人。

可以看出,在小学开始学习英语的人数占大多数,百分比为67.5%,其中,在学校开始学习英语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半;而初中开始学习英语的受试者全部都是从学校开始的,所以小学和初中在学校开始学习英语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2.5%。因此,学校是大多数人英语学习的起始地。

然后,我们对这四类受试者(小学开始学习英语:1.在学校;2.在培训班;3.在家教;4.初中开始学习英语:在学校)进行逐一分析。

五、研究意义

此项研究的真正目的在于找出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并且不同程度地受到第三语言的影响。这些数据初步表明,二语习得不同于一语习得,由于大脑习得机制的作用一语习得在临界期是很容易的,而二语习得是在机制已经被激活的情况下去填充新的语言,困难很大。二语习得在顺序上是先易后难,基本在小学四五年级开始接触,到了初中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出自己想说的句子,因为学习者主要使用二语的场所是在课堂,所以课堂用语很快就能够习得内化,而逐渐接触到了交际用语,他们在生活中很少有这样的语境,所以不易习得。在机制无法激活的情况下,环境也受到了局限,这些就使得交际用语的习得更是难上加难。像24、25题受试者几乎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用到。

此调查针对具有三种语言习得经历的受试者,体现出它与众不同的价值;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测试的阶段比较笼统(初中应细分),而且我们只是知道了大概的习得阶段,未能触及到习得的时间段,所有这些问题,会在以后的研究中尽量避免。

【参考文献】

[1]戴曼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理论建设问题.当代语言学,1997,第4期.

[2]高霞.第二语言习得的特性探讨——第二语言习得和母语习得的异同.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第3期.

[3]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4]胡亦乐.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近期发展述评.外语学刊,1990,第5期.

上一篇:徜徉屯溪古玩一条街 下一篇:谈概念转喻与动词“吃”后非常规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