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探讨

时间:2022-06-27 07:15:22

对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探讨

摘要:本文从语用和文化的角度对大学英语课堂中普遍存在的课堂沉默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试着探讨了教师该如何从学生和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营造一个轻松、有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关键词:课堂沉默 传统文化 教学方式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在课堂里都喜欢坐在后排,始终低着头,对老师的讲解和提问都采取冷淡、沉默的的态度来回应,缺少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此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不高,缺少激情,学生则更加感到学习索然无味,倍感压抑,教与学难以和谐,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 什么是课堂沉默

所谓课堂沉默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这种无声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从广义上讲,“沉默”包括所有的非语言(nonverbal)行为,即通过使用言语范畴以外的方法来传递信息。如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声音暗示、穿着打扮等等。从狭义上讲,沉默是指无声的言语行为,也就是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沉默行为。

2 课堂沉默形成原因

那么,课堂沉默现象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通过与学生的访谈与了解,我们认为课堂沉默形成原因可以从学生、教师和传统文化的影响等三方面来分析:

2.1 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的原因可以主要归纳为学生的语言基础、被动的学习习惯和内向的性格原因等三方面。乔姆斯基(Chomsky)指出,所谓的语言能力就是指掌握或者构成某一语言的所有话语的基础代码的能力,它属于深层结构,表现为句法,而语言在实际使用中又是通过话语这一代码来表现的。因而,就理论而言,语言的应用能力需要语言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很难形成语言的应用能力。而我们的大部分学生,语言基础又不是很扎实,语言的表达和应用能力相对有限,这种限制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很吃力,难以和老师形成互动。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就自然的沉默了起来。其次,学生的被动的学习习惯也是形成课堂沉默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模式一直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安静地记笔记。在这样的课堂当中,教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的大多数时间。老师被认为是知识的权威的传授者,而学生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时间长了,学生也就慢慢地习惯了这种沉默的模式,不再试着在课堂上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流。再次,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比较胆小、害羞,在任何公共场合的发言都会让他们感到紧张。这样的学生如果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发言的话,则会让他们感到窘迫,不自在。由于紧张就不能很好地回答问题,问题回答不好,反过来会让学生更紧张。因此,他们慢慢地从主观上逃避参与课堂活动,更愿意保持沉默而不被老师注意到。

2.2 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课堂沉默现象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自身面子的顾忌以及对教师权威至高无上的敬畏两方面。中国人都讲究面子,而这种传统观念中的面子思想使得学生对自己的面子和别人的面子都很顾及。表现在课堂上,既担心自己回答不对问题会有失自己的面子,又担心自己一个人回答大多数问题或者问题回答的太完美会伤到其他同学,使他们感到很没面子。并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反对“出风头”、“爱逞能”等行为,想要回答问题的同学同样怕被扣上这样的帽子。此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学生要绝对的服从、尊重教师。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很强烈的敬畏心理,任何对教师讲授内容的异议很可能被看成是对教师权威的挑战。出于对这几方面的考虑,学生就宁愿选择在课堂上沉默,因为只有保持沉默才会万无一失。

2.3 教师方面 就教师方面而言,教师对讲课内容难易程度的把握,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以及教师的授课模式等方面也会成为造成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如果教师的讲课内容较难,并且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做出适当的调整,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就很难跟上教师的进度,在课堂上就表现为一种沉默不语了。除了讲授内容外,教师的讲课方式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所折射出来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沉默与否。比如教师的讲课方式过于死板且一成不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再如教师若对学生缺乏一定的亲和力,对学生要求又过于严格苛刻,对学生任务完成中的任何语言错误都要指出纠正,要批评,那么,时间长了,学生就会由于害怕犯错误,害怕被批评而选择了沉默。

显然,课堂沉默现象的存在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反过来,学生的这种消极的课堂表现也影响到了教师讲课的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到了整个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打破课堂沉默,促进教、学效果是摆在所有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面前的一个很迫切的问题。

3 如何打破课堂沉默

既然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沉默现象有着种种的弊端,那么到底该如何打破课堂沉默呢?结合笔者对学生的访谈和自己的教学经验,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 消极的自我观念不利于课堂氛围的积极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参与课堂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教师要多花力气、多费心思,多设计一些能激发起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对那些性格特点和水平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区别对待。比如,对那些胆小且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的回答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班级学员参与活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课堂成就感。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难度和不同层次的任务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认真对待每位学生的回答,并给与适当的肯定,尽可能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逐步培养起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3.2 打破传统观念,活跃课堂气氛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宽松的课堂氛围的营造。学生应该尊师,但是不必“惧师”。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与自己的观点相异的看法和见解,并且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解答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学习和竞争的机会。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那些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只是更好地参与到了老师的课堂活动和安排当中,不存在“抢风头”之类的错误认识。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那么,不管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大有裨益的。

3.3 调整授课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改变那种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转向 “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教师在课堂当中的讲授内容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多设计、安排一些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学环节。对学生在课堂或者是在作业当中表现出来的一些语言语法错误,如果不是很严重的话,教师应该适当地宽容,点到即可。如果学生的错误必须需要及时纠正的话,也尽可能采取适当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在课堂活动形式上,教师可以尝试多种不同的类型,比如,安排学生进行辩论、演讲或者是鼓励学生到讲台授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以此来打破课堂沉默现象的存在。

4 结语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教师应该在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和教学技巧的同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增强自我意识,树立信心,缓减学生的紧张情绪,为大学英语的教与学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从而达到较好地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丽娅.英语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的沉默.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3).

[2]王健,张静.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解析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报,2006(1).

[3]陆梦菊.大学英语课堂学生沉默行为实证研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4).

[4]李观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刘俊,钟坚.留美中国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探析[J].现代外语, 2005(4).

[6]陆梦菊.大学英语课堂学生沉默行为实证研究.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02).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2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2JK0304)。

上一篇:浅谈掌握古代汉语词义的方法 下一篇: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