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06-28 09:01:21

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从病因、病机、证候分型、治则治法等方面综述了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概况,涉及理论研究、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及数据挖掘等多维度,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小儿腹泻;研究进展

腹泻是小儿多发病证之一, 以排便次数增多, 便质稀溏,或兼有未消化乳食残渣及粘液等粪质改变为辨证要点[1]。小儿腹泻发病频率较高,在治疗方式上,西医以纠正脱水恢复电解质平衡为主,而中医药基于辨证的治疗方法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且疗效显著。本文就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涉及病因病机、证候分型、治则治法等方面及理论研究、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及数据挖掘等多维度,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 理论研究

1.1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4点:①外来之邪内袭而致泻;②内伤饮食、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胃不受纳而泄泻;③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脾虚泄泻;④脾肾阳虚、阴寒内盛、阳虚不固所致的洞泄。徐宝秋[2]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急性泄泻常常导致津液的大量丢失,伤津耗气,可出现气阴两伤,气随津脱的危重情况,因此临证应配伍收敛止泻药以固护阴液,扶正祛邪的目的。该病的发生还具有季节性,如春季多风寒泻、夏季多热泻、长夏多湿泻、秋季多水泻及冬季多冷泻;且因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土虚木乘以致脾土更虚,脾虚运化无力,则泄泻迁延难愈[3]。

1.2证候分型 本病辨证分型主要有脾气虚、食积、湿热、寒湿、脾肾阳虚等5 型[4]。王春芝[5]等将腹泻分为风寒泻、伤食泻、脾虚泻、湿热泻、及伤阴伤阳腹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与中医融合度的不断增强,有研究者尝试将数据挖掘这一现代技术引入本研究领域。霍敏俐[6]等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指出小儿腹泻前10 位的证型依次为脾气虚证、脾胃湿热证、食滞胃肠证、寒湿困脾证、脾虚湿困证、脾肾阳虚证、脾胃阳虚证、脾阳虚证、脾虚肝旺证和脾胃气阴两虚证,提示小儿腹泻病位主要在脾胃,其次为肾、肝;脾气虚证最多见,是小儿腹泻的最基本证型,虚证和实证也常见,临证时应首辨虚实,充分考虑补益脾气。赵琼[7]等通过数据挖掘提示临床治疗小儿腹泻的方药多是基于脾气虚弱、失其健运的病机,以补气药的运用为主,又常根据临证夹湿、食、外感等情况配伍除湿、消导、发散、行气之品。

2 临床研究

对本病的治疗方法趋于多样化,多采用内治法、内外治结合及中西医结合等方法,且疗效良好。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对不同患儿施以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到防泄治泻的目的。

2.1中医内治法 中药内服一直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式,除选用经方外,临床疗效显著的自拟中药方也有不少。王俊花[8]运用胃苓汤治疗脾虚湿盛型小儿腹泻176例,总有效率93.2%,疗效可靠。刘士华[9]运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小儿秋季腹泻96例,对比实验结果证实此法比采用利巴林注射液的治疗方法有效。陈春平[10]根据"利小便而实大便, 则泻自止"的原则, 自制止泻方加减治疗小儿腹泻68例,总有效率为87 %。程国珍[11]运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小儿腹泻59例,总有效率为93.12%。

2.2中医外治法 由于腹泻常致小儿脾胃功能失调,对药物吸收差;又因患儿惧怕药苦,药物摄入难,故外治法日益受到儿科医生的重视。传统外治法如针灸、推拿、中药塌渍等对小儿腹泻有确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黄宪红[12]采用针灸疗法治疗的小儿腹泻症患者60 例,总有效率100%。刘东泉[13]运用脐部中药敷贴,配合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液封闭联合治疗小儿腹泻86例,对照组80例给予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对照组总有效率90.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甘霖[14]选取84例小儿腹泻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法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疗法,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明显减少大便次数、改善大便性状,疗效优于对照组。

2.3联合疗法 临床治疗以追求疗效、速效为目的,如勘静[15]回顾研究100例小儿腹泻患者,其中研究组50例采用中药内服加穴位敷贴,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礞脱石散剂治疗,发现研究组96%有效,对照组只有80%有效,说明中药联合穴位敷贴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向群华[16]将100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都给予常规的中药内服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6%,观察组总有效率94 %。吴玄珠[17]98 例腹泻患儿随机观察组50 例和对照48 例,两组均予常规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5 d 后评定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89.6%。肖哲[18]将79 例小儿腹泻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使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使用针灸治疗,对治疗1 个月后患儿体重指数变化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针灸联合穴位推拿治疗小儿腹泻能较快地增加患儿体重,具有较好疗效。

综上,运用传统中医药方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易于接受。尤其是小儿推拿、中药塌渍等外治法,提高了小儿依从性,联合中药内服,能增强疗效,缩短疗程,有效地治疗小儿腹泻。

参考文献:

[1]卞勇,青加琴.针灸治疗婴幼儿泄泻75 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l).

[2]徐宝秋.试述止涩法在小儿急性泄泻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1):59.

[3]赖秋香.张沛忠老中医治疗小儿久泻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6,38(3):19.

[4]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5]王春芝,刘健,刘艳芳.小儿泄泻的中医辨证施护[J].中医医药导报,2008,5(36):72.

[6]霍敏俐,赵琼,陈云慧.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小儿腹泻临床证型分布特点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6(23):1555-1556.

[7]赵琼,陈云慧,李秀亮.小儿腹泻临床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9(39):1682-1683.

[8]王俊花.中医治疗小儿腹泻176 例临床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3,6(20):673-674.

[9]刘士华.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64例[J].河南中医,2008,28(9):24.

[10]陈春平,李卫恒,岳宗相,等.自制止泻方加减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7):1071.

[11]程国珍.中医治疗小儿腹泻59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8(3):131-132.

[12]黄宪红,周刚,刘玉红.针灸疗法治疗的小儿腹泻症患者60 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1(10):59.

[13]李冬泉.中医敷贴治疗小儿腹泻86例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4:121.

[14]甘霖.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4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5(18):69-70.

[15]勘静.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腹泻的探析[J].求医问药,2011,7(9):111.

[16]向群华.中药内服加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4(11):303-304.

[17]吴玄珠.中药内服加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8(9):311-312.

[18]肖哲.针灸联合穴位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8(20):115-116.

上一篇:痰热清注射液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研究进展 下一篇:硝苯地平治疗早产的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